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关于物联网的创业

隆佳分享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那么关于物联网的未来,外界怎么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联网的创业相关文章

  为什么我的物联网创业失败?看看这五个原因

  我曾经连续五个月,每天工作14个小时,白手起家开发了一款物联网产品,当然,也花了“别人”好几千美元。然而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却猛然惊醒了!

  我们忽然发现 我们的产品可能卖不出去,除非我们能有所作为,我们的初创公司注定要失败,那时,是去年十二月。

  我们真的非常菜鸟,也犯了无数的错误。因此,如果你恰巧也在创建物联网公司,或是开发物联网产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

  2014年七月

  让我们先回到去年的七月,先描述一下故事的背景。去年七月,我们开始开发一款智能互联网开关,它可以了解用户行为,并且自动控制家庭中的所有电器设备。我们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我们制造的开关可以“了解”户主家庭内的家用电器,并且提供个性化服务。于是我们决定,把公司的名字命名为Lumos(是的,我是哈利波特超级粉丝!)

  我们从一个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了预种子轮投资,然后回到了位于甘地纳加尔的母校印度理工学院孵化创业。我们说服了一个实验室加盟,Lumos公司正式成立了!当时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真的非常疯狂,这其实就是工程师精神,一旦投身到自己热衷的事情上,就会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投入。我们首款原型产品是一款可全自动控制灯具的插头,仅用了45天就开发出来了!一个月之后,我们的第二款原型产品也开发了出来,它可以自动控制灯具,风扇,电源适配器,以及热水器。

  在硬件开发领域里,我们的开发速度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了。

  2014年十二月

  去年十二月中旬,我们挖来了一名产品设计师,希望他能帮助我们设计最终的成品。十二月份,我们做好了与投资人洽谈的准备,希望能够募集下一轮融资。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们就走上了正轨,也有了一款能够直接上市的硬件产品。我们为自己感到高兴,投资人也为我们感到高兴,那真是一段称心如意的时光啊!

  2014年十二月

  然而这一切并没什么卵用。事实上,我们高估了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而且产品的实用性似乎也不是那么强大。硬件产品销售通常是组件成本的四到五倍,我们哪儿知道这些门道?!

  我们制定了完全错误的产品定价,当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一切都晚了!

  2015年一月 — 2015年四月

  这段时间里,我们强迫公司进行转型,然而这一举措最终却让公司坠入深渊。我们犯了更大的错误。我们离开了物联网行业,我们也失去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公司转型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下回书再表。

  现在,你对我的故事背景已经有了个大概了解了,那么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创业失败所总结的五个经验,我们又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

  错误一:对于自己构建的产品,我们既不是专家,也不是目标用户

  我们从来没有在自己家里使用过我们开发的物联网产品。我们也不是物联网行业里的专家。当你进入到某一新领域的时候,那么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克服达克效应。(注: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确实想到过达克效应。假如我们把自己考虑成为智能开关的用户,那么就会很快发现,我们产品所提供的增量价值其实并不高;假如我们是物联网行业内的专家,那么也会知道硬件产品的定价和产品本身的开发成本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儿!

  教训:如果你要进军某一领域,自己要么是这一领域的专家,要么是这一领域里的高级用户。如果你两者都不是,那么变成他们。举个例子,Homejoy创始人Adora Cheung为了了解自己的行业,把自己变成了一名专业的清洁工。

  错误二:在我们开始开发产品之前,没有对创意进行尽职调查

  我们不了解市场,不了解竞争对手。我们也不清楚客户的性格特征,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提供的产品价值该为哪些客户服务。

  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实际上,在构建一款成熟的产品之前,从产品、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很多创意想法都是需要进行验证的。有一个方法就是,如果你已经有了某个产品,不妨可以先销售给潜在客户,并以此了解下他们的反应。

  教训:我在创业加速器里学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你可以针对市场、产品、以及竞争对手做一个完整的链式断裂假设清单。事实上,所谓链式断裂假设,就是那些可以让你公司成功或失败的假设条件。你可以根据假设发生的概率把这个清单进行排序,这样就会更好地规避风险了。你可以自上而下进行假设验证,然后一点一点实现目标。

  错误三: 我们让沉没成本谬论影响了公司的转型决策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问题真的一无所知。我们知道自己心中的疑惑,毕竟在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里,总是会有疑问出现。但是我们的产品开发进度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我们太爱自己的产品了,以至于并没有准备好应对那些困难的问题。

  怀疑你自己的产品这样好吗?表达你的疑惑,让团队士气大落这样好吗?或者,让你的联合创始人觉得你对公司愿景和最初的创意产生了动摇,这样好吗?从长远角度来看,你需要和联合创始人一起打消这些疑虑,如果真的实现的话,或许我的公司能够多活几个月,也能多省下些钱。

