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90后互联网励志创业史

弘达分享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创业也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和少数人才会有的创业梦想。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90后互联网励志创业史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0后互联网励志创业史一

  又是一年“双十一”,一个本身属于光棍们的节日,硬是被阿里等电商平台打造成成一个全民的网购节日。也有好多人选择加盟电商平台,创业开网店。

  出生的江苏省泗洪县男孩陈成从游戏宅男到天猫大卖家,创造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淘宝营销战绩,的天猫销售额达1250万元,陈成开的是一家波司登羽绒服专卖店,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的语气里有笃定也充满了神奇。

  为母打工 游戏宅男瞄准创业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变故,为了照顾妹妹减轻家庭的负担,陈成只上了半年的大学,就开始辍学到母亲在盱眙开的羽绒服店里打工。

  陈成说,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和创业沾上边,“我妈当时一个月给我800元的工资,我从小就爱打游戏,即使到店里帮忙,我也是一边打游戏一边当收银员。”

  的一天,陈成母亲的好友潘伯伯走进店里,看到他正在打游戏,随口说了一句:“你儿子这么喜欢打游戏,怎么不去做淘宝呢?”正是这句话,让陈成印象深刻,在潘伯伯走后,他脑子里一直在想“淘宝”的事情。陈成觉得母亲总有一天会老去,自己总有一天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开始琢磨起网上开淘宝店这件事。“妈妈的羽绒服店就是我最好的货源,但是我也害怕被骗,于是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陈成说。

  营销成功 获邀加入天猫商城

  9月,陈成的淘宝店正式开张。“开淘宝和实体店不一样,我不能卖得太贵,只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了30元。但就是这样,等了三天也没有一单生意。”头一个月,陈成的淘宝店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差不多一周才有一笔生意,后来好一些,但一天也只有两三单。

  陈成说,他的第一单生意是发货到新疆,算了算除去运费还倒贴钱,但他还是很开心,因为终于能把货卖出去了。有了第一单,就想能有两单就好了;有了两单,就想能有五单十单就好了;就这样,陈成的淘宝店逐渐走上了正轨。

  年底,陈成淘宝店的净利润达到了8万元。短短半年的时间,让他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与此同时,由于陈成淘宝店的热卖,把波司登仓库里的一款货全部提空,也引起了波司登总公司的重视。

  ,陈成从母亲的羽绒服店辞职,选择回到泗洪老家继续在淘宝上卖羽绒服。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召集亲戚朋友加入。

  随着淘宝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波司登电子商务商城主动邀请陈成加入天猫商城。

  谈及以后 希望能开更多网店

  ,陈成的波司登乐买事专卖店天猫商城营业了。为更好地吸引顾客,陈成除了卖羽绒服也附带一些配件,如羽绒背心、羽绒裤、打底裤等。

  陈成发现,当时女性对打底裤需求越来越大,街上的女孩穿打底裤的也越来越多。“购进一件羽绒服成本高利润低,相比之下打底裤成本要少很多,为什么不能主打打底裤,而且市场也有这个需求。也许打底裤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商机。”带着这个想法,陈成把淘宝店重新“装修”了一下,将主页换成以打底裤为主。为了打开市场,陈成根据顾客消费的金额,免费赠送打底裤。渐渐地,有顾客来询问卖不卖打底裤,这让陈成又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陈成透露,在主营打底裤后,店里每天的订单量最多达到300单,这让他欣喜不已。而仅11月11日当天,店里就销售了25000单,销售额达到350万,全年的销售额达1250万元。

  说起现在的想法,陈成却用“茫然”来形容。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网店现在还不够成熟,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他急需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比较独立的团队,这样他就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谈及以后的打算,陈成说,这个网店只是开始,他希望能够开更多的网店,利用电子商务这一优势,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

  90后互联网励志创业史二

  金晶妹,出生在山城重庆,是一位小清新美女。从5月份起,她开始变身互联网卖家,从32个粉丝起家,利用微信卖起了妈妈亲手制作的麻辣小吃,并用“买家秀”、树“品牌性格”等“怪招”,吸引了近3000个微信粉丝。

  “吃货”美女辞职创业 从32个粉丝起家

  金晶妹的声音清脆甜美,穿着一件皮夹克和马丁靴,长相颇有小清新的感觉,是“第一眼美女”。她的真名叫甘金晶,目前家住重庆市渝北区郑家院子,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专业是会计,毕业后曾到珠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过半年,回重庆后一直从事会计职业,直到5月才正式辞职。

  “她的性格很开朗,以前是我们班的班长,还常在学生会里活跃。”金晶妹的闺蜜兼同班同学胡倩表示,金晶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卖小吃之前很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美食,“一般她推荐的美食,我们都觉得挺好吃”。

  “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金晶妹说,后来她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了自贡一家卖“冷吃兔”品牌的代理权,去年3月便风风火火地做起了销售,“当时我微博有600个粉丝,微信有32个粉丝”。

