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农村互联网创业故事

隆佳分享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推行创业具备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与紧迫性,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创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互联网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案例1:农村互联网创业

  别人跳出“农门”进“城门”,希望在城里扎根生存。他却走出“城门”奔向农村。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小伙尹志钦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回到农村售卖鸡蛋。他把家乡山鸡蛋、土鸡蛋送进城,迈出艰难创业的第一步。他说,他坚信自己会在这方热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辞掉好工作回家卖鸡蛋

  6月25日下午3时许,尹志钦和他的合作伙伴周泽青刚从青岛送蛋返回。“6时许就出发了,共送了300多个鸡蛋和几只鸡。”尹志钦抹了一把汗笑着跟记者说,当天的收成还算可观,销售额近一千元。尹志钦就是那个回家做“卖蛋郎”的武汉大学毕业生。记者了解到,尹志钦是一名90后,黄岛区六汪镇人。他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届毕业生,出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他,本来可以跟同学一样,进入房地产公司从事测绘、投资管理等工作。但大学时代,担任过互联网社团产品经理的他,却对互联网行业情有独钟。大四那一年,在经过了层层选拔后,尹志钦拿到了进入行业巨头百度工作的机会。

  面对这样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尹志钦却有些迟疑。“百度推崇的是工程师文化,而我所在的岗位,并不涉及技术。”在反复考量后,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同样感兴趣的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一家知名物流公司。“我在大学时候,就注意到很多城里人来村里买土鸡蛋,到了过年过节,还有人开着车来买鸡买羊。”虽然有稳定工作,但是他仍然放不下自己创业的念头,今年3月份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掉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回到黄岛区六汪镇的老家,决心做一个天天跟鸡蛋打交道的“农夫”。“没意思,上班没激情,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乡下收鸡蛋卖到城里

  “很多城里人专门开车去农村买土鸡蛋,却因为掺假买不到优质产品。”种种食品安全问题也让他看到市民对优质鸡蛋的需求,于是他便与发小周泽青开始了创业路。“实施前,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转遍了黄岛区所有的山。”为了找到合适的蛋源,两人的腿都跑细了。随后借由互联网宣传,推广自己的山鸡蛋和土鸡蛋。一开始亲戚、朋友捧场,后来又把他们的朋友介绍过来,尹志钦卖的鸡蛋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为了保证新鲜度,他都是采用客户先下单 ,再去农户家收鸡蛋,收完后进城配送的方式 。在尹志钦那里,山鸡蛋的价格大概为每个 2.2元左右,土鸡蛋则为一个1.8元,虽然价格比普通鸡蛋贵一倍,但还是有一些客户很中意。“市场上有些说是土鸡蛋,但那个价格一看就是假的,微信和微博的销售核心就是信任,很多客户连问都不问,直接就愿意下订单。”尹志钦说,作为年轻人创业,很多陌生人的信任显得尤为可贵,有一个客户短短半个月下了4次订单,每次都买40个鸡蛋,这让尹志钦有了被信任的感觉。订单越来越多,尹志钦忙的时候往往从早上6时出门,天黑才回家。

  对创业满怀信心

  创业之初没有交通工具,所有的鸡蛋都靠尹志钦和自己的小伙伴进城配送,公交车成了他们的物流工具。客户遍布青岛市区和黄岛新区,最累的一次,尹志钦坐了300多站公交,才把几单全部送完。“那几天客户比较少,我们就跟客户商量,能不能攒个两三天,然后集中配送,他们也都很理解。”攒了六七个订单后,早上7时,尹志钦和同事同时出门,开始往市内送鸡蛋。先坐农用车从村里到达镇上,然后转公交到黄岛,过隧道到市区,再一趟趟转车。

  “来回倒了好多次车,有的时间衔接不好,车次比较少的情况,需要等上很长时间。”回忆起那天的经历,尹志钦说自己回到家腿都有些站不住,坐公交车坐到屁股疼,晚上坐到黄岛之后,甚至已经没有公交车回家,幸亏联系到了一名顺路的老乡,才搭车回到了家。现在为了方便配送,尹志钦购进了一辆二手车,方便他进城送货,随着客户的增多,从开始一天只能卖40多个蛋,到现在一天销售额达千元。虽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但回归田园,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尹志钦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说,自己想在新区发展下去,他相信自己的土鸡蛋会越卖越好。

