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核心主要是什么

晓敏分享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企业管理又是指什么意思呢?看完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企业管理的核心后你就会明白了!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构建均衡利益格局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例如,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其他合作者之间、劳资之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股者与普通股民之间等等。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维系和建立的利益关系或格局是什么?这种利益格局是否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具有经济价值。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维系和构建有价值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

  稳健控制和承担风险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资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利息。而企业带给资本的回报则应该高于这个水平,否则企业就会亏损。那么,企业为资本获取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利润是对冒险的回报。在现实的分配关系中,企业利润一个直观的解释是最后的剩余的收人要求权,这也是其他确定性的收益支付后所剩下的最不确定的收益。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回报是在利益关系中承担风险的回报。

  学会学习与创新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企业冒险精神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也就是不断超越市场环境和向未知领域挺进的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的利润的源泉。

  中国企业管理的关键词

  1、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向专业极客型与跨业平台型两个极端快速延伸

  2016年,“创新创业”大潮会趋于理性,发展趋势将向专业与跨业两端快速延伸。极客型的专业聚焦、微制造和小众服务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更大的时空和产业间进行整合的综合服务型公司和跨业融合智能型产品和服务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由此,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渐成主流。

  2、O2O

  O2O:无边界管理的兴起

  随着O2O的超速发展,以及无边界跨时空的实时线上管理体系的快速建立,跨功能跨边界管理体系进一步发展,而无边界管理也将会迅速兴起。企业管理将在更大范围打破原有企业中等级森严、信息不对称的功能边界,依靠更动态化的组织模式和无边界的实时沟通方式,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分布式、自组织、高动态的发展之路。

  3、全球运营

  全球运营:合规化管理成为底线

  随着企业运营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反对商业腐败力度将全方位加强,亦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抵御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武器(如TPP)。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运营管理合规化方面,面临更多实质性的规制和挑战。在全球更多区域一体化的规制环境下,商业价值观体系在实务中表现为更具体的全球性规制体系,亦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运营管理合规化已经成为新的商业底线。而在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下、“野蛮生长’’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成功”进入全球运营平台后新的重大挑战。

  4、兼并收购

  兼并收购:产业发展过拐点后的必然浪潮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在高速发展后经历“拐点”而进入“有节制”的减速增长期,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成为典型表现。中国现阶段大多数产业已进入此状态,是谓“新常态”。促进企业倒闭、重组、更新的兼并收购浪潮将一浪高过一浪。由此,“去产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优胜劣汰”。产业界对既非传统职业经理,亦非创业人才的“兼并收购”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趋高涨。

  5、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新的造血与血液循环机制

  2015年,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碰撞实质性地加剧,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呈爆炸性增长。一时间泥沙俱下,大喜大悲之事频发。而在国家对互联网+的战略支持与传统金融变革的进一步加强下,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管理问题将超越互联网本身,对信用杠杆、金融风险分担及管控机制等将进一步激起对金融企业管理基础性的反思和创新。

  6、商务分析

  商务分析:基于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商务行为精准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升生产力的重心开始从人与设备转向即时的数据和信息的商务应用,而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又在所有领域快速缩短了从认知信息到采取行动之间的距离。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全面渗透,不断摧毁以往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的赢利模式。由此,商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成为新商业生态系统中对泛在的、在线的、流动的数据进行商业行为和沟通分析的需求迅速上升。而它又有别于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组织行为分析,成为新经济生态体系中企业获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7、认知

  认知:行为、神经、基因等底层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入新阶段

  随着生理、心理实验技术与手段的进步,管理者对人和组织的科学认知深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行为到神经,乃至到基因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行为规律的认知。这使得组织与个人管理绩效的提升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通过经验和抽样统计分析而预测客户行为、分工协调员工组织行为,来提升组织绩效的惯例。加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绩效的改进机制势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8、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师生关系的巨变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被彻底颠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静态知识的获得成本剧降为零。静态知识成为即插即用的公共物品。学生到学校参与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转向主动的、师生互动的知识共创和创造性应用。尤其是商学院的MBA/EMBA学生所带入课堂的知识往往已经超前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又进一步加速了师生互动模式的变化。教师的职责乃至商学院的角色,都将向成为激发潜能、创造新知、创新应用的平台转变。

  9、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源起中国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崛起