  教训:创始人兑现公司愿景,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实现公司愿景有很多种方式。千万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你需要从一开始就要学会接受一切可能性。

  在公司内部构建一个透明的企业文化。鼓励创始人之间求同存异,客观地处理问题。

  错误四:我们尝试为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

  我们在开发智能开关时,希望它可以自动化控制灯具,风扇,电源适配器,以及热水器。我们还想能够让它自动控制电视机,电冰箱,烤箱,甚至是汽车。

  我们积蓄力量,想要打造一款豪华产品,但是却让它变得非常复杂。

  教训: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你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果能够识别或解决好一个问题,就已经足够了,千万不要

  希望尝试一口吃个大胖子。

  错误五:我们低估了硬件.

  构建一家成功的初创公司并不容易,而构建一家成功的硬件初创公司更是难上加难。就拿Pebble来说,虽然他们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功,但是仍处在困境之中。

  开发一款原型产品只是创建硬件初创公司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接下来的产品设计,生产工厂,加工制造,成品分销,以及市场营销/销售。所以,你最好能在中国有朋友。

  此外,硬件产品验证和迭代周期比软件的时间更长,获得资金的难度相对更大,风投会考虑硬件初创公司的固有风险,因此通常需要硬件初创公司自身就具备一些竞争力(比如要求他们在Kickstarter或Indiegogo这些众筹平台上成功众筹100万美元)。

  不仅如此,管理现金流也很困难,因为在你的产品销售给客户之前,就需要提前几个月给供应商付款了。

  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还没有能力创建一家硬件初创公司。

  教训:在你决定要创建一家初创公司的时候,必须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做好规划。你需要在自己团队里面找一些有经验的人,或是加入到一些硬件创业加速器里(比如HAXLR8R)。

  最终,我们离开了硬件和物联网行业,并且决定在自己经历过的行业领域里面,去真正解决问题。

  李开复:未来五年物联网带来庞大创业机会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有幸生在这样的时代?历史上有一个巨大的变革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比如说工业时代、汽车的发明等等都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有六个现象在同时发生,而且在不断更快地加速发生。

  第一是摩尔定律。它带来的就是计算的成本,今天跟三十年前相比降低了一万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台北的房地产比三十年前的价钱降低了一万倍,今天我们一平大概是四元新台币。你可以想象如果四元新台币能够买一平的台北的房地产,这个会带来多大的经济变革呢?这个就是摩尔定律带来的,只是不在房地产界,是在PC、手机和其他的电子制造业。

  第二个是电缆、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电信运营者不断地勤奋努力铺着网络,认为可以赚大钱,但是都没有赚到大钱,大钱都给谷歌、Facebook赚去了。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还要让他们继续有这个美好的幻想。

  第三是创业成本达到历史新低。从一个硬件时代的几千万美元创业,到一个软件时代的几百万美元创业,到了一个互联网创业的几十万美元的创业。

  第四是非常快速的成长。因为一切都互联网化了,可以很快地推动。我们看到小米在过去两年中从几百万增长到了6000万台手机的销售,这个是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互联网他是做不到的。

  第五是越来越多很聪明的钱涌入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聪明的投资人,也可以看到像谷歌去年就花了60亿美元,Facebook花了200亿美元,Facebook作为一个一年营业额只有100多亿美元的公司,花了200多亿美元来做并购跟投资,而且他们投了钱进去以后,是用他们所有的流量、用户、服务去扶持这些公司的成长。

  那这些互联网公司到底多有钱呢?我稍微算了一下,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银行的现金大概是1600亿美元,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概是800亿美元,大概是2:1的比例。那这些钱都可以做投资并购,我们知道投资不一定要花钱,也可以用股票,然后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做投资跟并购。他们也意识到这样巨大的机会,在疯狂地投钱进入这个市场,而我们回到十年前看我们是不会看到IBM、微软用这样的力度去做投资的。

  最后一点就是很多聪明人进入了这个领域,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大部分的聪明人都进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那它的时代就即将来临了。

  未来的技术会带来怎样的变革?怎样的机会?

