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雷军的创业经历相关资料

晓铧分享

  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下面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雷军的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雷军的创业经历

  他是IT劳模,他是雷军。

  雷军一定不会反对用“凡客体”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白,凡客诚品是他所投资公司的出众者之一。

  不过,于投资人雷军而言,凡客、UCweb、多玩、乐淘等一系列公司都像已经推入轨道的卫星,进入2011年夏天后,他几乎全副的身心、大部分公众形象,开始与一家创立还不到一年半,估值却已到2.5亿美金的公司绑在一起。这家公司叫小米科技。

  一切都在预期中推进。小米产品的发布、战略雏形亮相、PR的爆炸„„几个月前,雷军就回复一直与他联系的记者,“等到七八月份,我们可以聊聊。”7月中,在小米团队的运筹下,雷军果然置身于聚光灯下—重新。距上一次媒体对他密集的关注,也就是他辞任金山总裁与CEO之职,将近四年。

  在小米团队媒体见面会上,为了解释他所谓“重出江湖”的心态与动机,他精心准备了一套PPT。显然,他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不回头也知道下一页的内容。演讲时,他的右手轻握着拿麦克的左手手腕,看上去激动,又显得有点紧张,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如的感觉。16年金山商业生涯,他知道如何认真、有礼而有保留地应付记者,他很在行。

  此刻是他踏入商界后的第三段起点。最初的时刻当然要从他刚满22岁进入金山时算起。金山16年,他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有一半时间为了上市目标苦苦使劲,他勤勉、努力,但换来更多的是人们同情的眼光。第二阶段,他在天使投资界无心插柳,却似乎点石成金、游刃有余。他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区等领域里的10多个天使投资项目,令旁人眼羡不已,他亦自称,“目前为止无一失手”,尽管还没有一家实现IPO(用他的话说,还没有“和牌”),但已有凡客这样的据称已超过5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人生就这么神奇。第一个阶段他咬牙、苦干,偏偏难遂人意,他也越发较劲,第二个阶段他似乎突然拥有了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密语,通关变得异常简单。这让他欣喜、自信,开始蕴积并急欲抒写在金山时期未能成就的抱负与野心。那就是: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以及产品。自大学一年级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被《硅谷之火》点燃IT梦想后,他始终想完整、有力地证明自己。现在,他称,小米科技是他梦想的载体,要做出高性能、高品质的智能手机。

  这是雷军的又一次“较劲”吗?第三阶段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起伏际遇? 已经有人在将他与当年重返苹果的乔布斯作比。雷军本人对此表现得惟恐避之不及,说,“我18岁的时候就是乔粉,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成为乔爷第二,小米也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乔爷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那些吹捧起哄的人不太了解雷军。雷聪明、勤奋、追求高远、内心骄傲独立、进取心盛,但又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乖孩子”,讲究辈份、长

  次,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这两种特质揉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雷军的纠结。可以说,他四年前退走金山,今天又接过金山董事长帅印,正是该纠结的一种折射。

  这种纠结与求全的特质会给他终极闯关带来什么影响,不好说。总之,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所有人一样只拥有7×24小时的血肉之躯,现在既要率领金山的转型,又要应付多家公司的投资业务,更要带着初创的小米大举出击。前段时间,他还募集2亿美元的“跟进投资”基金(Follow-on investment)。

  多位业内人士对小米手机及雷氏商业前景表示不看好,很大原因源于对雷军精力是否集中、够用的怀疑。“他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想过失败最多的可能是雷军自己。怕输,是他下决心做小米之前最大的顾虑。“我做天使投资,一年见的几百个项目大部分都死了,听到的更多是沮丧的消息。所以今天轮到我干的时候,无论我多有经验,我第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可能不行。创业就像跳悬崖,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

  他承认自己有“输不起”的念头。

  “但是你又想去搏一把,觉得不搏这一次,人生愿望没实现,太不过瘾了,所以我就决定往下跳。”

