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红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黄宇晴分享

  市场调研,是指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决策质量、解决存在于产品销售中的问题或寻找机会等而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收集、分析和传播营销信息的工作。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红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欢迎参阅。

  红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1

  一、市场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近几年,红酒在国际市场中一直以较快速度在增长,在国内,一些高消费城市进口红酒的消费量都在不停的增长

  2国际文化环境:红酒文化属于外来文化,少数消费者会认为进口红酒是正宗的,但大多数消费者对红酒认知度较低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购买力水平:购买力整体偏低

  2消费者购买行为:红酒的第一类消费者是懂酒的人,一般购买高端产品;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购买100元左右的进口红酒

  3消费量:国内仅一网店月销售量可达14033瓶,国际上法国销量最大,可达11188瓶,占国际总销量的79%,美国销量最小

  三、产品分析

  A译为“„”,红标为低端酒(售价<100元),蓝标为中低端(售价<400元),白标为中高端(售价<800元)

  B译为“„”,为高端品牌,只用蓝、白两标,蓝标为售价2000元左右,白标售价6000元左右或更高

  四、价格分析

  100元左右的进口红酒是销售的主力,80%的红酒标价在200元以下。500元以上的红酒基本为送礼使用;更高端的产品则适合于懂酒的消费者

  五、分销渠道

  一般有分销、零售终端和团购直销

  六、竞争情况

  酒庄红酒价格高、品种少;仓储式超市低于100元的红酒品种多;餐饮行业国内、进口红酒均备的店较少,多数备国内货品;酒店、夜店各国产地红酒均有,价格不等。

  结论

  红酒消费目前还是中低端产品,即百元内最容易接受,300元左右的产品品种最丰富,竞争最激烈。

  进口红酒中,法产所占份额最大,美国红酒占比很小,但市体提升空间大,利于进口红酒的发展。

  红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2

  外国葡萄酒细分市场分析

  ①、市场细分

  相对于国产葡萄酒的品种单一(大多数为赤霞珠干红),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过度拥挤在中低端区间,进口酒在品种上非常全面,产品的高、中、低档次区分明显,且注重产品与文化的融合。其品牌主张诉求清晰,如“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将该酒定位于吉祥之酒;再如冰酒,依靠酒瓶的精美外观,专门针对时尚女性这一特定群体。还有的将产品与饮食搭配,开发出专门配特定菜肴的葡萄酒。与国产酒相比,外国葡萄酒的市场细分明显占优。

  ②、产品定价

  随着葡萄酒进口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外国葡萄酒的价格相对于关税下降之前大幅下滑,其实质是价格整体重心下移,逐步接近大众消费者的购买预期水平线。但大多数进口酒价格仍然昂贵,200~300元价位居多,300元以上仍在多数,部分价格则滑落至中、低价位而逼近国产酒并对其造成威胁。进口葡萄酒高、中、低价位的阶梯拉得逐渐分明,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使得外国葡萄酒在整体市场战略上占据了更大空间和主动权。

  ③、外国葡萄酒市场发展预测

  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近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曾有法国报刊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来的需求增长速度。

  从目前到2012年间,中国将是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近36%;同期,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15%。

  干型葡萄酒市场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更大。随着全球葡萄酒消费水平的逐年降低,国际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葡萄酒大国法国、意大利开始削减葡萄园或有意识地控制产量,而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智利等新世界葡萄酒国家正通过各种手段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拥有13亿以上人口、葡萄酒消费持续大幅增长的中国市场则成

  为其市场战略的首选,而中国入世后关税大幅降低、进口许可证与行政审批手续日益简化则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外葡萄酒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经营理念明显不同,它更重视文化内涵,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而国内企业往往更重视眼前利益,忽略了原料尤其是葡萄品种的重要性(我国的酿酒葡萄品种大多是早年从国外引进,在品质上不具优势)。葡萄酒在外国的历史更为悠久,其在质量与口味上更有竞争优势,因此,随着我国葡萄酒消费群体的逐渐成熟,国内葡萄酒市场被众多洋酒抢占将是必然趋势。近几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向中高档次发展,从长期来讲,随着营销体系发力,外国品牌在干型葡萄酒高端市场的的份额将逐渐提升。例如,在沿海发达地区和特大型城市,在超五星、五星级酒店会所消费的以拉菲等为代表的顶级红酒品牌就是国内品牌难以逾越的。2009年,国外葡萄酒在中国销售增长了46%。

