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之路>

小型投资者者最佳的创业之路

晓铧分享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意识及其能力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引擎,因而很多实事与理论指出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创业的时代。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小型投资者者最佳的创业之路,希望能帮到你。

  小型投资者者最佳的创业之路篇一

  马云,一个出生在西湖边的草根富豪。一路走来,他高考失意时蹬过的三轮车,挫折时拒绝过的38名投资人,他事业的贵人和甩在身后的对手,他围绕着道家、佛家、气功的各种花边,乃至他酷似“外星人”的外貌都成了这个“传奇”为人津津乐道的片段——回到50年前马云出生那一天,谁能料到跟着这个小子能赚大钱!

  1982年:高考失意青年

  1999年:国际资本

  1999年2月,阿里巴巴静悄悄地诞生在杭州湖畔花园的一间小公寓里。门上连一个牌子都没有挂,简陋、质朴、无名。马云决定在杭州成立公司,远离当时已成为IT中心的北京和深圳,这样成本更低。

  阿里巴巴成立那天的第一次集会,马云发表了演说,他说,中小企业就像岸边的沙一样,互联网能够把它们黏合在一起,聚合成可以抗击石头的力量。那次集会也成了筹资会。马云让参会的18人(都是马云任杭州科技大学英语老师时,夜大英语班的学生,被称为阿里的“十八罗汉”)拿出自己的存款来,他们凑了50万元,作为初始投资。

  马云是当时中国互联网精英圈的“局外人”。他不像丁磊那样毕业于美国名校,马云与中国草根文化离得最近,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商业模式与众不同:他没有集中在大型机构已经在做的15%的生意上,而把眼光投向了余下的85%。大公司有很多信息渠道和大量广告预算,小公司没有,所以特别需要互联网这样的平台。“互联网是穷人的领地。”马云有一次说。

  创业团队的“十八罗汉”像幽灵一样聚集在马云公寓,一天工作17~18个小时,挤在一起睡通铺,很快,阿里巴巴网页发布了。马云很快就进入了外媒的视野。《商业周刊》的记者来马云公寓找到了创业的公司,那篇报道让马云在美国和欧洲都有了关注者。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它的规模效应比其他行业都重要,所以对资本最为渴求。马云需要风投资金。到了1999年底,钱已经成了公司的最大问题。有趣的是,一起小意外逆向帮助了马云。

  当时阿里网站上出现了未经审核的俄罗斯AK-47的广告,引起了《商业周刊》的关注,却意外地使阿里的名字在欧美被广泛知晓。马云提出的“希望能够简化中小零细企业对外贸易和市场开拓的程序,为活跃经济做贡献”。这一明白易懂的原则让全世界的投资家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一“网络上的新商务模式”。

  马云知道他要拒绝什么,接受什么。那年7月,一个国内的风险投资者打电话给马云,要求一见,马云带着首席财务官陈蕾一起去。尽管陈蕾督促马云签约,因为“阿里没钱了”,但马云最终拒绝了投资者100万美元的提议。他认为,阿里的第一轮融资需要的不仅是钱,还需要能够通向海外资源的通道,正因如此,马云在公司财务最困难的时候,前前后后拒掉了38个投资者。他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使阿里最终成为一个国际性大型跨国互联网公司的人出现。那段艰难岁月也成了阿里文化的一部分。

  马云最终等到了他想要的。1999年,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已很活跃,高盛、摩根士丹利、日本软银等都对互联网很感兴趣,是进入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的领军资本。新浪和搜狐是最先的受惠者,新浪在1999年的融资中获得了1600万美元,搜狐在两轮融资中获得了3600万美元。仅仅两年后,这两个中国门户网站都在纳斯达克上市,给投资者很丰厚的回报。

  但马云没有这么着急。他最终等到了贯穿他事业生涯最重要的人:蔡崇信。蔡崇信是台湾人,爷爷和爸爸1965年就在台湾成立了“常在国际法律事务所”,做跨国性投资的法律服务,是台湾最大的律所之一。蔡崇信从小在美国接受精英教育,耶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瑞典投行InvestorAB风险投资部工作。1999年8月,他在从美国回台湾的飞机上遇到了大学时代的老朋友林女士,当时林女士在高盛香港工作。蔡崇信得知,高盛正在中国投资互联网,且计划采取大动作,林女士建议高盛去阿里巴巴看看。

  蔡崇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知了马云,并与他相识。马云不懂资本运作,求贤若渴,两人一见如故,并开始了长达15年的亲密合作。可以说,马云是阿里巴巴面向公众的雄辩的布道者,而蔡崇信则是那个沉默的幕后执行者,打理着阿里与由精英投行等构成的资本世界的联系。蔡崇信后来在为数极少的外媒采访中回忆:“老实说,阿里当时基本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我和马云最终决定接受高盛的投资,因为这是一家著名的美国投行,对未来进入美国市场会很有帮助。而且高盛是一家大规模的公司,想问题能够想得长远,特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投资回报上。”这件事他与马云商量了10分钟,就决定了下来。1999年10月,高盛的500万美元作为天使投资资金到位。

  创业时,被风投拒绝37次,马云为什么一定要控制阿里巴巴?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其股份比例的演变是45%→30%→15%→离开;

  1号店创始人于刚、刘峻岭,其创始团队股份比例的演变是100%→20%→11.8%→离开;

  真功夫联合创始人蔡达标,其股份比例的演变是50%→47%→入狱;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其股份比例的演变是100%→45%→33.4%→29.3%→6.79%→2.54%→入狱。

  那么,王石等万科董事会成员被要求罢免,让我们有什么启发?对创业都有什么启发?让我们来看看曾被风投拒绝37次马云怎么做的?