  当年辞任金山,纯粹凭着个人判断与名义进行天使投资,是雷军历经十多年职业生涯后对自我的一次解放。这次创办小米,尽管从功利的角度看,有可能并非解放相反是套牢,但在心灵上,雷军再次解放自己。

  四十岁的崩溃

  2011年6月,在断续几十次的谈话之后,强烈渴望退休的金山创始人求伯君终于说服雷军接任他金山董事长的权杖,掌管金山。为示诚意,求伯君卖了一部分股权,将另一部分股权永久性地委托给雷军。雷军用了八个字表达自己心情:义不容辞,勉为其难。

  金山给他留下的回忆是复杂的,既有精力与情感的深切付出,又有梦想未成的巨大遗憾。2007年,金山上市不久,雷军就挂冠而去,外界传闻是其逼宫未成。“当时身心俱疲。”雷军说。

  “我一直在学习怎么扮演金山总裁,到有一天我终于不用扮演了。”他说,纵然自己当年亦是金山的主导者之一,但“还是藏匿了自己很多想法,削足适履地使自己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金山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的公司,它需要这么一个人讲这样的话,我正好又是那个人的时候,就必须按着这个逻辑去讲。”

  当时某电视节目采访他,开口问“雷军你怎么想”,雷军说,“不要问雷军怎么想,我是金山总裁,你是在问金山总裁怎么想。”

  大学毕业即进入金山、十多年没换过工作的雷军,一直活在金山的套子里,也活在六七十年代生人接受到的一整套教育规范中。从好学生到好工作,由于一路受到肯定,一路上行,他对这套规范与体系未曾有过怀疑。直到他第一次去香港,发现凌晨三点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的黑道横行,“我第一次崩溃。”1992年,雷军去美国待了几个月,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他又“崩溃”了。“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我们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金山越做到后来,雷军对商业道路、价值体系的怀疑越强烈。固然,他少年成名,一入江湖就名声大振,带着金山做软件、做游戏、做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眼见着非但成不了全球IT业的一流公司,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不断有人问雷军,“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如你,都能成功?”

  据说,类似的话一直刺激着雷军,成为他的心结。但金山的改变非雷军之独力能为。“金山长久以来形成的架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而缺乏激励,新业务的发展就会受阻。而且产品线太长就难以专注。”某金山前高管对《中国企业家》分析当时的局面。

  雷军一度不服输。在很长时间里,金山就算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困境也要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让他们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但互联网车轮轰然而来,摧枯拉朽。雷军说,在金山后期,某件人事(他拒绝透露这件事的具体信息)强烈地刺激到他,令他思考“为什么”,他开始渐渐意识到做事要“顺势而为”。他这才发现,之前,爱迪生讲“成功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后半句都被我们有意忽略。其实1%的灵感重要性远远超过前面99%。”

  2007年10月,金山IPO长跑终于撞线。雷军将之视作他对金山与自己青春的交待,辞职,归零。那时,雷军刚跨过38岁。与告别金山相伴的是,他曾经信奉的那些东西一路上已瓦解得差不多了,到接近四十岁的时候,“全面崩溃”。

  “曾经的信仰没了,有人信仰了金钱,有人信仰了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我只能去寻找人生中最鼓舞你的那些东西。我还保持了心里那一点点的东西,我相信真善美。”

  他离开金山时,与金山有竞业禁止协议,金山所有的业务他都不能干。这一下把他手脚捆住了:他懂的、他熟悉的不能干,别的他又不懂,不知道能干什么。“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干什么,半夜如果醒了觉得很茫然”,有时候他会和朋友倾诉,“提前感受到退休老干部的凄凉。”他感受到外界对他兴趣与热情的下降,“有人走茶凉的感觉。”但同时,他也故意去寻求某种冷遇,以彻底告别金山。金山要继续给他配车与司机,他拒绝了,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走来走去,曾经在风雪夜里站在路边等半小时都拦不到出租车。他时不时回到金山总部所在的柏彦大厦,但他不上去,只肯进楼下嘈杂拥挤的街边烧烤店,在这里和黎万强等兄弟在烟雾缭绕中讨论金山的新产品问题。

