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在网络成功创业致富故事

弘达分享

  随着高校扩招和世界金融危机,年轻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年轻人就业难题的新途径和新平台。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分享在网络成功创业致富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共鸣。

  在网络成功创业致富故事一

  ,1月饿了么完成E轮融资,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饿了么F轮融资6.3亿美金占据了新闻头条和朋友圈,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作为国内O2O行业的先锋者,饿了么的这次巨额融资无异对业界是一剂强心针,也将吸引更多创业者蜂拥而至。饿了么的增长速度被O2O业界称为“前无来者”——仅半年时间(5月份宣布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金B轮融资至今),员工从200人迅猛增长到4000人。但是,你知道这其实是个学生网络创业的品牌吗?

  已经广为熟知的初心

  叫外卖未果激活创业梦

  我们总是遥望大洋彼岸,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本质上,他们都受到了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相信人要独立创造,并且改变这个世界。

  ,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大家又抱怨又无奈,饿着肚子聊起来。“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干脆我们包个外卖吧。”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窃贼光顾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

  不停参赛给网站造势

  “饿了么”引来风投青睐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通过创业竞赛,团队总共赢得了45万元创业奖金,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如鱼得水,到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万元。

  为了网站的发展,张旭豪招来了网站技术总监汪渊,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此访问量大增。

  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对此,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停地谈。”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最难谈的饭店,“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3月 ,“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F轮融资后钱怎么花

  专注“高校、白领、物流”

  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风投紧随而来,完成B轮和C轮融资,去年完成D轮8000万美元融资。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

  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28号,饿了么获6.3亿美元F轮融资,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张旭豪称,融资后的三大任务是:持续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务;继续大规模地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使之成为广泛覆盖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

  过去几年来,高校的学生群体是饿了么的主力消费群体,从去年的扩张轨迹中,可以看到饿了么仍然在延续这种从高校开战的打法,新增的100多个城市基本都是从高校扫街开始。

  但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难令人满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铺开,饿了么也在筹谋在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实现从高校到办公楼,从学生到白领的另一种扩张。

  去年8月,饿了么在上海10万块分众楼宇显示屏投放免费午餐广告,共送出了20万份20元代金券。从学生宿舍楼的传单到楼宇广告的投放,获取白领用户的成本显然更加昂贵。但对饿了么来说,白领及住宅市场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据介绍,E轮融资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饿了么也将与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等合作伙伴达成资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饿了么将逐步搭建一个全新的在线外卖领域的生态系统。

  创业感悟

  心思要多花在产品上

  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旭豪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网络创业的一些感悟。

  1.其实互联网创业产品还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创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产品上面,对很多的痛点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决好。

  2.我觉得团队非常重要,一个团队真正的形成,要经历几波大的挫折以后,才能真正稳固起来,我觉得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团队,一般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

  3.现在资本很热,大家大多为了一个idea去融一笔钱,然后再想怎么样,好像没有人想创业的初心。我觉得虽然融了很多的钱,还是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产品,服务的是谁,怎么去完成。

  饿了么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张旭豪表示,“饿了么”甚至也不把自己当做一家“外卖公司”,而是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餐饮淘宝”。现在“饿了么”的日订单已超过200万单,而下一步的目标是日订单超过千万,“加上早餐、下午茶或者夜宵,一天最多有五顿饭的需求,这个市场的潜力惊人。” 这个目标意味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淘宝”,而淘宝现在的日订单是2000万左右。

  在网络成功创业致富故事二

  邓毓博,生,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去年9月从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辞去教职,通过互联网创业卖兰州牛肉拉面。

  11月29日,由邓毓博及团队研制的原汤型兰州牛肉拉面在网上线销售,引发关注。其研发和销售团队核心成员5人中,有3个博士(其中两个博士后)、2个硕士,他们之前都有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偶然交流后,他们组成号称“最高学历兰州牛肉拉面团队”,做起了牛肉面的生意。

  三博士两硕士 自掏50万创业

  一个理工科博士,为什么想卖牛肉面?

  邓毓博:我是兰州人,对兰州牛肉拉面有特殊情结。去年9月,我在北京做博士后,向共事的中科院博士熊永平抱怨,说在北京吃不到正宗的兰州拉面。他是江西人,一向排斥面食,可他告诉我,他之前到兰州旅游时,一次连吃两碗牛肉拉面,那是他唯一愿意吃的面。当时我俩就琢磨:怎样做一种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走到哪随时都能吃到?最初创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身在异乡的兰州人能够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解一解乡愁。

  从有这个念头,到付诸行动用了多长时间?

