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词语分类>

表示看的四字词语集锦(2)

俭聪 分享

  极目远眺

  【解释】: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自】: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见貌辨色

  【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示例】: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已知女儿的心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根据对方的脸色行事

  见异思迁

  【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示例】: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前俯后仰

  【解释】: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视而不见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熟视无睹

  【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自】: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示例】: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

  鼠目寸光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示例】: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探头探脑

  【解释】: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望穿秋水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示例】: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

  先睹为快

  【解释】: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出自】: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示例】: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一览无余

  【解释】: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示例】: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了。

  ◎朱自清《南京》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状语;形容视野开阔

  一目十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一望无际

  【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地域辽阔

18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