  金山生涯让他既拥有一帮好兄弟,也和团队里另一些人颇有罅隙。据说,这些矛盾主要是因为雷军的理想与完美主义与下面执行者现实的激励需求冲突而成。辞职后,跳到局外审视,雷明白了,之前金山下面某些人的诉求是完全正常的,要“遵从人欲,广结善缘”。

  “我只要一认命,一顺势,我发现就风生水起,原来不认命的时候老干逆天而为的事情,那叫‘轴’。”雷军说。

  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对40岁前的商业人生列出几点反思:“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真实。三年长考,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这五点体会,自然不只是因为他离开金山即能收获的,它更来自于他的投资体会。

  Billion Company Club

  雷军最早与“投资”有染是在1998年10月。联想宣布入股金山第二天,他就在港股市场上买了联想的股票,“既然联想投资了我们,我看这个公司管理还行,得买它股票看看。”后来他也在很低的点买过金蝶(有一度金蝶十几天交易量全是他一个人买的),买过方正,买过腾讯,全是他熟悉的中国IT企业。这与他后来做天使投资的逻辑相合:不熟不买、买市场前两名、买跌不买涨。身为金山总裁,他在金山最困难的1996年,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3000元/月,一直到1999年才涨到8000元。“做了股票后,才发现金山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说不过去,好像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

  但他财富真正的大笔积累并不来自于他早期在股市上的投资,而是源于2004年7500万美元卖掉金山与联想投资创立的卓越网,雷军个人获利外界估计约有亿元。

  那几年,不是没人像雷军那样有钱,但有几个人像雷军那样既有余钱,又有这么多IT人脉,还年轻气盛,对互联网技术、模式与产品没有停止研究,并且—赋闲?

  一个年轻、有钱、有闲、有经验的IT“老革命”,是雷军做天使投资的独特竞争力。

  看人,胜过于看项目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1996年在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我进去时台上是个年轻人,讲得慷慨激昂。”孙陶然回忆,“后来散会我们没走,聊了很久。”二人算是一见如故,之后数年里二人每次交谈,都对事物有大致一样的判断和见解。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孙陶然打来电话,“他

  很谦虚,说能不能给他个(投资)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孙陶然说。“陶然做什么都能成。”这是雷军对孙陶然的判断,也是他一贯对他认准的人放出的话,“无论做什么我都投。”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微博)说过。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错误地估计行业环境,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认为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又投钱给陈年,并全力帮助他重新创业。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沮丧之余,与他相识一年多的雷军跟他说:“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雷军说。

  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在著名的“雷十条”中(见附表),与“人”和“团队”有关的,占了六条。

  雷军考察团队,会用出其不意的细节去考察,甚至可谓挑剔、苛刻。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对《中国企业家》说,雷军第一次见他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去医院抄医生的出诊时间表。幸好这些事情是王航决定创业后就开始做的,但雷军对于项目了解的详细程度超过他的想象。

  带着idea找人

  在雷军投资的近20家公司中,一多半是从“零”做起的。跟别的大多数天使投资不同,这里面有好几家都是出自雷军的想法或创意,他脑子里带着这些想法去物色、选择他熟悉的创始人,而非等着陌生的创业者来找他。

  雷军从2005年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是10倍PC互联网的规模,我应该是第一个说出这个观点的人,但是孙正义(日本软银总裁)说了,全世界才听到。”

  由于从未间断对形势的研究,很多时候他都会冒出某些idea,然后在朋友圈内找合适人的一起探讨细化方向创业。比如多玩,据说是李学凌(微博)有段时间经常找雷军聊天,有一天雷军忽然对他说,我想做个游戏网站,你有没有兴趣?于是李学凌走上了创业之路。对于这些初创企业,雷军从一开始在方向上就有助力。凡客刚刚起步时,雷军几乎是作为创业团队参与所有的具体策略制定。可牛软件开始是做图片,这其实是周鸿擅长的单点突破风格,但是雷军从更大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傅盛(微博)多次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于是后来可牛转向杀毒软件。