  第一,这种变革不是一个产品的变革。如果我们只是在想车会不会电子化,或者电视会不会智能化,这些都是想错了。因为这种变革,我们用汽车来当作一个例子,我们看到很多电子车、地图等等服务,未来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一辆单人的车没有驾驶,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需要的地方,带你去你要去的地方。

  所以整个运输我们如果还在想这个计程车什么事,地铁什么事,那都有一点OUT了,我们要往前面去想。一些我们认为的危机会被一个巨大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以前我们担心石油不够用,现在看到一定不是问题了,如果你还不相信的话可以回顾一下一百年前的纽约市最大的问题,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知道吗?是马粪不知道怎么丢。最后被解决了,并不是因为人告诉马该吃什么让它少拉一点粪,而是汽车发生了。那么今天的汽油问题也会这样发生。如果面临每一个机会都这样想的话,那我们以后的生活、娱乐、居住、学习、教育都会被彻底颠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想未来。

  未来的电脑能够比你先知道你今天想去哪、想吃什么、去哪里。它的推测会超过我们自己大脑的推测,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就像过去所说,每个公司都要成为互联网公司,每个公司也必须要成为一个大数据公司。

  第三谈一谈IOT。我们要仔细想一下,未来的IOT不会是一个硬件公司所发明出来的,它需要新的颠覆式的思维。

  我们人类总会高估了一两年之内能做的,低估五年之后会发生的。但是我不知道会是哪一个应用,但是我非常相信全世界的创业者会告诉我们未来在哪里。

  最后一点,未来不是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的孩子能看到的。

  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们,每一个最新的应用都是我女儿告诉我的。YouTube她们教我的,Facebook也是她们先用的。未来这个趋势会更严重,今天,10岁、15岁的孩子们,他们从生出来就是Mobile Internet长大的,未来的内容是由他们所创造的。

  未来的投资也会有很大的变革,第一个变革就是公司越来越吃钱,在每一轮,这里不是ABCD轮的投资价值,几乎过去四年每一轮的估值都翻了一倍,这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带来了很多赚了第一桶金的创业者。

  第二点就是这一批第一桶金的创业者,他们赚的钱有些继续创业去了,但是有些做天使投资去。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在美国最棒的投资者就是年轻创业者,因为他们自己动手过,他们知道一个创业公司该怎么做,他们比投资人更厉害。他们会是未来的投资明星,未来真的是属于年轻人的。加速器、孵化器慢慢也需要改变了,因为加速器、孵化器是要跟这些年轻的天使竞争,所以他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专长,一个通用的孵化器未来的路会越走越难的。

  第三我们刚才也看到了,谷歌、Facebook、百度都在花巨大的钱在投入。这个理由非常的简单,“创新者的窘境”。

  维持创新机器的永续经营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伟大的公司谷歌、Facebook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在砸巨大的钱让他们伟大的时间可以再多延续几年。

  第四点,未来市场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对于这些伟大的公司来说。因为上市是糟的事情,要财务透明,还要付出各种代价,股东说每个季度都要有财报,永远不要上市多好。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尤其巨大的公司,他可以在私募市场里融十亿、二十亿美元的钱,他何必要上市呢?

  所以我认为股市吸引的这些钱会越来越困难。这又引发了一些问题,一般的投资人,最赚钱的这一段时间我们普通投资人已经赚不到了。

  无论未来如何变革我们可以确定的第五点,最终最棒的投资人绝对不仅仅是有钱的,钱很多,到处在追最棒的投资人,最棒的创业者,所以一个投资人他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非常专长,有很大的增值的空间,还要能够帮助创业者,他最好有很多的钱,因为退出会越来越难,所以这种投资越来越难。

  走向全球的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美国。过去每一个公司都是这条路。但是我们开始看到中国也走向别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可以跟美国挑战呢?第一中国市场大,能够把公司养起来,第二中国的用户足够有代表性。中国的用户可能跟欧洲、澳洲是不一样的,但是也许会跟印尼、巴西或者未来的非洲有一定的共通性,甚至超过美国的公司。

  中国的自主创新其实最近五年非常明显地看到是一个不同的情况,中国市场在世界来说比美国大三倍,玩法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个公司在过去一年就烧掉了24亿人民币,这就是他们烧钱的市场,可能很疯狂,这两家或许会死一家,但若身处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领跑者的优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砸这个钱是一个赌注,是一个非常值得的赌注,也要有非常大的融资的能力。赚钱简单来说,美国人是比较简单的思维,给你一个东西收你的钱,中国的创业者是比较精明的,他会让你不断地认为你是免费的拿到一个东西,然后用其他的方法赚钱。所以一个标准的中国式成功公司,可能跟美国的是不太一样的。

  我这样说中国、美国是不太公平,因为如果你衡量一下Facebook其实更多的用的是中国模式,也有中国用的是美国模式,但是大部分的中国公司走的是这个方向的。所以因此中国的创业者跟美国的创业者也有很多不同的特质。他们相同的地方是都很重视产品,都知道该专注的时候专注。但是美国可能更有创意,而中国更有强的领导力,能够更迅速有效地执行。