  卖妈妈亲手做的小吃 月营业额达20万元

  “卖肉肉啦,不好吃退钱!”这是金晶妹在微博上的第一声叫卖。随后,不少买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购买。“牛肉35元一包、兔子肉38元一包,一般的人,不会为了这几十块钱回来找我退货的。”金晶妹笑着说。

  “不过,很多吃过的买家,都觉得我卖的产品味道好,又介绍朋友过来买。”金晶妹说,因为自己微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她就把营销阵地全面转向微信,并对发布营销信息的时间和次数进行钻研,“早上9点到10点、中午吃饭前、晚上睡觉前发的效果最好,我一天最多发6条消息,其中营销只占2条,其余都和我的生活有关”。

  几个月后,只卖“冷吃牛肉”和“冷吃兔”让金晶妹感觉到销售的瓶颈。因为金晶妹的阿姨是自贡人,也有制作“冷吃兔”的手艺,于是她让自己的妈妈和阿姨一起钻研,将重庆的麻辣口味和“冷吃”手艺结合,研制出了麻辣泥鳅、鸭舌和牛肉,并命名为“冠军”系列,金晶妹开始卖起了自己的品牌。

  金晶妹的妈妈透露,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亲自到农村收购现榨黄菜籽油,而配料都是自贡特产,经过五道工序后才能制成,在制作期间,制作人也会戴手套、帽子、口罩,保证卫生,“我们会根据订单,每天现做,都是当天卖完,所以比较新鲜”。

  “9月,扎扎实实地破了20万!继续努力!感谢每一位肉粉!”去年国庆后的第一天,金晶妹在微信上晒出了支付宝转账单,上面赫然写着“总收入249821.00元”。金晶妹表示,这是她9月份卖小吃的营业额,利润只占了其中的20%,“前期主要是做口碑,我对利润看得比较淡”。金晶妹还透露,现在已租下江北九街一个40多平方的公寓房间,准备将其打造成线下聚会的体验店,还办理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

  金晶妹的三大营销“怪招” 是否启发你

  1、“买家秀”顾客帮忙做推广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晒自拍照,所以我就把这种方式嫁接到微信营销上。”金晶妹说,她在微信上推出了“美女买家秀”,就是买家把自己与产品的合影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她再截图发在自己的微信上,“在发每一个‘买家秀’时,我都会配上一段评价的文字,只要有一个买家这样做,其他人也会跟风”。

  金晶妹坦言,她还会对“买家秀”进行编号,现在都已经有100多号了,买家还可以自己挑选“买家秀”号数,“这些照片在微博、朋友圈迅速传开,就可以很快打响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买家有话说:23岁的杨小朵,家住渝北区黄泥塝,不久前完成了第98号“买家秀”。“当时,我也是觉得好玩才决定尝试一下。”她说,虽然“买家秀”没有报酬,但是冲着“美女”二字,也愿意将自己美丽的一面秀出来。

  2、“三不”原则树“品牌性格”

  金晶妹还坦言,自己的互联网营销也有三个原则,即不打折、不送货、不自取,因为产品利润薄,所以一直坚持不打折,而自己是个弱女子,也没车进行同城配送,所以便选择了以快递的方式寄送,“这样顾客足不出户,也能收到产品”。

  “我现在的客源中,重庆的占了60%,外地的有40%。”金晶妹说,这“三不”原则,一方面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营销更加条理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性格”。

  买家有话说:23岁的文雪,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是一位国企管理人员。“我是金晶妹家的忠实粉丝!”她坦言,收货非常快,只要在中午之前下单,晚上都能够收到,而且拿到手的产品也很新鲜,“我觉得‘三不’原则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能接受的自然会长期光顾,不能接受的,也可以选择不买”。

  3、甜美语音秀温情和顾客成朋友

  在服务上,金晶妹也是做得尽善尽美,她感言,因为自己卖的麻辣小吃油比较多,所以每次给买家寄货时,都会免费赠送一次性手套、塑料盘子、清凉糖等贴心小礼物,并且还会跟顾客进行一对一售后确认,“如果有没收到的,我会马上补发,甚至退钱”。

  此外,金晶妹还会以微信语音的方式,给顾客发温馨小提示,例如吃不完的放冰箱冷藏等,“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已跟好多顾客成为了朋友,他们对我的产品很放心”。

  买家有话说:家住渝中区的甘露,是90后,目前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她表示,自己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金晶妹家的麻辣小吃,没想到一吃就“停不下来”了,“金晶妹的声音很甜,很好听,每次听她的温馨提示都觉得很亲切,不像卖家,倒像自己的朋友”。

  金晶妹坦言,自己在发展网络营销时,也受到过不少业界前辈的指点。金晶妹是利用互联网成功创业的典型代表,摸准了顾客的心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症下药,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只要有好的互动策略,就能把握传播的命脉。当微信营销到饱和程度时,需避免过度营销,此时应该推出新产品,刺激大家的消费欲望,同时线上、线下应结合起来,进行营销和传播。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90后互联网励志创业史相关内容

  

166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