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汽车互联网创业解读

隆佳分享

  汽车互联网产业有多大,机会有多少,难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汽车互联网创业要了解清楚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互联网创业解读相关文章

  GUSHI:互联网+汽车创业机会在哪儿

  7月26日下午,由加速会旗下社群分享会-“GUSHI”与车女婿主办的《论共享经济的罪与爱》,携手合办方腾讯云、融云、七牛云、内推、互动吧在剧空间完美落幕。本文整理自汽车头条网创始人张耀东先生会上的发言。

  一、汽车产业大概有多大呢?

  第一个数字,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数字,2.7万亿,什么概念呢?可以在市场里头容纳出25个千亿级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准的数字。这是去年2014年汽车行业的销售产值,现在时间我看也进入500强,估计大概在3000亿到4000亿左右这个层次。

  第二个数字,后市场的规模大概有8000亿,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我昨天上网查,有人说有万亿,有人说有千亿。

  后市场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汽车交给了在座诸位,你买走了之后,就认为是后市场了,所以这个概念非常模糊,非常大的一个涵盖概念。在这个状态下,这个数字也只能是虚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七八千亿。它涵盖了汽车的维修、保养、美容,甚至于车险,甚至于二手车,七七八八的,现在我看很多人把租赁、滴滴都放到后市场里面,觉得这个多少有点牵强,在我理解,那些还不算纯粹的后市场。

  第三个叫做出行市场。现在传统汽车行业后市场分类,分为六大行业,里面把类似于滴滴这种的,或者类似于神舟这些,特别像顺风车、天天这些,都放到后市场里面。但是我个人觉得应该拆出来的,它是一个行,是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的行的市场,我感觉这个潜力应该是超过后市场的。

  第四个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数字不太准,2014年是7.8万辆。但是今年上半年应该接近这个数字了,今年接近20万辆,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为什么我把这个数字拿出来,按理来讲,7.8万辆应该在2.7万亿里面的,因为这个产业增长速度很快,而且可以抹掉汽车行业刚才我那个调研里面的传统,汽车行业的新技术集中体现在了新能源,以新能源为核心的驱动下。

  所以,在汽车行业,包括现在投资行业里面,最热点的现在可能有这三大热点。

  第一个就是新能源,这个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第二个就是汽车电商,包括二手车电商,因为有2.7万亿的产值,在这个里面去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电商平台。

  第三个就是后市场,8000亿市场,这个将来O2O市场是非常大的。

  跟汽车行业有点关系,但是总体来讲的交通出行类里面,最大的市场里面,就是各类用车平台,在座的各位应该都非常熟悉。因为我刚才没有做调研,但是我感觉到很多人经常用这个。

  在这个数字来讲,核心来讲,这个行业确实是目前钱比较多、机会比较大,但是巨头比较少,我觉得是有机会的。

  二、汽车+互联网机会有多大?

  如果把举的这些数字特别枯燥的话,我形象化一点。这几个人,当然我是随便down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第一个马斯克,代表汽车行业的一个创新的可能性。

  第二个就是UBER的创始人,其实我没好意思用滴滴,我感觉滴滴比它的潜力要大。而我个人是坚信一定能把它打出中国的,虽然在座很多可能比较爱品牌调性的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

  第三,这两个人一个代表汽车科技的创新,互联网代表的机会,第二个是真正的出行领域带来的机会,将来的产值一定是非常惊人的。

  第三个应该是一个问号,我用了一个奶茶妹夫的照片,整个汽车电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巨头,目前对打的应该是E车,京东投资占了25%的美国上市公司,大家来做这个产业,但是整体的成交量,几乎在汽车行业里是非常低的。所以在五到十年之后,这个一块一定会起来。

  再一块,更没有做得好的,其实是后市场,O2O市场。如果借用美团来讲,我觉得汽车圈一定会出一个美团这样的企业,现在还在创建过程中。

  如果把这些加在一起,我个人觉得汽车加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汽车,未来一定五年之内一定会出现3到5位这个财富级别的企业,大家在座对这个都很有热情,选好一个东家,见证一个奇迹。

  总体来讲,现在这个产业里头,机会我个人来讲,我感觉最有可能,我们现在能够逆袭的应该是最后一个,汽车后市场,现在是1.4亿的汽车保有量,一辆车一年产生一万多块钱的消费,将来也有1.4万亿的市场。

  三、难点在哪儿?