  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被投资者中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和他从做投资一开始即有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帮忙,不添乱”。在雷军的投资案例中,可牛软件的傅盛、好大夫在线的王航都是周鸿曾经的属下和好友,但是最后二人的创业投资都来自雷军,可牛软件甚至在雷军的推动下和金山网络完成了合并。

  比较雷军和周鸿很有意思。雷军和周鸿都是湖北人,年龄大致相当,在圈子里都人脉深厚,二人近年都开始涉足天使投资,各有成绩,但二人风格截然相反。那些没有接受周鸿投资的创业者,如此评价,“周鸿个性强,他需要很强的掌控,甚至会越俎代庖,要求创业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发展方向和思路。”“创业者往往也有个人主见和判断,所以最后会不愉快。其实所有创业者都有很强的成功欲望,天使投资人要做的,只是要把它激发出来。雷军深知这一点。”傅盛说。

  王航回忆他接受雷军投资时,前一天他们见过面,第二天王航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他完全没想到是雷军打来的。电话一接通,雷军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我得和你事先约定三点。第一我不要投票权;第二我会提建议;第三你不需要听我的建议,如果你听了,最后的结果也是你负责。王航说那一刻他以为自己还在梦中,从来没有投资者对他这样“放任”过。

  “原则上,我不担任董事长。雷军的一点知名度,很容易掩盖创业者的光芒。所以他们不找我,我就不会找他们。”雷军说,“我在金山十多年,看过多少事情?企业里所有的矛盾可能都是由于出现‘不信任’引起的。企业是创业者每天没日没夜干出来的,最了解企业与产品的是他们,我一上来就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一上来就是想帮大家的。”

  极度看重产品与速度

  但雷军不是雷锋。除了他投的第一家公司拉卡拉,是他所不熟悉的支付服务行业,他后来掏钱的若干项目,均沿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社交三条脉络整齐分布,这透射出雷军对互联网产业的理解与掌控力。其次,他会看所投企业:一,会不会在低成本情况下快速扩张。他坚持的一个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比如每个月持续增长10%,一年后就是3.14倍,每个月持续增长15%,一年后就是5.35倍,每个月持续增长20%,一年后就是8.92倍”。二,会不会在细分领域里做到数一数二。雷军问创业者的经典问题之一是“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否做到市值10亿美金规模?如果你能做到,我送你一公斤黄金。如果不能做到,就别来找我了。”这就是业内流传的“雷军金砖”。2010年底,雷军送出了两块金砖。

  由于他对项目与人有如上的挑剔,他自陈,“可能我是天使投资圈里投资门槛最高的人,一年投不了几个。”

  同样在天使投资圈活跃的徐小平,说雷军是理性投资的代表。

  跟雷军接触过的人都知道,雷是身上有静气的人,但并不文弱,像他说话一样,声音不高、不急,但娓娓道来、层层推进,有一股持续行进的激情。

  特别是,他对产品有种偏执的热情。这一点从金山开始即未变过。刚开始投资UCweb,他逢人就要对方在手机上装UC浏览器(现在要求装的是米聊),后来就据说他只穿凡客的衣服。本刊去拍照当天,他在拍摄前换上一双鞋,是他投资企业乐淘的CEO毕胜(微博)刚送给他的愤怒小鸟帆布鞋,并且,他特意要求摄影师给鞋多一点镜头。王航说,雷军最近一次和他联系,是雷军去医院看病,立马就把好大夫在线网站介绍给了医院主任,让他们建立联系。

  对于投资公司的产品,雷军一般都是重度玩家,也就是雷军所说的真正懂产品的用户。但在去提意见之前,他会首先问自己,是不是个标准用户?

