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对子>

我们常说的对子是什么

书荣分享

  对子(duì zi)映射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是汉族文学艺术形式。对子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一篇关于对子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在湘南农村老家,大家管对联叫对子,写对子、贴对子的时节,与其它地方没区别,一般是红喜事、白喜事和过春节。 最早对对子的认知,是没发蒙的时候听爷爷讲古人(故事),古人里的神童或者名人,三步五步就能对出一副对子,于是,爷爷便寄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对对子,可见能对对子在老辈人眼中的分量。爷爷说清末湘南机警人屈麻子,就是用对子匡扶正义、奚落财主佬,而誉满湘南的。

  我能写对子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那年春节。年三十前的最后一个赶集日,跟爷爷到镇上的合作社,花两角钱买回一张红纸、一枝毛笔、一块墨。一张红纸一般可写三副对子,分别贴在大门、耳门和毛主席像的两边。红纸折后都是用手指裁的,用剪刀或者刀子反而裁不直,于是家乡便有“读书读得高,裁纸不用刀”的俗语。说我能写对子,其实是抄对子,先找一本历书,那时的历书前面或者后面都有两三页拟好的对子。内容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之类。我写的对子叫“向阳门第风光好,革命人家志气高”。我并不理会对子的内涵,只是我叠红纸空格的字数正好与此对相符。

  对子贴上去,字歪歪扭扭,但爷爷很高兴,说:“孔夫子不嫌字丑,只要撇撇有。” 那年月,不是每家人都贴得起对子的,因为两角钱可买两斤盐或者打一斤半煤油,是一户人家一个月的开销。我的一位堂姑出嫁就没贴过对子,但她的弟弟有心计,在学校或捡或偷,弄回很多红粉笔,等到出嫁摆酒那天,便用红粉笔直接把对子写到房柱上,倒省却了贴对子的工夫。 能家家贴得起对子,是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春节里,或自家读书人写或请人写,村里一时好不热闹。

  请人写都是请村里一位叫西义的老人。他是一位木匠,读过几年私塾,字也还过得去。这一年他用了四张红纸,在自家门口写了一副全村最长的对子。内容我不记得了,横批是“耄耋之家幸福多”。“耄耋”两字通村人不认识,西义老人也只知其意不知其音。年初一有两位堂叔去给他拜年,见了这个横批异常高兴,因为这两兄弟的小名一个叫老毛,一个叫老至,“老毛老至之家幸福多”,多吉祥的彩头。于是打这年春节起至今,这两兄弟春节写的对子换了许多内容,但横批始终是“耄耋之家幸福多”。

  红喜事或者春节写的对子,除非被风刮掉,一般是不会自己去揭下来的。但白喜事写的对子,逝者一出殡,就得揭下来,否则不吉利。白喜事的对子很少有创新,无非驾鹤西去之类,横批是一成不变的三个字“当大事”。我至今也没请教到这三个字的含义。现在春节的对子,多是花钱买现成的印刷品了,虽然内容丰富,纸张精美,甚至字体烫金,但总比原来自己动手写的少点什么,不知是人的懒惰,还是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只是图个喜庆的形式。最近读清史,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康雍乾三朝许多大学士都是因为对对子了得,才被皇上简拔到身边,送入仕途,位极人臣的。像高士奇、明珠、张廷玉、纪晓岚、刘墉,甚至连武将周培公、大贪官和珅,莫不如是。

  到乾隆朝更盛,乾隆本就是对对子的高手,动辄用对对子来考大臣。于是许多大臣便不惜重金买通太监,了解皇上读的书目,以便随时应对。大臣们为投皇上所好,钻营到如此地步。 据年前《三湘都市报》载文,湖南一位农民书法家,连续十余年春节,都给台湾的亲人寄对子,传递亲情。其实对子不仅能传递亲情,更能表达爱恋。去年春节和“五一”长假,爱妻分别去了深圳和桂林,我便用手机给她发去对子。一副是“丽山丽水丽人行鹏城千里,辉映辉照辉心牵潇湘一人”,一副是“渔歌互答三姐漓江观风景,枫林唱晚阿牛长沙盼妻回”。前一副嵌进爱妻的名字,后一副将爱妻与我比做恩爱的刘三姐阿牛哥,两副对子虽对仗不工,却表达了我对妻子的无限深情。 编辑本段对子与对联的区别 虽然很多人口头上把对联称为对子,其实严格来讲,二者是有区别的。

  对子的对仗要宽松一些,其上下联的内容可以相近或相对,对联的要求比较严格,上下联的内容和含义一定要相反。所以一般的春联都属于对子,而不能属于学术上的对联。

  例如:1."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则只能算对子,不能算对联。 2.“钱多不量人,有钱无义,钱多何用?人穷空有志,好人烂命,人穷喊天!“则可算是对联。


对子相关文章:

1.词语对对子大全

2.经典对子

3.经典对子故事

4.做对子的规则和要求是什么

5.对子的特点是什么

6.最经典的对子

7.有趣的对子大全

8.最难的对子大全

9.大海对什么对子

10.愚公移山的对子

    405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