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案例3篇

弘达分享

  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案例3篇,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创业案例一:

  大学生暑期借钱创业 两月赚5万

  暑假来临,南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里仍然十分忙碌,留校学生在这里紧张备战即将举行的机器人大赛。大二女生张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实验室来,不断补充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备战机器人公开赛。

  近年来,南通大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学校组建10年来,培养近7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投身创业实践的优秀创业人物,用知识与激情为人生扬起风帆。

  她创办人力资源公司

  大学生从学校的“第一课堂”到社会的“第二课堂”衔接中,很多学子彷徨过: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儿实习、如何完成好面试等。南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杨秋兰从毕业经历中摸索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课余实践锻炼、职前培训、素质拓展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今年29岁的杨秋兰,毕业已5年,如今是一家注资达200万元的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从大一开始,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家教、发传单、做策划,这些我都干过。”杨秋兰发现,不少同学想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缺乏社会经验。于是,刚毕业的杨秋兰开始筹划接一些项目,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以及见习的机会,并将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等培训项目融入自己的服务之中,使大学生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而这一切,与学校组织的创业师资专项培训是分不开的。杨秋兰说,2008年9月,她有幸参加了南通市妇联举办的第一期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活动,利用这个平台,杨秋兰结识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校外导师——南通金曼谷健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玉,参观学习了一个成熟公司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事财务制度、日常管理等。

  有了经验和底气,半年后,杨秋兰注资50万元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待公司日趋成熟后,于今年4月又追加资本;6月则引进风险投资,德国GEA哈帕尔公司亚太区总裁、北京艾孚恒信公司总经理刘洪涛注资120万元,公司正式更名为游子在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打造兼职培训行业的“O2O模式”(即: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杨秋兰说,待新的商业模式在江苏运营成熟后,公司将于2016年开始将业务向全国拓展。

  他向水果零售业进军

  在南通大学,不乏杨秋兰这样有胆识、有魄力的姑娘,当然也有许多有经营和管理头脑的小伙子。去年从通大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沈建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创业方向是水果零售业。

  要干,首先得积累经验。为此,沈建祥利用暑期时间专程前往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利用实习机会学经验。2012年下半年,沈建祥与两个小伙伴开始做起水果团购的生意,去年则在学校就业创业中心的扶持下,正式往门店零售的方向发展。他们在学校的食堂附近租店铺,开了一家水果店。后来,又接连在张芝山和五山家园一带各开了一家。据介绍,去年3家店铺的营业额达100多万元,收支基本持平;今年的状况从目前来看,日营业额有望保持在1万元上下。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建祥“优果萃”团队经营的其中一家店铺,销售的水果有40多种,价格比零售水果店便宜15%左右。在近两年的摸索中,“优果萃”团队的生意越做越好。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沈建祥的思路相当清晰。他将其归为两点:第一,水果销售要进行连锁化的整合。现在南通的水果店铺大都呈现家族化的状况,唯有通过整合,才能达到低成本、低损耗,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第二,电商化势在必行。沈建祥希望自己的水果生意能够做到类似“麦德龙+京东”的模式,既有利于店铺营业额的提高,又有益于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他的培训事业风生水起

  南通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下,另一名“85后”小伙儿同样干得非常出色。他叫黄刚,通大化工院应用化学系2011届毕业生,现为通城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负责人。

  黄刚说:“在担任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会长期间,自己有幸接触了很多企业家、职业讲师。如何将我接受到的一些社会及就业资讯提前让通大学子知道?依照这个想法,我找到了最初创业项目的雏形:做大学生‘软实力’培训。”

  项目有了,培训老师有了,后来还有了两名合伙人的加入。经过约1年的摸索,基于成本、招生、续班的种种压力,最初的项目无以为继;失败之后,黄刚的核心团队开始筹划转型,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学习后,终于有了现在的“中小学全科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模式。