  圈内已有预言,将来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将是一张TABLE(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雷军系、周鸿系)。雷军认为这是“敌对”势力的捧杀阴谋,“这说法把我坑惨了,”雷军说,“我是没有控制力的。”他想传达给创投界这样的信息:这只是雷军的朋友圈,而不是他个人的什么“系”,当然,他很愿意把这个朋友圈称作Billion Company Club(十亿美元俱乐部)。

  无论如何,短短两三年,雷军在这个朋友圈中帮了很多人,自己也获益良多。通过一次次投资决策,他持续与业内高手切磋,对产品琢磨,不断吸收吐纳商业的元气。其领悟到的境界,特别是对互联网的理解,已非当年苦耗在金山可比。

  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天使投资这事儿是他后半生的寄托与事业。用他的话说,这事儿于他,只是爱好,于朋友,只是帮忙。

  互联网手机

  雷军不甘心。

  “如果有志于赚钱,天使投资会很愉快,但我志不在此,可能这么说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的确如此。”他想象中,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最好在退休的状态,主业是打高尔夫,享受给予信任与挣钱的过程。“我一上来就跟创业者说不要投票权,不要听我的意见,你知道这多可怕吗?”

  这就像战士手里拿着刀不能上战场一样难受,他还想享受干活、亲身创造的快感。

  “再次创业,一定要满足我喜欢、我擅长,而且足够大的市场机会。” 方向来自于专心做天使投资的几年里,雷军对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深入观察。“移动互联网是软硬一体化的体验,我看了移动互联网5年时间,琢磨完了,开始研究终端,国内所有的厂商都去看过了。发现所有的终端都不够好。”雷军说。他想打造能拥有死忠发烧友的顶级智能手机。

  雷军爱玩手机在他的朋友圈子里是出名的。iPhone系列一出,他每次都买若干个送人。最近MIUI(小米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推出的微博应用“我是手机控”中,雷军的不完全的数据显示他在16年里一共用过53部手机!有一次,

  他和黎万强一起吃饭聊天,黎万强说想从金山离职,雷军说那不如和我一起创业吧。“我当时立马就反问他,是不是要做手机?”黎万强说,现在雷军手机包里总是装着大概10部手机,随时研究。

  最初,雷没有下定决心自己做,他想过是不是有手机厂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转型,他曾经想过投资魅族,但“越深入越发现此事复杂,风险大”,他渐渐坚定了自己做的念头。

  但闯入脑子里的第一个感觉竟然是害怕。“我好多年没上过战场、没磨过刀,这几年都是在旁边支招,现在要上战场,你说这个仗怎么打?”但他同时又安慰自己:好在这几年也是枪不离手马不离鞍,时刻备战,如果真是刀枪入库、玩了几年高尔夫回来,这还真干不了。

  2009年底,雷军度过40岁生日,心里对自己说,开始干吧。2010年初,雷军对终端的思路初步成形,4月,创办小米科技。

  雷军最初对创业的犹豫还来自于团队的缺乏,他只工作过一家公司,所有的子弟兵都在金山,但他出于与金山的关系,不能拉任何人出来。庆幸的是,在担任UCweb董事长期间,因为业务关系他和时任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林斌结识。在雷军走访手机厂商时,林斌也在代表Google中国做同样的事情。雷军经常和林斌见面长谈至深夜,但没有提过创业,“我当时就奇怪,还想他可能想投资我创业吧。”林斌说。到最后,当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几乎超过家人,林斌说他想离开Google创业,雷军才对林斌说,不如一起做吧!林斌的加入(出任总裁)终于初步解决了雷军没人可用的局面,小米最初的员工,大多是林以前在微软和Google的同事。

  雷军林斌们认为“软硬兼施做终端”有戏的判断依据是:第一,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是PC互联网的10倍以上。第二,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大众最经常使用的计算中心,现在还完全没有手机做到,即使苹果也是以电脑为中心。第三,现在和苹果竞争的都是硬件公司,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和全能型的苹果竞争。