  难点也是特别多的,难点放在后面讲,因为我觉得我们很多做创业的人,第一点,应该别想难点,应该先想机会点,先想一想,我们前面还有很多可以诞生出千亿级公司、百亿级公司的可能性。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现在目前的共享经济下,汽车的互联网+市场大概是什么样的。我们从刚才四个方向来讲,选三个。

  第一个,电商市场。电商市场总体是一个低频市场,频次应该是三到五年以上,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低频高效市场。在模式来讲,目前的电商市场是一个B2C行为主导型的。京东模式是目前电商的一个主导型的,C2C模式的几乎没有,只是一个补充,为什么这样,待会再分析。总体特点来讲,客单价比较高,但是客单量非常低。从互联网市场来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难以互联网化的市场,因为互联网的传统规则就是高频吃低频,低客单逐渐蚕食高客单这种的,我们的滴滴等等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做的。

  第二个是O2O市场,后市场的O2O市场总体是一个中高频,O2O的行业比较大,我们以O2O的主业来看,也就是说,我们的保养类、维修类、使用类来看,总体是一个重低频,频次大概多大呢,北京市有一个数字,北京市的每辆车的平均进店维修单次是2.7次,一年有2.7次维修,这是低频的。当然这里面也有高频的,比如洗车,根据大家的勤劳程度来讲,洗车对我来讲是低频的,单位对很多人来讲是高频的。在这个市场里面大概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总体的后市场里头,在中低频这个市场里,总体还是一个B2C型的,现在C2C型的有人在做,但是我没有看到特别好的。客单价来讲,相对于期刊行业的市场来讲,这个市场的客单价是比较中型的,平均是500到1000块钱的后市场的不同情况,洗车类是偏低一点的。客单的数量在持续上升。

  第三个,出行用车类的。出行用车类的频次是高频的,形式上,现在基本上已经搭建起共享的活跃社区了,比如顺风车、专车这一类的,基本现在是一个共享经济的代表。所以,今天这个主题,也是因为这个话题产生的。客单价应该是一个适中型的客单价,这个不算高的客单价,但是客单数量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这么分析?目前跟汽车相比,一个共享型的经济是混合型的,如果从整个行业来看,具备的可能性高频到低频的整合,当然也同样具备一个可能性,从中低频突破,逐渐往下整合的可能性。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共享的可能性。

  第一大类,现在共享度最高的出行市场为例,出行市场里面,我个人分成两大类,第一类跟完全跟行有关系的,比如打车类的,比如专车、顺风车或者快车,不管怎么来的,有一个人给你开车,能把你送到目的地的这样一种类型。

  另外一种类型是租赁类的,包括分时租赁,PP租车一类的,点对点的租车。

  共享了一种东西,一个是车。车假设是一个资源,把车提供了一个共享,这是租赁类。

  另一种是人共享的一种服务,比如我现在很悠闲,没什么事儿干,我可以出去拍一个顺风车之类的,这是一个共享服务,这一大类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个人觉得格局已经定了,短时间之内,很难看到有人翻盘,这个格局,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

  我们认为用车类的还有一大类,跟车产生的相关的东西。比如说停车,现在停车类的共享型的APP在做,但是做得不是特别好,但是投资非常热。总体上来讲,我们算一算,汽车真正跟开车相关的第一高频的产业就应该是停车,基本上每天只要开车出来就涉及到的东西,这是第一高频的东西,但是停车产业很多自己的问题,所以它很难共享化。

  第二大类,跟加油,交过路、过桥费相关的,这个周边产生的费用。原来我听过一些人想办法整合,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在中国是一个资源控制型的市场,所以没有看到有人做起来。

  当然,我个人对第一类,停车这一类,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

  总体看下来,在用车出行这个领域,跟共享经济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大家对这个产业有兴趣,哪怕自己不想做这样一个创业,也可以买几辆车参与这样的共享,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从整个互联网来看,大概两到三年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增加空间的。