  案例2:张正全:“富二代”回农村创业养虾 年收入500万

  夏天,重庆市合川区太以及镇沙金村,天气异样闷热。27岁的张正全以及工人一道,正忙着将一张张捕满鲜虾的网从虾池里捞上来,再装上车。“这么闷热,但愿不要下雨,否则,这些虾就运不出去了,如果雨下大了,又像上次那样,就惨了。”张正全有些耽忧地望着天,豆大的汗珠一串串地从脸上淌下。

  左近村民们都很奇怪,这个“80后”的年青人,为啥子要放着城里的好日子,来这里吃这类苦。

  军旅人生,让“公子哥”变了样

  张正全家在沙坪坝,在周围朋友眼中,他是“富二代”,父母做了30多年海产品生意,优胜的人生前提让张正全这辈子哪怕不工作,也会衣食无忧,朋友们常开玩笑叫他“张公子”。

  2003年,父亲张佐明将高中毕业的张正全送进了部队,退伍后不久,张正全骤然对父亲说想在重庆自我弄个海虾养殖场。尽管儿子的设法让张佐明既诧异,又欣慰,但他其实不放心:“他没吃过苦,我耽心他干不好。”

  较了几个月的劲,张正全终究说服了父母,专程到福建考察学习了海虾淡养技术。2011年,父母帮他投入了近1000万元,在合川区太以及镇沙金村建成为了重庆傲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张正全流转了260亩土地,平整后建起了20多口虾池。又从沿海空运来基围虾苗以及海水,再就地逐步淡化饲养。目前在重庆市,用这类技术养虾的,只有两家。张正全恰是看中了这一产业的市场前景。

  张正全说,是3年部队人生扭转了他:“我不能一生啃老,自我的未来得靠自我双手努力。”

  不怕吃苦,就怕总是下雨

  就这样,张正全一个人来到偏远的沙金村,租了一间民房,开始了以及以往完整不同的人生。每一天,他都以及聘用的农民工一块儿,顶着酷寒酷暑在工地上忙活着,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两年下来,张正全白净的皮肤变得漆黑,人也瘦了一大圈。

  才到太以及时,张正全很不习气,这里没有闹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舒适的家。对他来讲,更难捱的是孤单。“之前晚上往往以及朋友一块儿出去饮酒唱歌,可现在这里,晚上只能一个人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愣。还好,现在渐渐适应了。”张正全说他不怕吃苦,就怕总是下雨。

  虾场位于涪江边上,张正全当初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了涪江优良的水源,可恰是这条涪江,让他连续两年遭受了巨大损失。

  去年7月以及前不久的暴雨让涪江水位上涨,漫进了虾池,虾以及大闸蟹跑了许多:“每一次损失都在20万元以上。”张正全说,他打算拉网,或者将虾池堤坝抬高加固,否则年年都会因而遭受损失。

  对张正全来讲,下雨还会呈现一个问题。“虾场到太以及场镇其实不远,可有一段约1千米长的陡坡土路,一下雨,运虾车根本出不去。”令他欣慰的是,目前当地政府正在斟酌硬化这段路。

  他学到的,不单单是如何创业

  张正全请了十多个当地农民工,虾场闲时,还将他们介绍到其父位于渝北三亚湾海鲜市场的餐馆帮忙。

  “张老板人好,随以及,一天80—100元的工资,从不拖欠。而且咱们每一天只工作8小时,超越时间,还另算加班费。”左近农民周纯友说,虾场建起后,他以及好几个村民都再也不外出打工,到这里挣钱来了。

  目前,张正全的虾场每一年可产两季,每一季虾饲养约3个月便可上市,年产量60多吨,年收入500万元。

  “销路不愁,价格也能够,每一斤都在35元以上,只是这些虾池一年总有约半年时间闲着。”张正全说如果盖上大棚,安装锅炉加热,冬天也可养虾,便可实现一年3季。但这需要更庞大的资金,张正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等自我挣了钱,再扩展范围、改良设施吧。还得将父母为我提供的成本还上。”

  “部队人生让我明白了,好人生要凭自我的双手去首创。这两年养虾阅历让我知道了农村、明白了挣钱的不容易,这或者许是我这两年最大的收成吧!”张正全说。
 

农村互联网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农村创业成功的故事

2.90后农村小伙创业经历

3.创业故事大全

4.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5.身边的90后互联网创业者故事分享

    69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