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传说>

简短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一点

玉珊分享

  给孩子讲一些民间故事有利于孩子头脑思维的开发,孩子会跟随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面面,对于宝宝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民间故事传说:飞凤山的传说

  此山,一峰孤立,与县城对峙。古时, 四季百鸟争鸣,花香吐艳,被天宫六只金凤凰所迷恋。一天趁玉帝不防,风凰悄悄飞出南天门,降落此山。俯饮琼浆玉液的湋水后,将天宫带来的小麦、油菜子偷撤于山之两边,变成麦秀菜丰的美丽地方,更吸引着金凤凰。

  不料被玉帝知晓,勒令凤凰回宫。五只金凤凰飞去河西五座山上,被玉帝冷气禁锏,变成五凤山;一只躲在河东潭庄柏树林中栖身,以后庄名“栖凤村”,又飞上孤峰,被玉帝冷气禁锢,变成飞凤山。

  栖凤村住着十六岁的王小良,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贫寒,天天上山挖药换买书籍, 捉袋萤火虫,借萤光读书。一天夜里,读书入迷,忽然眼前金光闪亮,窗口落下一只五颜六色的金凤凰,娓娓地说:“小良,明天挖药会刨出个石宝”。凤凰又飞上山去,天空划出一道金光。

  第二天,小良上山挖药,从日出到日落 未见石子,他并未回心,不顾汗流浃背,一直挖到山顶。“噹啷”一声,一颗小巧玲珑, 金光闪亮的石子蹦了出来。小良急忙拿回家放在桌上,霎时满屋皆明,金光灿烂,原是—颗夜明珠。从此借夜明珠祥光读书。他将这事告诉给相好的弟兄,他们常来小良家一起借光读书。

  日子长了,被贪官知县知道,心想夺夜明珠,让自己儿子献给皇帝,得个“进宝状元”,便传令王小良上堂,知县问道:“夜明珠乃是国宝,你怎敢私藏不报?”王小良回答:“是我挖药捡回的石子,晚上借光读书,怎能说是国宝”。知县明知理屈词穷,不由恼怒,便将小良下狱,夺取夜明珠。命儿子呈献皇宫,皇帝大喜,果真封知县之子为进宝状元。皇帝为了庆贺进宝状元和夜明珠,皇宫张灯结彩,鼓乐宣天,重臣嫔妃,宫娥彩女咸集观景。奇怪,晚间夜明珠并不发光。皇帝大怒,责问知县儿子“欺骗圣上,罪该万死”。

  知县儿子目瞪口呆,怕欺君斩首,心生一计,想叫王小良当个替罪羊,便把王小良得宝之事告诉皇帝,诬陷“以石充宝欺君”,皇帝召来小良问斩,王小良却不惊不慌地进宫后,将石子用手轻轻一摸,顿时生辉放光,五彩缤纷,金色灿烂,皇帝大喜,赐封王小良为进宝状元。知县和子一并问罪。

  民间故事传说:青龙庙与索姑

  青龙庙建于青龙山,南为平原,北俯湋水,河谷割切,原岸婉蜓如龙,其上古柏葱郁,形如青龙。河水晶莹,山清水秀。山上有索姑庙,庙南为索姑故里,名“索姑庄”,后易名“青龙庙村”,村人多索姓。西距县城十公里,属段家乡。《县志》云:“索姑扶风人,性至孝清真恬淡,有超世之志。其父贸易陇西,姑请为买白马。其父归次日五更姑乘马驰去,遗线于路,沿线访姑于周至青山,趺坐而化居人神之,为立庙焉”。

  相传,索姑幼年,受嫂虐待,常牧羊于青龙山坡。每日替嫂梳麻拧绳,不论多少,当日变成光细绳子;又给棉花纺线,不论多少当日纺成线、穗带回。其嫂生疑,随后暗视,只见各株柏树,挂满棉条,不见纺车,嗡嗡有声,姑在树下玩耍。一日借嫂梳篦,嫂讽剌说:“你这秃女,何发可梳? ”仍疑而隔窗望去,索姑摘下秃盔,变成娇小玲珑的窈窕淑女。黑发垂地,似丝缭绕。嫂幡然大悟。知姑非凡,近而爱之,姑行嫂随。一日索姑腾云南行,嫂急喊:“姑姑等姑姑等”,直喊得变成小鸟。迄今仍可听到姑姑等鸟儿声。

