用人不疑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真正做到却很难。下面是学习啦网小编带来的用人不疑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用人不疑的典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的重要原则之一。最早这样说并言行一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国力强大后,决意攻打中山国(今定州)。择兵选将时,魏文侯经举荐查访,拜乐羊为大将军。此人足智多谋,文韬武略,只是他的儿子在中山国做大官,朝中一些大臣对此议论纷纷,顾虑重重,恐乐羊徇父子之情,难当收服中山的大任。但是魏文侯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坚信乐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难得人才。
乐羊领命后,运筹帷幄,出战连连告捷。
中山君在大军压境的危难之时,威逼乐舒在城头说服其父乐羊,并以此为要挟,作为退兵之计。乐羊听了儿子的哀求后,狠狠训斥了一番,并劝告说:“你若识时务,赶快说服昏君,出城投降,既能避免全城刀兵之祸,也可解万民倒悬之苦。”
乐舒表示:只要暂缓攻城,可和国君商议。
乐羊深谋远虑,明白这是中山君的缓兵之计,妄图以逸待劳,拖延时间,等魏兵粮草用尽自行退兵。相反这恰恰给了魏军争取民心的好机会,所以乐羊答应给一个月的期限。
中山君一见,心里也就宽松了,认为找到了挡箭牌。而后对于战守问题并没过多考虑。
一个月过去了,城外又开始宣战。中山君故伎重演,又搬出乐舒要求宽限。乐羊出于为百姓着想,做到仁至义尽,又予答应。这样一连三次。
几个月的围而不打,魏军内部有了厌战情绪,还有些将士问乐羊“用心何在”!对此,老将军总是一一明释。“我们攻打中山,不光是要占领这块土地,更重要的是为收服民心,解万民倒悬之苦,如果强攻硬打,百姓遭殃,我们也将付出巨大牺牲。攻坚在于攻心,老百姓知道我们是仁义之师,人心所向,城就不难攻破了。”一席话说的将士们心里透亮,士气又高涨起来。
不想“围而不打”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本来就反对乐羊为大将,这让说三道四的人可算逮住了理,自以为有先见之明。特别是一些本来有成见的人,恰好乘机恶毒诽谤,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乌烟瘴气。
这样一来,大臣翟璜却沉不住气了,乐羊是他推荐的,真的出了闪失,又如何交代呢?于是急忙面君任从发落。
不想,魏文侯不但没怪罪,却断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拜乐将军为将,我就信任他。将在外,仗如何打,由他自己把握而定。我正准备慰劳品,派人前去慰问将士呢!”
当使者到前方带去慰问品并传达了主公的慰问后,军心大振,既为将士们鼓了劲,也增强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第三个期限又到了,中山君仍不投降,乐羊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攻城如排山倒海。
中山君无可奈何,只好孤注一掷,把乐舒缚于城头,威胁乐羊退兵,否则就杀掉乐舒。
乐羊面对苦苦相求的儿子,严词斥道:“你这执迷不悟的畜牲,甘愿助纣为虐,不肯改邪归正,就是死也罪有应得。”说罢向城楼一箭射去,挥师攻城。
经过一场激战,中山君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先杀了乐舒,然后自刎。
中山城拿下了,万民折服,欢迎仁义之师。
乐羊得胜还朝,受到满朝祝贺。魏文侯拿出土地大加封赏,乐羊却坚辞拒绝。说道:“如果没有主公的信任,我和将士们攻打中山是不会成功的。”
用人不疑的解释
【解释】起用某个人时,就要充分信任他,不要有所怀疑。
用人不疑的造句
1) 企业即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造人先于造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 人才难得又难知,只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3) 虽然孟明视等三员秦将在之战中全军覆没,但秦穆公用人不疑,给了他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4) 企业领导者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俗话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是在教你不要去和恶人交往。祝你善友多多,福气多多。
6)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本公主选择了你,自然信任你。
7)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你,也相信你能做好,还有,你需要什么帮助,到军区找刘副政委,他会帮助你的,包括钱物人。
8) 尼尔森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暴躁,他虽然坚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很喜欢骂人,经常咆哮如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老头子。
9) 哈哈,好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0) 但是心里又对这个年轻人高看了几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有领导风范。
11) 我信任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吗?
12) 记住,我曹操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3)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鸿用全部家当去赌一个忠心的小弟。
14) 听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吗?任命他这个职位,就得放手让他去做,支持他,扶持他。
15) 在使用学生会干部环节上,也须把握用人所长用当其位用人不疑用人赏罚等“四用”原则。
猜你喜欢:
2.纵虎归山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