  这几年投资让雷军成为彻底的互联网信徒。在他心中:互联网不是工具,是观念,用互联网思维做任何产品,都有成功的机会。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主动提及他的一个投资项目:ufo迈众。按照公开资料,这家公司是2009年1月在淘宝开了第一家网店,经营时尚女鞋,8个月成为女鞋销量第一品牌,每月销售额环比增长30%-50%。雷军说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每天机器都自动上网抓取新发布的鞋款,放入数据库,设计师根据数据库资料设计鞋款,放到淘宝店等待客户下订单,订单量大的鞋款则被快速生产。这个过程将传统企业120天到180天的生产流程缩短到30天之内。“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同样会对传统工业造成颠覆。”雷军说。

  但是,一开始小米并没有为自己找到恰当的占领手机阵地的入口。他们曾经做了一个小产品:小米司机,供用户下载安装到手机查违章记录。结果用户体验

  极差,如果没有违章,用户查不到任何结果,有违章的话,用户又超级郁闷。雷军对此一经察觉,立即放弃。还有其它一堆产品,做得快,放弃得也快。

  半年很快过去,直到2010年11月,小米团队抓住了Kik。Kik是原创于美国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在美国仅推出两个月就获取300万用户。某天,雷军正要出门,被小米同事拦住让他看这款产品,“我只看了15分钟,立马意识到这是机会,说OK,Go ahead。”雷军说。这就有了模仿Kik的米聊,一个月后出台,这是中国第一款类似Kik的产品。

  米聊捅破了小米发展方向的那层窗户纸,为小米找到并快速积累起大量用户。但是某种程度上,雷军“背叛”了曾经的自己。他承认,在做米聊时,他有一些压力,有心理障碍,他的压力来在于成名人物雷军一直强调自主创新,怎么能跟中国互联网其他创业者学“抄”美国呢?“后来我想我归零了,他们能做凭什么我不能做?QQ不也是抄的ICQ,后来也做得完全不一样吗?为什么我抄就被骂?我就是要抄给大家看一看。”创业者雷军在变“野蛮”。

  参照凡客、UCweb、多玩等公司的经验,雷军为互联网产品下的定义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快是第一要义。一直以第三方民间团队形式发布MIUI操作体统的团队,以互联网方式快速迭代更新,从而积累大量用户。MIUI团队的工作状态是:每周五发布,周日之前收集用户反馈,周三之前将成百上千份反馈评估论证,找到需要尽快修改完善的功能,一两天时间做完,周五再发布。“我们团队的人随时都在论坛,最近距离的接近客户,所有付出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这种情况让人工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林斌说。

  未上市的小米手机,是否与雷军投资的凡客合作尚未完全确定,但肯定将采用线上销售的方式无疑。从做卓越网开始,雷军就提出,电子商务要做口碑,希望小米在一部分核心用户中先建立良好口碑,再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波及更广阔的受众。这是异于目前所有手机厂商的策略,成效如何,有待验证。

  目前米聊、MIUI和手机是完全独立的三项业务,但小米已经推出通行证服务,将原来独立的MIUI系统账号和米聊系统账号统一,这个账号以后将能登陆小米各系列产品。在雷军团队的设想中,小米的未来从服务到操作系统到手机,将做“云、管、端”的整个链条。

  胜算几何?

  雷军认为,小米已度过了初创企业的危险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思路被验证可行,团队靠谱,并且有了足够的钱。这就是初创公司闯过的第一关”,可以撒腿快跑了。

  这个说法也许有些乐观了。目前小米所展示的一切不过是刚刚拉开的序幕,这其中,手机硬件将是所有问题的集中点。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提供互联网服务,国内也有先例,探路者正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大山:腾讯在去年与华为合作推出了HIQQ手机;而阿里云手机也即将在市场上推出,这是阿里巴巴和硬件厂商天

  宇的合作成果。目前还未看出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策略是否可以成功,但至少资源雄厚的两家厂商,都不敢大胆尝试不依靠合作而独自踏入一条未知的河流。

  林斌说,小米考虑过这种模式,但是最终认为这种方式无法将硬件做到极致,无法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才冒险选择了“手机,小米造”这条路。