  产品需求预测

  中国葡萄酒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量由1989年的27.18万吨上升至2009年的40万吨,2012年预计产量为45万吨,17年平均年增长幅度为4.9%;而最近5年的年增长速率为15%,以15%增幅预测,2012年葡萄酒产量将达到80万吨。未来几年,葡萄酒业将有6倍于目前的市场增长空间。受国内葡萄种植的局限,国产葡萄酒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进口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实属必然。

  最近三年,高档葡萄酒的销量年均增长50%,酒庄酒的销量年均增长则超过了100%。世界葡萄酒行业最负盛名的《葡萄酒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中,高、中、低档酒的比例分别为50%、40%、10%。高端市场的利润率普遍较高。国产葡萄酒从质量方面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酒的需要,进口葡萄酒增加高端市场占有率已成定局。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至2012年,进口葡萄酒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近3亿瓶,是目前市场规模的10倍。

  葡萄酒高端市场是指那些注重生活品质与高尚的生活方式,有较强购买力,注重品牌与其身份、地位、品位相称的那部分消费群体。

  而为了满足这个群体需要的葡萄酒统称为高端葡萄酒,其特点是品质优异、价格偏高,品牌形象突出精神内涵,强调品牌价值与附加值。目前国内长城推出的华夏92、A区葡园,张裕.卡斯特等都是定位为高端酒。

  三、 中国红葡萄酒企业竞争策略

  高端市场,本土葡萄酒领先品牌必争之地

  理由一:葡萄酒中低端竞争惨烈,高端寻求突破

  近日,新华联收购通化葡萄酒,放出3-5年要争坐葡萄酒老大的豪言,紧跟着嘉里粮油又杀入葡萄酒业,成为继香港梁氏、茅台、古井、力帆等外来资本进入葡萄酒业的延续。外来资本看好葡萄酒业15-20%的市场增长率,纷纷转入葡萄酒行业,这使本来不大的葡萄酒市场战云密布。长城、张裕、王朝为首的三大品牌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位居一线;新天、云南红等新锐品牌位居二线;威龙、龙徽、通化等位居三线。 30万吨的葡萄酒市场份额还不足白酒的十分之一,按照15%的增长率计算,3年后葡萄酒将达到45.62吨,5年后达到60万吨。目前,众多厂家来瓜分这30多万吨,僧多粥少,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囿于葡萄酒销售渠道的复杂性,地域性特点越来越显著,因此,传统型葡萄酒企业必须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这要求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后盾。

  激烈竞争带来的后果是优胜劣汰,甚至导致恶性竞争,几十上百种产品抢占终端,终端商借机抬高进场费,渠道成本提高,厂家利润

  率不断减低,最终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国内葡萄酒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竞争空间,开辟新的战场。

  理由二:渠道矛盾难以解决,高端酒以简化繁

  谁能够进入夜场、餐饮终端,谁就掌握了销量,因此厂家不息血本往里砸钱,日益提高的渠道终端费用(进场费、专场费等),使得各厂商在终端上争得头破血流,使葡萄酒企业大的脱瘦,瘦的拖死;经销商和终端商凭借终端的经营权,反控厂家,动辄提出苛刻条件逼厂家就范。一些大经销商购买了大量的卖场资源,逐渐发展为终端资源集成商,如福建吉马,在买夜场、餐饮场所时简直是不惜血本。终端商坐地起价哄抬进场费,南京的夜场120万元的专场费天价事件曾纷纷扬扬。

  正如中医,食欲不振的解决办法并不是解决肠胃问题,而是调理心情、调气养神。渠道冲突是各行业所共同面对的顽疾,单纯从渠道本身解决也是无济于事,必须从系统上来调理。高端酒则是化解这一矛盾的一济良药。高端酒以商超为主销售渠道,使得渠道变为相对简单;由于高端酒价格使得利润空间加大,提高了渠道成员的积极性;高端酒有能力预留足够的市场费用用于品牌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拉动销售。消费者因为广告而形成品牌倾向,产生购买欲望,就会主动到卖场购买。终端向经销商要货,经销商再向厂家进货,成为一个畅顺的营销循环。而夜场、餐饮的姊妹产品也因此而受益,厂家因此而获得在渠道上的主动权。通过此营销体系,厂家就能够就营销中出现的