  邓毓博:我和熊永平动了念头后,对熊永平的老乡、毕业于哈工大的硕士丁建军说起,他也感兴趣,再和其他朋友聊天,一个山东的博士和一个陕西的硕士也愿意参与。今年1月,团队基本凑齐,3月我们就注册了公司,正式筹备起来。

  你们的创业资金来自哪里?

  邓毓博:前期累积投入50万元,绝大部分是团队成员几年的积蓄。我们接触过一些风投,但他们兴趣不大,只能自己咬牙凑钱坚持下来。

  在筹备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邓毓博:最难的还是产品定型的过程。比如,面有很多保鲜的技术手段,干面、冷冻面等等,哪种更合适我们?我们几乎把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的面全买回来,挨个和我们的汤去配,看哪一种口感更好。必须选择一流的食材,牛肉汤熬好后直接真空灌装至马口铁罐头并高温高压杀菌,拉面要采用低温晾干的方式处理,辣椒油一定要用最正宗的兰州制法,香菜、蒜苗得真空冻干处理。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实现产品在不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保质一年,而且口味地道。

  博士卖牛肉面 不觉得是浪费

  你们整个团队都是专职吗?

  邓毓博:只有我和丁建军专职“卖面”。丁建军原在一家上市企业工作,薪酬待遇都非常好,还有企业想挖他,为了全力以赴做这件事,他6月辞职。我也于9月从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辞职。

  当大学老师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你为什么要辞职?

  邓毓博:决定辞职,一方面是我不安于过稳定的生活,希望能闯一闯。另一方面,是对正在做的事很有信心。兰州人对牛肉面有情结,我在北京待了两三年,这样的感情尤为强烈,就想把这件事做起来。当时我们的产品已经步入正轨,我想更加全力以赴,就辞职了。

  其实,在辞职这件事上,家人的压力还是有的。他们觉得可以边工作边做这件事。我告诉他们,要想成功就要专注。最后我老婆、我父母和岳父母都认可了我的决定。学校的领导、同事也都尊重我的决定。

  博士去卖牛肉面,对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经历来说是不是一种浪费?

  邓毓博:其实我从没想过要读博士,我是个爱折腾的人,读研二时,一家公司想招我去做人力资源管理,我很感兴趣。但当时一位老领导劝说我读博,留校为学校作贡献,当时家人也希望我能成为博士,所以我才走了学术道路。

  虽然现在改卖牛肉面了,但我并不觉得是浪费。社会在进步,以前的传统观念认为,有了这样的高学历一定要做与之相匹配的事情,才能对社会贡献出价值。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事,当我发现我们的团队在做这件事上,对社会的贡献或对实现自身价值更加值当,我会选择这件事而不是其他。学历是一个经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开阔视野,但这不代表我一定要从事和学历相关的职业。

  现在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时代,大家都想干一点事。我们团队都认为,不管做什么,只要能在这一领域做到最好、对社会贡献最大就好了。如果我在学校工作一辈子都没做出什么科学研究来,那岂不是更浪费?所以我更愿意去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为之奋斗后不会后悔的事。

  读博时培养的钻研能力有助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邓毓博:我是学应用数学的,丁建军是学机电自动化的,其他三名团队成员都是学计算机出身。在确定要创业后,我们立刻查各种资料、上各种食品论坛,寻找能实现我们目标的工艺手段,再一一做对比,每次查完资料就去和技术工人讨论。这种钻研的能力,完全就是我们当初读博士期间培养出来的。不过,我们的劣势在于,这种博士思维训练导致我们有点钻牛角尖,有时候过于注重细节,这在做产品时会影响进度。

  为什么选择在网上卖而不开实体店?你们的面几十块钱会有市场吗?

  邓毓博:我和熊永平都是搞计算机的,所以对互联网、电商比较了解,要想实现全国都能吃到的正宗牛肉拉面,就得采取电商的模式。因此我们做产品时也是考虑与这种模式相关,并且要和方便面区分开。

  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让在异乡的兰州人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我认为价格贵也值。照目前的情况看,估计明年5、6月可能实现盈利。

  你们的榜样或者目标是谁?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邓毓博:雷军在小米手机的网络销售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进而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是对于餐饮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成为食品界的“小米”。明年,团队计划投资500万元建一个生产车间,实现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让想吃兰州牛肉面的顾客不仅吃得地道,还要吃得便宜。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在网络成功创业致富故事相关内容

  

167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