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90后名人网络创业者故事

弘达分享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年轻人网络创业提供了便捷和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人的就业压力。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90后名人网络创业者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0后名人网络创业者故事一

  ,1月饿了么完成E轮融资,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饿了么F轮融资6.3亿美金占据了新闻头条和朋友圈,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作为国内O2O行业的先锋者,饿了么的这次巨额融资无异对业界是一剂强心针,也将吸引更多创业者蜂拥而至。饿了么的增长速度被O2O业界称为“前无来者”——仅半年时间(5月份宣布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金B轮融资至今),员工从200人迅猛增长到4000人。但是,你知道这其实是个学生网络创业的品牌吗?

  已经广为熟知的初心

  叫外卖未果激活创业梦

  我们总是遥望大洋彼岸,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本质上,他们都受到了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相信人要独立创造,并且改变这个世界。

  ,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大家又抱怨又无奈,饿着肚子聊起来。“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干脆我们包个外卖吧。”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窃贼光顾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

  不停参赛给网站造势

  “饿了么”引来风投青睐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通过创业竞赛,团队总共赢得了45万元创业奖金,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如鱼得水,到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万元。

  为了网站的发展,张旭豪招来了网站技术总监汪渊,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此访问量大增。

  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对此,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停地谈。”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最难谈的饭店,“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3月 ,“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F轮融资后钱怎么花

  专注“高校、白领、物流”

  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风投紧随而来,完成B轮和C轮融资,去年完成D轮8000万美元融资。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

  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28号,饿了么获6.3亿美元F轮融资,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张旭豪称,融资后的三大任务是:持续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务;继续大规模地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使之成为广泛覆盖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

  过去几年来,高校的学生群体是饿了么的主力消费群体,从去年的扩张轨迹中,可以看到饿了么仍然在延续这种从高校开战的打法,新增的100多个城市基本都是从高校扫街开始。

  但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难令人满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铺开,饿了么也在筹谋在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实现从高校到办公楼,从学生到白领的另一种扩张。

  去年8月,饿了么在上海10万块分众楼宇显示屏投放免费午餐广告,共送出了20万份20元代金券。从学生宿舍楼的传单到楼宇广告的投放,获取白领用户的成本显然更加昂贵。但对饿了么来说,白领及住宅市场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据介绍,E轮融资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饿了么也将与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等合作伙伴达成资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饿了么将逐步搭建一个全新的在线外卖领域的生态系统。

  创业感悟

  心思要多花在产品上

  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旭豪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网络创业的一些感悟。

  1.其实互联网创业产品还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创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产品上面,对很多的痛点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决好。

  2.我觉得团队非常重要,一个团队真正的形成,要经历几波大的挫折以后,才能真正稳固起来,我觉得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团队,一般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

  3.现在资本很热,大家大多为了一个idea去融一笔钱,然后再想怎么样,好像没有人想创业的初心。我觉得虽然融了很多的钱,还是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产品,服务的是谁,怎么去完成。

  饿了么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张旭豪表示,“饿了么”甚至也不把自己当做一家“外卖公司”,而是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餐饮淘宝”。现在“饿了么”的日订单已超过200万单,而下一步的目标是日订单超过千万,“加上早餐、下午茶或者夜宵,一天最多有五顿饭的需求,这个市场的潜力惊人。” 这个目标意味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淘宝”,而淘宝现在的日订单是2000万左右。

  90后名人网络创业者故事二

  21年前,一场车祸导致他左上肢残疾;21年来,他历经坎坷,却从不言输,用勤奋和智慧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定制家具企业,网店销售有声有色,年销售额达200万。命运对他极其冷漠,可他坚强地予以回击,他就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耿车村残疾人创业典型——丁坤。

  不幸遭遇无碍新人生

  初见丁坤,并未觉察出他的身体残疾,这个出生的青年有着同龄人身上的刚毅与热血。丁坤透露,的一场车祸致使他的左上肢残疾,“车祸以后,我休学在家,治病两年后回学校继续学习。”

  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摧垮丁坤的未来。,他顺利考取了徐州工程学院,学习会计专业。三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丁坤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回到家乡宿城区耿车镇当起了代账会计。“我还跟着我师父后面学习了两年,积累了不少代账经验,慢慢地我也开始为企业代账。”据丁坤回忆,前后,他同时给十几家企业代账,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稳定的收入给丁坤的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丁坤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第二年,儿子的诞生更是给丁坤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阳光,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时间转到,经济危机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步入发展困境,甚至不少企业面临倒闭。这样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对丁坤的代账会计工作也产生了直接影响。“给企业代账从十几家减少到两三家,收入骤减,我得考虑给自己再找条出路了。”

  投身网络闯出新天地

  有志之人,将失败与困难当财富。代账会计的工作之路走得不顺畅让丁坤开始思考新的工作定位。一次偶然的聚餐让丁坤开启了“触网”致富道路。

  “我一个初中同学家里盖厂房,我去给他庆贺,看到他在做淘宝店。”,丁坤看到自己同学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家具店,他便心生疑问:家具怎么卖到了网上?

  带着疑问,他多次向同学讨教开网店的经验。在同学的帮助下,丁坤有了自己的网店,在网上批发、零售家具。“刚开始只卖别人的产品,有买家来询问我就很开心了,卖一个大件能赚200块,卖一个小件也能赚几十块,动动鼠标就能赚到钱,我就觉得这一行可以干。”

  从不懂行到入门,丁坤没少折腾。招工人、买板材、上机器,每个流程都让他尝遍了艰辛。“还没招到裁具的人呢,打眼的工人又走了,我只能自己琢磨了。可以说,我自己承包了裁具、打眼、包装、销售一套流程。”丁坤还坦言,开网店容易,但是深谙其道还是挺难的。“网店销售小窍门挺多的,我只能算初学者,店铺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为了进一步发展定制家具生意,丁坤于在天猫商城注册了店铺,开始主攻这片市场。经历了种种艰辛,,丁坤的定制家具生意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行情好的时候每天都有二三十个订单,销售额达到100万,销售额做到了200万。”

  风雨兼程走出新未来

  “叮咚、叮咚”,阿里旺旺上淘宝买家的咨询不断。位于宿城区耿车镇耿车村的丁坤家里,丁坤正在接收多个淘宝买家的产品咨询。丁坤展示了他在天猫商城的店铺,其中一款五斗柜已实现总销量5700余件,店内还有数个热销产品。

  “淘宝店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我现在的做法就是着重打造一件热销产品,然后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为了拉动销售,丁坤还请专业人士为他装修网店,产品图片、安装视频、文案策划等,丁坤的淘宝店已是专业级别。

  在耿车镇,原本在家务农、回收废品、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华丽转身成了网店“掌柜”,“触网”致富。他们凭借一根网线、一个鼠标、一方屏幕,做起了绿色环保的“淘宝”经济。而对于丁坤所经营的定制家具来说,更是需要制造业和信息化相结合,互联网和物流网相结合。

  谈起网络创业,丁坤感慨道:残疾人通过网络创业,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顾客并不会因为店主是残疾人就不投诉,当顾客投诉货物质量时,要学会跟顾客、商家沟通、周旋,如果有质量问题就一定要退货。

  在丁坤的观念里,人生没有顺顺利利的,总会有困难伴随,“认定目标,一如既往努力前进,在坎坷的道路上吸取经验,不断改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90后名人网络创业者故事相关内容

  

171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