  三十余年来,中国企业在三重变革中崛起: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革、从区域运营向全球运营的转进、互联网革命的兴起。这种特殊的情景加之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有机更新,使得源自中国的全球性公司以及各种隐性冠军企业以极其独特的方式自立于世界企业之林。在西方人开始刮目相看的同时,亦让人感受到东西文明的冲突和融合所产生的成果,让人目眩,亦让世人纳闷。各界所著“知其然”各类书籍大量涌现,而“知其所以然’’的兴趣油然而生,这类研究是学界趋之的必然。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新兴管理理论,这些系统性研究和成形恰逢其时,势将影响世界。

  10、范式转变

  范式转变:管理理论的基础,开始在动摇中艰难更新

  从上述九大变化中可见,眼下的社会变革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即:范式的转变。个人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解放,组织的边界和定义在改写,泛在的价值创造网络将抹去传统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基于专业分工的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性法则,正在更大范围内被颠覆。对组织和个人价值创新机制的重新认识进入混沌期。尽管新理论的形成和被公认尚待时日,但是传统的、被以往的管理学者们奉为圭臬的管理原理和规则已经被彻底改写。

  企业管理的思维管理技巧

  系统思维

  管理者应该能够将机遇、挑战或者问题看作系统实体。系统实体包括投入、过程、产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以及多种利益相关者。手头上的问题会看起来很简单,但一些细微之处,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变得相当突出。能暂时停下来考虑一下大局,拥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是成就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是指在考虑问题或接收信息时,持以评判或否定态度。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够客观地观察或倾听,能够思考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和可信,能够根据手头的信息或事件进行谨慎的判断。这种能力要求管理者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谨慎思考,而不是草率地做出决定。

  创新思维

  管理者必须创造性地思考,从而在工作和决策中培养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需要通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此外,创新思维也意味鼓励整个团队的创造性思维。

  管理者需要建立一个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 在这里指的既是一个开放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自由思考的思维空间。开放空间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房间或者餐厅。鼓励不同部门的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参观开放空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开放空间是一个开放区域,是一个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思考和分享知识的地方。在那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 “如果…会怎样?” 这样类型的问题,并认真地进行辩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只听观点不看身份,不应该有老板和员工之分。开放式的空间可以让员工们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以及其他人的工作与他们自己的关系。

  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标准和报告机制来掌控活动或团队。但有时管理者们不妨放松一下控制。让员工有时间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这是一件有益的举措。这样做,可以激发员工们产生想法和问题。大约每隔一个月左右,管理层应该花时间来客观地听取问题和想法,其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会包含有价值的信息。

  环境感知

  这里的 “环境” 指的是公司的外部环境,它的市场和行业,而不是公司内部生态环境。环境审视(Environment Scanning,简称 ES)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环境审视,即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对环境进行跟踪和识别、监视和评估、洞察和辨析,以分清机会或威胁、机遇或危机,在战略管理中趋利避害。环境审视包括公司如何看待其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选择信息,然后根据信息作出对策。 ES 具有多个层面,其中一般包括:客户、竞争对手、技术、金融市场、作为监管机构的政府、社会、生态、伦理、供应商、行业研究等。环境审视包括市场调研,SWOT 分析(四点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和前景规划等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尤其是成功的企业,有一种倾向是变得孤立隔绝。很少有公司有正式的 ES 系统或用于监督企业外部环境的方法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管理者必须对公司以外发生的活动、信息和发展具有环境感知,以帮助他们进行判断。管理者必须了解其所处的市场和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只是事件,更重要的是趋势)。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建立一个 “个人” ES 系统,以随时了解自己公司的外部世界。

  利益相关者意识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会因你公司的决策和行动受到影响的人,而这些人,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也会影响到你的公司。公司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客户,合作伙伴,分包商,竞争者,政府,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和环境等等。管理层的决策和行动影响到很多人,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内产生连锁反应。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牢记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道德框架

  管理者必须拥有道德框架,来审视他们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工作。能够自动感知正当性和不正当性是一个关键的管理素质。管理者判断上的错误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倒闭,或者几十年品牌资产的消亡。

  避免二分法思维

  人们很容易将问题变成简单的命题:是或非,左或右,黑或白,免费或昂贵等。大多数问题都有细微差别,解决方法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分类法。避免二元思维是管理者的责任,在面对黑白之间的灰色领域时,要有意识去思考第三和第四种可能。

  直觉

  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众多数据、信息、事件、变化、谣言和政治,当这一切都混合在一起,管理层应该能够利用他们的直觉在乱麻中找到头绪。常识、洞察力和经验是支撑直觉的重要因素。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依靠直觉进行决策尤其适用。


猜你感兴趣:

1.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2.2017怎样管理好公司

3.2017如何做好公司企业管理方法

4.2017年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5.2017年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77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