  最后我想说数位革命的开始,未来几年虽然中美依然在领跑,但是其实每个小国家都还有他们的机会。

  2015最热门的八大物联网创业公司

  一、AdhereTech

  产品点评:提供联网的智能药瓶,确保病人谨遵医嘱。

  创立时间:2011年10月

  融资情况:迄今获得230万美元投资

  竞争对手: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Vitality GlowCap,其他包括病人用药风险分析服务——RXAnte、智能药丸Proteus Digital Health。

  二、Chui

  产品点评:Chui(不是吹)的智能门铃产品将人脸识别、高级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结合起来,将人脸变成“通用秘钥”,Chui介绍自己的方案时通常喜欢说:这是世界上最智能的门铃。

  创立时间:2013年

  融资情况:通过众筹项目获得超过7.2万美元

  竞争对手:Chui的主要竞争对手有Goji, Skybell (以前的 idoorcam) 以及Doorbot,但三家智能门铃产品竞争对手都没有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视频监控)

  三、Enlighted

  产品点评:Enlighted提供商业楼宇的智能照明系统。照明电费支出占商业楼宇运营成本的25-40%,同时事关员工对办公环境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Enlighted开发的人体智能感应器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佳的亮度和节能方式。 Enlighted与其他无线智能照明系统方案的最大区别是去中心化,其传感器节点大多数时候能够独立做出判断,并直接控制灯光。

  创立时间:2009年

  融资情况:2013年完成C轮2000万美元融资,累计融资约3600万美元

  竞争对手:Lutron, Watt Stopper, Redwood Systems, Daintree, Adura 、Digital Lumens等。

  四、Heapsylon

  产品点评:智能衣服可能是最名副其实的“可穿戴”设备。Heapsylon的智能运动服装通过织物压感传感器,Heapsylon的产品不但能像常规运动传感器一样追踪跑步者的路线、距离、速度、海拔上升、环境温度,还能追踪步频、蹬地技巧、脚掌重心与压力分布等信息,帮助跑步者纠正跑姿预防运动损伤。根据哈佛大学人力进化生物学教授Daniel Lieberman的统计,今年北美2500万跑步运动者中85%都遭受运动损伤的折磨。

  创立时间:2013年

  融资情况:获得100万美元天使投资

  竞争对手:可穿戴设备领域竞争对手颇多,著名的如Nike Fuelband, Fitbit, 英特尔(正在开发智能衬衣), Omsignal 等。

  五、Humavox

  产品点评:Hummavox的技术能通过无线电方式为多个物联网设备同时充电,且能够自动识别充电区域内所有设备的电池型号、电压、充电速度、充电曲线要求等,进行自动选择最优充电模式。目前市场上的所谓无线充电技术治标不治本。(想象一下,一款不需要布线的行车记录仪是多么的令人兴奋)

  创立时间:2013年

  融资情况:后的500万美元种子资金

  竞争对手:目前无线充电有三大标准,分别是无线充电协会(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的Qi标准;Power Mat Alliance标准和无线充电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的Rezence标准,虽然三大标准背后的厂商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巨资,但是却迟迟打不开消费市场。如果Humavox的产品能够兑现,那么将没有竞争对手。

  六、Neura

  产品点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联网应用的开发非常有挑战,Neura的目标非常有野心:开发一个链接所有物联网元素的开放平台,包括物联网对象、位置、人以及web等要素,可以看做是一个物联网的巨型中间件。

  创立时间:2013年

  融资情况:2014年4月获得200万美元融资

  竞争对手:Google是最主要竞争对手,还包括其他一些开发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M2M通讯的公司,Neura强调自己更关注数据应用而不是连接性。

  七、PubNub

  产品点评:PubNub的目标也很远大:开发一个实时的物联网通讯网络,解决全球物联网大规模连接性的问题。

  创立时间:2010年

  融资情况:已经完成两轮共1550万美元融资。

  竞争对手:Frozen Mountain和Kaazing提供商业解决方案,而开源解决方案如node.js、Faye和Mosquito也能提供类似的软件。但PubNub认为上述这些方案将运营、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压力抛给了用户。

  八、Revolv

  产品点评:Revolv的智能家居遥控APP能把你的iPhone等智能手机变成一个万能遥控器。消费者如今已经得上了APP恐惧症,但偏偏各型各色的智能家居硬件产品都热衷开发自己的遥控APP,Revolv希望能够成为最后的遥控终结者,通过一个APP控制所有的智能家居联网设备。Revolv的控制hub整合了7种无线技术,通晓始终“无线语言”,支持市面上所有主流智能设备。

  创立时间:2012年

  融资情况:获得670万美元投资

  竞争对手:包括大品牌如Staples Connect和创业公司SmartThings(已经被三星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65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