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之路>

养老服务行业怎么创业

晓铧分享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养老服务行业创业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养老服务行业创业的内容

  80后、90后崛起:他们更爱消费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使用苹果手机的人群中,80、90后占到78%。刚开始还不太相信,回来看看华住的数据,大吃一惊:华住旗下酒店客人80后、90后客户比例,也已经接近70%。

  我刚刚进入酒店连锁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以我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来考虑产品设计的。典型的客户原型是:三十几岁,男性,平头,大学学历,新秀丽旅行箱,商务休闲装,Tumi登山包,带IBM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旅行。酒店装修的风格、定价、免费互联网、大堂免费电脑、免费打印复印等服务,都是根据这样的客户原型设计的。

  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留着小平头的IT男已经步入中年,再作为经济型酒店的典型客户就不合适了。在汉庭大堂里坐一会儿,你会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而且许多人看上去并非出差,可能是出来旅游,也可能是和女友浪漫幽会,或者是打了一个晚上的游戏,早上到酒店来洗澡休息......这些以80、90后为主体的消费者,出行的多样性增加,消费的冲动性增加,审美兴趣、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

  80、90后人群跟60、7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愿意消费;虽然大部分人收入不高,但是对生活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会过苦逼的生活;他们更加自我,爱好自由;心态更加开放积极,更加彰显个性……他们是一群不太一样的人。

  我们也没有必要“谈虎色变”,这群新生代也是人,不是来自“星星”的客人。他们同样渴望被爱、被认可;同样是饮食男女;同样喜欢价廉物美的东西。不管是我们那个年代的60、70后,还是现在充当消费主体的80、90后,甚至未来的2000年后,人性是相通的。紧紧围绕人性本质里的东西做文章,就不会有偏差。

  “制度红利”与“全球化红利”推动创业潮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100年前的中国,主旋律是推翻皇权、共和、革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旋律是战争;而我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主要是“”,游行、口号、大字报、揪出走资派。那时候如果有人说要创业,是天方夜谭。做点小生意,也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割掉的。

  改革开放后,大家才从革命的浪潮中,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经济。跟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各项生产要素都被长期限制和束缚,中国的产品、商品、服务提供者几乎是空白。就像在一片原始的土地上开垦,资源丰富;就像在一片裸露的矿场上采矿,遍地都是黄金。稍微敏锐一点的人就能找到创业机会;稍微勤奋一点的就可以做得不错。创业成功的概率很大。这就是人们经常讲到的“制度红利”。

  创业潮的另一个推手是 “全球化红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冷战思维的改变,世界经济正处在走出国家、走出地缘的全球化进程中。技术、人才、资金、品牌等关键生产要素,都不再局限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向发展快的、机会多的、利润高的地方流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疑可以媲美早期的美国,成为人才、资金汇聚的新热点。

  我创立的三个上市公司,都是靠国际资本来完成初始投资的。IDG、鼎辉、成为等VC、PE与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股东都是我们的投资人。我们选择上市也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大部分投资者是美国、欧洲的基金,当然也包括香港、大陆的中国投资者。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吸引到国际资本,人才的流动更是如此。改革开放初期,包括我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去美国留学是终极梦想。如果能在美国留下工作,拿到绿卡,更像是留在天堂一样。可现如今许多有抱负的留学生回到中国来就业、创业。比如我们的创业伙伴梁建章、沈南鹏,都是留学美国,然后放弃了薪酬丰厚的跨国企业工作,回到中国来创业发展。“制度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叠加在一起,带动了中国的创业潮。创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另一个红利是“人口红利”。它不仅滋养出“中国制造”的盛况,而且会孕育出“中国服务”的奇观。中国曾经借助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就了世界上“中国制造”的奇迹。神州大地到处是工业园,到处在开工厂、招商引资;从非洲酋长身上的衣服到美国圣诞节儿童的玩具,从欧洲游艇到苹果商店里畅销的iPhone,无一不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确实解决了许多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就业,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国家带来了大量外汇储备;在土地财政之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也是靠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可以造就少数富裕的企业主,流水线上的众多工人收入仍然不高,无法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准;凭借廉价劳动力、低廉土地、税收优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难以维续;同时,粗犷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困扰许多城市的雾霾就是恶果之一。

  因此,随着“中国制造”将广大中国人民从“温饱”带向“小康”,服务业的巨大空间显现出来。目前城市化人口超过3亿,跟美国整个国家的人口差不多。未来中国城市化讲达到50%以上,城市人口将会超过6亿。这些人口基数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大国。这群人的消费将会带动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产业链。这就是我早在2008年提出来的“中国服务”概念。

  “中国服务”的从业主体将会更加多元:有酒店服务员,也有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律师;有开网店、开餐馆的小企业主,也会有创业公司CEO和投资人。“中国服务”将会带来多层次的充分就业,也会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相应的收入,中产阶级的形成主要依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能源、土地等资源性生产要素消耗不大,可以缓解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制造”实际上是贫穷的中国人民为全世界制造廉价产品,而“中国服务”恰恰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不管是国营的工商银行、中国移动,还是外资的百胜集团,包括民营的腾讯、阿里巴巴,都已经跻身世界级的企业行列。他们无不是靠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滋养和成就。在庞大的人口带动下,中国将会形成巨大的内需市场。而这个市场,将会滋养众多创业公司,其中将会出现众多的服务业巨无霸企业。

  因此,中国创业的机会更多是在服务业。“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一个低增长、缓增长的拐点,未来在服务业有更多机会、更多空间,而且服务业的企业有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