  马云不到10%的股权,凭什么控制阿里帝国?

  2013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集团成立14周年的纪念日,马云向阿里人发送了“阿里巴巴合伙人”的邮件,汇报施行合伙人制度,这个制度在阿里巴巴已经试运行了三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合伙人制度的基石是“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简单来说,合伙人是从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选举的认同和传承公司文化的领导者。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传言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发布“合伙人制度”,结合其在港交所递交的“合伙人制度”的创新上市方案,使得马云及其管理团队对集团的控制权的执着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马云最初想上市的地方实际上是香港,但香港方面不同意马云提出的合伙人制度, 认为不应该给任何一个人特权,不符合香港制度,予以拒绝。

  于是,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份,以BVI架构登陆纽约证交所。

  阿里合伙人制度与美国允许的AB股上市最终所达到的效果类似,但变相垄断了董事提名权,这种制度常见于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但在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

  按照AB股的规则,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票,1股可以有2个投票权、甚至10个20个投票权;其他人持有的A类股票,1股只有1个投票权。如此的结构,可以保证创始人用相对较少的股份,也能掌握多数投票权。

  2014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京东、聚美优品、陌陌和百度等都采取这样的模式。此外,Facebook和google也是采用AB股结构。

  按照AB 股规则,京东刘强东所持京东集团的股票属于 B 类普通股,其 1 股拥有 20 票的投票权,因此刘强东虽然持股比例仅有 23.67%(京东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但其投票权比例却高达 86.12%。

  在美国上市的电商平台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的持股比例也没有超过50%,2014年5月份披露陈欧的持股比例从40.7%降至35.8%,但投票权依然达到75.8%,原因也是陈欧持有的B类股票1股也有10个投票权。

  当然,互联网巨头也不尽是选择在美国上市,比如BAT中的腾讯就是在不支持双层股权结构的香港上市,其创始人马化腾的所持股份也不高,且从2014年开始还多次减持套现做公益。据联交所披露的最新资料显示,腾讯控股主席马化腾持股比例,已从上市初的10.25%降至8.82%。

  为何马化腾放心减持?据行业分析,主要是因为腾讯第一大股东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4%的股份)是传媒背景,投资腾讯属于财务投资,没有能力和意愿介入腾讯运营,上市前就让腾讯创始团队回购了自己少量股权,并且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将投票权让渡给腾讯管理团队,以保证马化腾的控股权。

  反面的案例是:在不久前卖给京东的1号店,其创始人于刚也在1年前被离职。伏笔是埋在2010年5为了缓解资金困境,于刚不得不让出了1号店80%股权从平安融资8000万元,从此控制权就此旁落。平安整合1号店未果后,逐步将1号店 控股权转让给了沃尔玛。

  值得玩味的是,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收购1号店之前,沃尔玛最先找到的是京东,却因为沃尔玛要求控股权而最终被京东拒绝,随后,沃尔玛才转而选择了1号店。于是市场人士在感慨:“如果上市前京东就不是刘强东的,那么京东还能熬到上市那一天吗?”

  马云独创合伙人制度比精更绝

  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其创始人马云持股比例8.9%,但没有采用AB股,马云就不怕丧失控制权吗?

  图:据阿里巴巴2014年6月16日发布的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日本电信企业软银公司持有阿里巴巴34.4%的股份,为最大股东。马云持股8.9%,为最大的个人股东。另外,雅虎持股22.6%,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股3.6%。

  那是因为阿里巴巴独创了比多层股权还要绝的“合伙人制度”。

  根据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规则,阿里巴巴合伙人有权提名董事会席位中的多数,软银提名的董事会成员要经过合伙人同意;如果阿里提名的董事会成员被否,那么新提名人仍将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不是由股东控制的,而是由其合伙人控制的。

  对此资本市场资深从业者评论说,合伙人制度一方面彻底隔断了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操控,一方面也令马云成为了盘坐在权利金字塔的皇帝,即使股东普遍不认可合伙人新的接班人,也没有任何办法。

  马云如何才能不失控制权?

  马云为啥有资本独创这一套合伙人制度?一方面是因为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优势地位,令两大股东相信其创始团队给自身带来更长远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阿里巴巴一直在努力调整股权结构。

  在一次交流会上,马云解释说,之所以坚持合伙人制度,原因在于希望集团CEO一职从合伙人当中产生。而马云在不到50岁辞任CEO一职,主因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合伙人制度的落地。

  阿里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在公开信中也谈过:合伙人架构确保股东利益!

  马云的合伙人制度来源于两处。一处是两家非互联网公司,一家是投行高盛、一家是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均采取合伙人治理模式。另外一个启发是古罗马帝国“元老院”的治理模式。古罗马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类似于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文化。元老院起初包括100位家族首领,称为父老,后来增至300名。

  我们坚信,在这个不断变化和颠覆的世界中,保持公司的创新能力、文化和使命,是成功的关键。合伙人制是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保证股东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坚守着“我们是谁” ——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会改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型投资者者最佳的创业之路

288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