  据了解,黄刚的教育培训公司在南通一共有3个校区,分布在通州、崇川、港闸。崇川校区现拥有近600平方米的精装教学区,年营业额逾200万元;通州校区2013年6月成立,正迎头直上;港闸校区于今年初成立,还在发展中。3个校区,预计今年总营业额将突破400万元。

  大学生创业案例二:

  东莞大学生养龟创业两年 纯利超千万

  2009年,东莞的养龟业开始火起来。而早在2008年,当时还读大一的莫枢伟就“嗅”到了养龟行业的商机。2012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他没有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养龟的创业之路。昨日,笔者获悉,莫枢伟的养龟场拥有5000多只“石金钱”,估计约2000万元,养龟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大一花光积蓄购6只龟饲养

  莫枢伟饲养石龟的场所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栋出租屋里,利用三层建龟池、孵化场所以及铁架式养龟槽等,出租屋楼顶共打造18个养龟池,分喂养区、产蛋区和水池区,每个池都种植植物以遮挡太阳。整体构造是莫枢伟独自一人花费8个月时间亲手打造的。

  莫枢伟每天为龟池换水、隔天傍晚喂养、检查产蛋区,以及随时留意刚孵化的龟苗健康情况等。谈起养龟创业的开启,时间追溯到2008年。当时莫枢伟读大一,无意之中浏览了养龟的视频,于是他就上网搜索养龟资源,看到了一个买卖的交易平台,让莫枢伟很为心动。

  莫枢伟仔细观察了该平台几个月后,发现养龟的龟苗交易价格从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么好赚吗?当时心里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枢伟说。于是大一暑假,他只身一人坐了6个半小时的车,来到养龟地茂名沙琅镇一探养龟行业火爆的真实。

  “我利用3天时间在养龟市场进行考察,供应商、旅店和大型养殖场来回跑,并到大型的养龟场里参观,发现网上的信息是真的。”莫枢伟心动了,于是掏出了携带的1.6万元,那是他兼职赚回来的全部积蓄,购买了6只拥有6年龟龄的石龟。

  家人对养龟创业从反对到支持

  用了全部积蓄买了6只龟回来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莫枢伟依然在前院打造一个临时养龟池。1年后,该6只龟产下18只蛋,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孵化技术最终没有成功孵出小龟。

  在大二、大三两年里,莫枢伟依然每天浏览大量的养龟帖,学习养龟知识,当时龟苗的市场价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联系我想用3万元,购买我那6只龟。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养龟能有出路。”莫枢伟说。

  大学毕业了,家人一致认为莫枢伟要找一份正当职业,不少邻里认为莫枢伟留在家里对着乌龟玩物丧志、不懂事。当时莫枢伟下定决心,无论家人如何反对,自己都要去创业。

  “创业一要有资金,二要有场地。”莫枢伟说,解决这两个因素是创业的开始也是关键。正当莫枢伟着急时,他的舅舅说服了莫枢伟父母,最后答应给10万元作为创业的开始。莫枢伟决定选择奶奶家作为养龟场地,于是莫枢伟开始做泥水工,打造养龟池,自己一个人挑这几百斤的沙泥走上3楼,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整整做了3个月,花了1万元的临时养龟池最终打造完毕,他又用仅剩的9万元全都买了石龟。

  常为养龟老前辈打短工学技术

  “当时一共买了430只。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活率并不高,损失有50多只石龟,于是我就不断地找前辈了解经验,并到老师傅家里免费打短工并学习。”莫枢伟说,他加入了东莞市龟研会,在那里学习了养殖技术、如何引进品种等。莫枢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模式让养龟事业很快有了起色。现在,养龟场年产量达1000至2000只龟苗。

  莫枢伟说:“家里对我有信心,接下来我将正式从家庭式仿野生养殖转变为池塘养殖。租了30亩地,打造了3个鱼塘作为养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创业道路,莫枢伟说现在只是成功了3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学生能提前定好创业目标,一旦选择了就要坚定和坚持。大学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为成功创业铺垫基础。

97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