  青龙庙殿宇栉比,清光绪3年重修碑记载,有索姑、关帝、药王、宵龙大王等殿,而今只存一殿建为学校。清末农民英雄张化龙,在此聚会,领导农民起义,反对官盐加价,失败就义。扶、眉、岐、武等县农民为化龙立碑纪念(碑现存省博物馆)。

  据县博物馆资料,青龙庙系新石器时代遗址,村以庙取名。

  民间故事传说:孝母村的来历

  孝母村在扶风县南十多公里,属上宋乡。相传元代有个平民杨杲,自幼孝亲,靠母纺织换米渡日。杲年长,入山打柴,见一山羊跪乳,生疑,回家告知母亲,母讲述了“小羊跪乳”故事。杲恍然大悟说:“人岂不如羊? ”从此常去四、五十里远地蔡家坡,给母买菜。有时半夜起程买鲜菜奉母。后来母生眼疾,听说太白山上池水能洗愈,杲胃炎暑负母涉渡渭河,攀登太白山。

  元朝皇帝太子,来游贤山寺,游太白山,适遇杨杲背母上山。太子问明情况,深受感动,心生怜悯,令随从换负杨母,杲推辞说:“报母之恩,不施于人”。太子更敬佩, 叹曰:“唯有天下父母心,孝顺儿女有几人”。便结为兄弟。太子回朝,后来登基,不忘义兄,寄来一箱,内函朝服,赐封杨杲为“孝母千岁”。因以村取名“孝母”。

  据《扶风县志》记述,杨杲孝母感动天地,葬母之日大雨,独墓前后数百步无雨。葬后杲伴坟守墓三年。杨杲死后,葬于渭北原上。清陕西巡抚毕沅竖碑题铭“元孝母杨杲墓”。

  民间故事传说:遇仙桥和北庵钟的传说

  我县南台村的南面沟,原有一座石桥。 相传是明洪武时张三丰遇仙之桥。

  张三丰,人称:“疯子张”,在关中西府名流很广。他修道炼丹于城南五凤山,收个童子名“贯天”,扫地、挑水、击鼓、撞钟。一天,张三丰夜梦玉皇大帝说:“你修炼心诚,明口太阳午时,在此桥闻钟鼓之声,接你来天宫”。

  第二天张三丰将击鼓撞钟的任务交贯天,他坐在石桥上等候,午时已到仰望天宫,七仙女在云层中舒展广袖,各路仙家聚集于南天门,个个笑容可鞠,这时钟鼓未鸣,三丰急得举足高登,结果摔了一跤,升天未成。 悔心丧气地回五凤山寺院,见贯天在钟旁睡了大觉。张三丰发怒,本想教训一番,因修道在身,忍气而退。贯天醒后,午时早过,失误良机,羞愧得向师傅求饶。

  张三丰又带贯天去县城北门外北安村白衣庵。在那里化铁、化铜,铸起一口大钟,预计声闻十里,贵在第一锤定音。钟挂起后,将敲第一锤的责任交给贯天,张三丰再三叮咛:“我走向东南,约走十里再敲钟。走多远,声闻多远”。贯天紧握钟锤,吸取以前教训,不睡觉,不辜负师傅叮咛。张三丰刚出县城东行一里,贯天就敲起钟来。张三丰闻声发怒,站在一块青石上两足一跺,青石踏陷三寸深,留下一双脚印。钟从架上跌落,再挂不起了。后辈人将不务正业、不成器的人叫“贯天(乾)客”。

  那留有双脚印的青石,成为过路人好奇踩踏的纪念之物。青石已毁。

  民间故事传说:古人训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1.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故事

2.鸡冠山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

3.鱼骨庙的传说故事

4.鲁大三戏海龙王的传说故事

    15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