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
古代的传说故事大多放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篇一
尧相传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后来又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一直传为历史的佳话,由于尧能严于律己,关心人民,所以后世的传说多歌颂他的仁德和功绩。甚至把他神化了。
尧的传说故事
尧的生活非常节俭。传说他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里,屋内的大梁和柱子,都是用连刨也没刨过的原木做的,架起来就算了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穿着鹿皮做的袄,夏天穿着麻布衣裳;用的器皿也不过是些泥碗土钵之类,一点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可是尧对老百姓却充满了深厚的仁爱之心。如果有哪一个人挨了饿,尧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呀!”如果有哪一个人受了冻,尧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呀!”如果有谁犯了罪,受了惩罚,尧就说:“这是我使他陷入罪恶的呀!”在尧做国君的70年间,先是遇到过大旱,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阳,大地上的草木和庄稼都干枯了,尧就命羿射下9个太阳,解除了旱灾。后来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尧就命禹去治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时人民虽然也过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对尧始终是衷心爱戴的,一点也没有怨言。难怪后来像孔丘这样的圣人对尧也大加赞扬,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大意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爱抚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爱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
本篇据《韩非子·五囊》、《谎苑·君道》(西汉刘向撰)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尧是远古时着名的仁君,这篇神话传说歌颂了他节险爱民的崇高品德。
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篇二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黄帝大臣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
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
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酒的传说
民间有如下传说: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老者,告诉杜康将赐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门入山寻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说明来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两银子,买下其一滴血。回转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增腾,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们在喝酒时一般也按这三个程序进行:第一阶段,举杯互道贺词,互相规劝,好似秀才吟诗作对般文气十足;第二阶段,酒过三巡,情到胜处,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阶段,酒醉人疯,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呕,或随处而卧,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耻。
酒醉刘伶
古书云:“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的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说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他对当朝统治不满,到处游历,走到哪儿喝到哪儿。一次,刘伶来到洛阳龙门南府店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到门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三盏海底眠”
横批是:
“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就生气了,心里说:你未曾开酒馆先访访,谁不知刘伶酒量大,从南喝到北,从东喝到西,东南西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你竟敢夸下这么大口气,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杜康拿出酒来让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拿来第二杯,刘伶喝了之后还要喝。杜康说,别喝了,再喝就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刘伶说:“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喝下去,只觉得天也转、地也转、头晕目眩。”他喝醉了。这时杜康过来对刘伶说:“怎么样?先生喝够了吗?”刘伶醉醺醺地说:“够了,够了,真是琼浆玉液。”说着便向兜里掏酒钱,一摸,钱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说:“掌柜的,我忘记带钱了,先记个账吧,改天送还你。”
刘伶说罢,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东摇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进门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妇赶忙把他扶到床上。刘伶自觉不行了,赶快给媳妇交代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内,上边盖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刘伶真的死了。他一辈子爱喝酒,媳妇就照他的嘱咐把他埋了。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这一天,杜康来到村上找刘伶讨酒钱,刘伶媳妇一听是这事儿,心中好恼,说:“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哩,我还得找你要人哩!’杜康说:“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这样,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跟生前一个模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只见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眼来,嘴里连声说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从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话就传开了。
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篇三
说起玉门关大家一定会想起唐朝王之涣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甘肃小方盘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城西面的地形十分复杂,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每当严热的夏天到来时,运货的商队经过此处更是艰难,白天烈日当空且没有水源,人、畜经常会中暑晕倒。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白天躲到阴凉的地方休息,等到傍晚的时候暑气渐消了,人们再继续赶路。可是这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夜晚赶路没有了炎热的侵袭,黑暗却又成了“拦路虎”。人们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地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因此,这个令人挠头的地方一直被叫做“马迷途”。
有一年,一支贩卖玉石的商队在经过“马迷途”的时候迷路了。商队的人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人们在不远处发现有一只孤雁落在地上,不停地哀鸣。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走上前去,捡起了大雁,把它抱在怀里,打算等走出去后再放了它。
大雁被小伙子的行为感动了,流着泪对他说:“请给我食物,让我帮你走出迷途。”
小伙子一听大雁竟然开口说话了,真是又惊又喜,急忙找出自己的干粮和水,把大雁喂饱了。大雁吃饱后,休息了一会儿,有了力气,呼地一下飞上了天,在前面为商队领路,使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小方盘城。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在经过“马迷途”的时候,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候,那只大雁出现了,它在空中盘旋着,鸣叫道:“要想从此不迷路,方盘城上镶宝玉。”
商队老板此时一心想赶快走出迷途,急忙跪在地上求大雁帮助他们走出去,并发誓一定会将宝玉镶在小方盘城上,方便人们行路。于是,大雁在前面引路,帮助商队渡过了难关。然而,当商队到了小方盘城以后,商队老板反悔了,一块宝玉值好几千两银子呢,他实在不舍得就这样白白镶到小方盘城上去,反正现在商队已经走了出来,还管它干什么呢?
没想到,过了很多年,这个商队又在“马迷途”迷路了。这一次,没有人来帮助他们。烈日炎炎,把大地烤得像着了火一样,没过几天大家带的水就喝光了,干粮也快吃完了,人们个个嘴唇干裂,身体虚脱,生命危在旦夕。
商队的老板看到这个情形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再这样下去,大家都会死在这个地方。怎么办呢?他多么希望大雁能再帮商队引一次路啊,于是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大雁能够不计前嫌,前来帮助他们。
说来也奇怪,不一会儿,那只大雁果然又出现了,它在空中盘旋着,大声地鸣叫着,说:“方盘若镶玉,何至到如今,若还不舍玉,绝不引迷路。”
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商队老板一听,立刻跪在地上,立下毒誓:如果这次能够走出迷途,一定献出宝玉,为百姓造福,绝不食言!说完,又跪在地上一连磕了九个响头,以表决心。就这样,大雁又一次带领商队走出了“马迷途”。这一次商队老板再也不敢贪财了,一到小方盘城,就立即挑了一块上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了关楼的顶端。顿时,宝玉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夜幕中闪烁,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此,人们在经过“马迷途”时,看着关楼上闪耀的光芒,就有了方向,再也没有迷过路。于是,人们便把小方盘城改名为“玉门关”。
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_历史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1.古代传说故事
2.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6.古代精典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