  但是不利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些寡头。现在打架打得太凶了,很创业者已经很难参与进来了。机会点,我觉得是这样的,跟用车相关的这一类,还是有机会的。

  总结下来,用车出行类,核心共享的是车,和有车和人带来的服务,这是共享的精髓。

  汽车圈的“互联网+”创业看上去很美

  当下,“创业”无疑是个热词。随着互联网+的热潮,汽车圈内也有很多人纷纷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从原先的车企高管、车企员工,或者汽车媒体人,摇身一变成为创业公司的老板。

  应该说,汽车圈的“创业潮”,是大趋势下的必然。一方面,现在国家政策鼓励创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很多过去为别人“打工”的汽车人,也一直有着创业梦想和需求。众多汽车圈内人士创业,无论是对提高社会创新活力,还是对个人发展进步,还是对汽车行业及相关服务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促进意义的,可以说是好事情、好现象,值得鼓励。不过,汽车圈的“互联网+”创业,笔者的感觉是看上去很美,对实际情况和未来效果是喜忧参半。

  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也造成了汽车圈创业的特殊之处。汽车圈人士的“互联网+”创业,首先可以说,有着好几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是这是个高度垂直,或者说是高度专业的行业,需要较多的专业积累。汽车“互联网+”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有着相当的行业从业经验,从其他完全不相关行业转过来的较少。比如不像在线教育那样,有的人原先是做游戏、卖二手房的,也来趟教育的水了。汽车圈创业者遇到的非职业性竞争相对少,大家也都对自己有相当的专业自信,新事业开展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二是汽车行业是个“有钱”的行业,总产值高,营销投放总额也大,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为汽车行业服务赚钱机会大大。

  但是,汽车圈的“互联网+”创业,真的并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么简单。这里且以较多的汽车新媒体创业来简单分析。汽车新媒体的根本目标,是帮厂商完成产品和服务的导购。换句话说,做的是商业。但很多创业者先前在车企或者媒体,由于分工的原因,并不具有商业方面的全面能力。或者即使原本是经营高手,但转型创业之后,未必能迅速建立起新的有效商业模式。不少人因为不能看清趋势,或者过于迷信技术力量,结果造成创业做的产品不适应消费者需求,也难引起厂商金主的兴趣。这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许多汽车新媒体创业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资源拥有程度。比如有人之前在较大的汽车媒体工作,认识一些厂商的中层,甚至公关公司的人,就以为自己有广泛的业界人脉资源,离开平台之后才发现,人家看重的只是平台而不是你。问题之三,有的汽车媒体人原先干的平面媒体,哪怕干的互联网媒体,商业模式根本不适合“互联网+”,旧观念的瓶喝不到新酒。另外,还有一些创业者没有预估到创业后的辛苦程度,自己要变成一个全面的操盘者,发现力有不逮或者受不了那劳累。

  必须要说的是,很多人以为汽车圈创业企业更易获得风投青睐,实事求是讲有一定道理。因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可以说是技术驱动型,车联网之类也是热门趋势。但是要知道,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并且有很强参与性和明显周期性。虽然一些投资者并不期望短期能从项目盈利,但投资汽车“互联网+”企业的,多将此作为未来的核心项目。所以,如果是想靠造个概念,靠“忽悠”来获得投资,基本上是越来越不好使了。如果不能判断出什么是市场强需求,并有强大技术或产品开发能力,人家凭什么要给你投资?要知道,汽车“互联网+”的烧钱能力可不弱。两轮三轮投资过后,如果仍然看不到项目的精准定位,看不到你的核心竞争力,看不清产品可落地的商业逻辑,那么恭喜你,你可能要完蛋了。

  当然了,中国正在迎接汽车社会,行业的可观商机也在那里,这必然形成巨大的诱惑,带来汽车圈的创业潮。只是,虽然汽车圈的创业者有独特优势,汽车“互联网+”也不是简单的一片蓝海,想要任性地航行不容易。想创业者不妨先好好做调研评估,把相关资源和平台整合和利用好,在找准机会并且思路、人才等“东风”都具备情况下,再去潇洒地下海弄潮。

    69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