  问题,以统一的标准处理,减少了管理成本,简单化的流程便于市场的复制与扩张。

  理由三:高端酒更有能力打造和提升品牌价值

  试想,我们自己购买都喜欢认牌子,喜欢他所带给我们的心理愉悦以及别人羡慕时的那种满足感。牌子,似乎象征着品质、尊贵、品味等价值取向。

  按照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安全、温饱、健康之后,更多的是追求价值感。葡萄酒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性产品,即对品牌的精神需求大于对产品的物理需求。今天,随着高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低价位低品牌价值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人们需要一些能够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相协调一致的葡萄酒来装点生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建立并维护自身的身份、地位、品味感。这样就要求企业通过品牌在心理上去建立这样的价值与附加值。葡萄酒企业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消费者潜在心理需求和产品内在与外在特点,塑造独特品牌价值、概念去满足消费者价值需求。

  红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3

  一、 市场分析

  ①、行业情况: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市场销售每年都在以60%~70%的速度增长,这些已经引起了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智利等国葡萄酒商的重视;而葡萄酒关税的下调,更导致国外100多家酒商凭借品牌、雄厚的资金、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2009年,我国原装进口葡萄酒20442吨,按照实际销售额计算,2009年原装进口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可达30亿元人民币。而2009年中国红葡萄酒市场销售规模约为150多亿元。虽然进口葡萄酒在销量上占不足1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销售额方面已达到20%的份额,而且该份额仍然在持续高速上升。 近年来葡萄酒进口量变化情况

  专家分析:

  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自然没能逃过国外品牌厂商的目光,他们都对这块大“蛋糕”垂涎三尺。特别是随着我国内地关税的逐步下调,一度被高关税堵在门外的进口葡萄酒已掀起首轮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风暴。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这种态势将更为明显,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进口葡萄酒涌入的第一站;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对懂得葡萄酒的消费者而言,一旦习惯了优质、风味独特的葡萄酒,就很难再接受低档酒,而这也正是进口葡萄酒的信心所在。海关价格专家表示,洋葡萄酒进口价格日见走低,已经与国产葡萄酒市场价格接近,由于品质较好,在口感、色泽和香气上大多优于国产酒,因而竞争力十足。进口门槛进一步降低,使洋葡萄酒性价比更高。

  二十年前,中国人对葡萄酒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宴会上的长城和张裕,需求量比不上意大利的一个城市;二十年后的今天,即使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中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却已经远远高出本土葡萄酒的产量。由于国产品牌在种类和口味上过于单一化,进口酒在葡萄酒市场里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进口葡萄酒的成倍增长足以说明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葡萄酒文化韵味的理解和追求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从北京到天津,从浙江到广东,从南到北,从长城到长江,各地区的葡萄酒进口量都在迅猛增长。

  进口酒蜂拥而至的原因:

  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高额利润对国外葡萄酒生产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世界葡萄酒产量总体供大于求,中国是全球新兴的最大市场; 我国葡萄酒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生产量满足不了需求; 关税进一步降低至14%,智利更是和中国已经签定自由贸易协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关税将逐步降为0;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结构正从正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变,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产葡萄酒由于受葡萄原料产地自然条件和葡萄酒生产工艺、技术的制约,顶级品质的葡萄酒只能依赖进口;

  外国葡萄酒前景:

  进口葡萄酒正在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国外葡萄酒的进口持续大量增长;

  中国市场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中国市场对高品质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呈加速增长,原装酒年增长率更是近50%,超过了整个葡萄酒产量的增长率(10%-15%)和葡萄酒消费量的增长(15%-20%);

  进口葡萄酒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和高额的利润,保守估计会在未来几年达到100亿元以上。

  ②、外国葡萄酒经销盈利模式及趋势分析

  行业投资关键词:高端、健康、国际化。基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及居民收入持续提升的宏观背景下,以品牌号召力和高端时尚健康为主导要素、具有较佳国际化背景的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迅速占领了市场。

  依靠高端产品获取超额利润是国内外顶级品牌消费品公司的重要盈利模式,高端产品的超额利润是品牌价值的主要体现。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品牌消费将成为未来长期趋势;特别是富裕阶层的不断壮大令高端产品消费迅速升温,预计较长时间内外国葡萄酒消费金额的增长将明显快于消费总量的增加。

    337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