  大众消费最容易做大规模

  根据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我整理出了中国各阶层的比例图表:21%的人群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就业缺乏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只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的生产资料,比如吃饭,穿衣、睡觉等,很难具有大的商业价值。而顶层客户占7%,需求将会非常个性化,而且往往“崇洋”,消费水准和价值体系会跟国际接轨。初创企业往往较难与国际品牌PK。最近,中央国8条更使部分高层人群的消费向下移动,回归到大众消费。

  因此,中国的消费主体是中下层的72%,加上高层下移的3~4%。这部分人群构成了中国消费的主体,也是创业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人群。比如住酒店,汉庭的客户已经涵盖了部分工人、农民工、商服人员。随着各地最低工资的提高和一线劳动力的紧缺,未来这个人群的收入上涨还会继续,这将会进一步提高他们消费汉庭这类经济型酒店的比例。

  这样的社会结构在未来的10年、20年会有大的变化吗?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相信都不会有结构性的改变。

  首先,要大幅度减少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要拉动就业,必须要保证GDP的高速增长,至少年均8%以上。这样的速度,国家不一定承担得起,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已经不是政府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中国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较大比例的贫困人口。

  另外,消费升级会不会导致品牌向高端转移?答案更加清晰:要让72%的人口过上欧洲人的富庶生活,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可能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才有可能赶上欧洲、美国。

  所以,大众消费将会是消费的主流。这群客户对于价格非常敏感,所以成本控制领先的企业将会更有前途。曾经有人概括“中国制造”的特点是“Good Enough”,“中国服务”的特点也是如此。在大众市场上,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关键,基于低成本的“Good Enough”将会大行其道。

  再看看淘宝的成功和团购的兴盛,同样具备大众消费的典型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价格敏感。这两个因素也促成了中国孕育出若干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QQ和微信,也是同样的逻辑在起作用,基于大V和精英发展的微博却逐渐冷落下去。在中国,谁抓住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阶层,谁就拿到了成功的金钥匙,谁就打开了堆满宝藏的财富之门,难怪马云创立的企业叫“阿里巴巴”呢。

  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是创业良机

  虽然消费的主体是中下阶层,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全球同步,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层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倾向也非常明显。

  最典型的是通讯工具。90年代腰里别一个摩托罗拉“Call机”是商务人士的标配,再牛一点的是黑社会电影里常见的“大哥大”;诺基亚的出现颠覆了摩托罗拉一统天下的局面,手机开始轻量化、普及化;打倒诺基亚的是苹果,彻底改变了人们用手机的方式:可以听音乐,可以拍照,可以上网、收邮件等,更不用说云系统有多方便了。从“Call机”到“土豪金”,就是非常典型的消费升级。

  在酒店领域,还记得早期的招待所吧?进房间要大妈拎着一串钥匙帮你开门。房间里一般有好几张床,不认识的人也住在一起;热水不会24小时有;条件差一点的卫生间还不在客房里。汉庭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出现以后,彻底改善了中国人的出行住宿,差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以至于酒店一开业就爆棚,有时候甚至一房难求。但是,最近几年的抱怨多了,认为经济型酒店设施简陋,档次不够,单位出差标准都用不掉。而传统3~4星酒店又价格虚高,设施繁复陈旧,服务老套古板。这时,我们推出了中档品牌 ——全季,全新的设计和气质,融合东方的简洁美和西式的舒适、高科技,价格适中,低调平和。一经推出,也是赞誉有加,上海、北京的全季开业两三个月就满房。

  这几年,休闲度假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中产阶级置了房,安了家后,有闲暇和金钱享受假期了。我们就推出了度假品牌“漫心”来满足大家休闲度假的需求。

  城市化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消费人群,中产化则带动部分人向上升级。中国的消费潮流将会是这两股潮流的融合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消费升级,创立新的商业模型,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移动化、社交化给创业者挑战大佬的机会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据统计,智能手机拥有量已经接近4亿),人们交流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交易的方式在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报纸正在被逐步淘汰,人们从纸质媒体上过渡到互联网,现在又转移到移动终端上;在地铁、公交车上,过去大家都在聊天,说笑,现在大家都在低头玩微信;原来打车基本靠招手,现在用手机叫车;原来吃饭,餐厅靠朋友推荐,现在看手机上的大众点评。

  移动化和社交化的趋势,不仅颠覆了现有互联网格局,同时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个挑战大佬的机会。

  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

  主要包括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三大类。中国现有的各种养老服务业态是由传统的社会福利救助体系发展而来的,它同时兼具公益福利性和市场性的特点,内容涉及多领域,既包括生产型行业,又包括服务型行业。

  例如,围绕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不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含“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服务的种类针对老人及其家庭的不同需要,可以提供登门访问、间断进入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全托进入养老机构等方式。

  养老服务行业的国内政策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2月25日,民政部网站全文刊登了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为此,《意见》列出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具体举措和政策优惠。《意见》提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停办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其剩余资产由民政部门负责统筹,以捐赠形式纳入当地政府养老发展专项基金。原始捐资有增值的,经养老机构决策机构同意并经审计符合规定的,可对捐资人(举办者)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其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

  再次,支持民间资本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发展老年电子商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

  第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支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可采取自建、转型、公办民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鼓励将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投标,以承包、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来运营,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接收城乡特困人员或政府承担照料责任的其他老年人。

  第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和物质产品。

  精神产品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

  物质产品方面,支持企业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增加适应老年人消费需求及特点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公寓和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

  
看了“养老服务行业创业的内容”的人还看了:

1.养老服务创业计划书

2.关于养老创业计划

3.社会养老院创业计划书

4.保健品与养老行业创业

5.老年产业创业准备计划书

    287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