  尽管雷军从摩托罗拉挖来周光平为首的手机研发设计团队,但林斌仍感叹,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就是“硬件实在太难做了”,事涉供应商、供应链以及手机将来的服务体系等问题。副总裁黎万强也同样认为只有手机上市三个月之后,小米的危险期才算真正过去。

  IT知名评论者洪波说,“‘世界顶级的智能手机’至少得有‘世界顶级’的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与之匹配吧?这一块是雷军从未接触过的,这是最大的风险。如果能像凡客那样,从白领买得起的品质入手,或许比‘世界顶级’更靠谱一点。另外,小米的未来,必定是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但这需要一个个阶段性的支点来撬动。一个环节出现闪失,就可能让整个梦想难以为继。”

  2010年,小米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作价2.5亿美元,而照雷军估算,如果要做成他心中所想,总投资得到5-10亿美元。“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的事情,他们选择相信我。”雷军说,“4100万美元里有创始团队56人投的1100万美元,泡沫不泡沫,就这样了。”

  个人名声赋予雷军融资极大的便利,却也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雷军。其一,表现在不少人想搭雷军便车,既想看雷军投什么就投什么,也在不断地塞给他一些投资信息。说到那个2亿美金的Follow-on基金,雷军说,“无数人给我主意。比如说我爱好古董,人家就说,你要不要搞一个小古董店,于是我就搞一个小古董店。但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儿。”尽管如此,看创投圈里的项目,将始终占据他的精力。其二,名气让他怕失败。几个月之前,他的好友孙陶然转发了一条雷军参与创建小米科技的微博,“我刚转发,就接到他电话了。”孙陶然说,之后孙删除了这条微博。雷军的不少朋友也是直到小米成立近一年后才知道他创业的消息。“这次创业,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做的,在没人关注与讨论的时候,可以真实地去试自己想要做的。”或者,以雷军的精明可能也盘算过,悄无声息的潜伏与创业,胜过大叫大嚷让大公司提高警惕、对其进行绞杀。

  直到7月份,随着小米手机即将出炉,更由于求伯君成功请回雷军出任金山董事长,小米团队才不得已亮相于公众,雷军才不得已明确表态他将对小米全情投入,以稳定小米投资者与团队的信心。

  尽管雷军表明了小米在他日程表与心中NO.1的位置,但他天使投资人角色、几个董事长的职务都不是闲差。雷军真的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可以包揽诸事吗?

  “我也没有觉得我无所不能,”他回应说,“我能干的就是我那点点小事。天使投资领域里,是大家相互支持和帮忙,如果运气好,选创业者选得对,就做成了。那个Follow-on基金,只是天使投资的衍生产品,比如说你投10个项目,

  觉得5个项目特别好,别人再投资的时候你想跟,但是你自己个人钱跟不住,就可以用这个基金跟,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天使投资一部分。在小米,我与林斌实行two-in-one box,他分担了我很多事务与决策的压力。”

  但他实在需要记得太多事了。小米科技搬过一次家,有天晚上黎万强突然接到雷军的电话,问他新公司地址在哪?因为在公司搬迁仪式上他作为董事长被要求去开门,“我老婆说有没有搞错,他都不知道新公司在哪。”黎万强说,“这在以前的雷军身上不可想象。”黎万强举这个例子想说明雷军的从容与不拘具体事务,但是否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到雷军身不由己地无法专注?

  目前为止,雷军并没有流露出他的焦虑与不胜负荷。在身边朋友看来,40岁后的雷军变得更加从容、真实和有情感。虽然,爱玩的好友孙陶然依然嘲笑雷军“没有生活”,但是包括他多年属下黎万强在内的朋友,都认为他现在已经“略懂”生活,他会在周日抽空骑车、开摩托艇,陪家人吃饭,送孩子上学。他也不再那么害怕被人质疑,有人公开在网上叫板说他的小米手机会失败,他不慌不忙回应说:请耐心点,等我们把所有的商业蓝图展现出来再讨论。

  在小米成立之初,每个加入员工就被告知能够分到多少股票,“3个月、半年、两年之后这些股票增值,每个人所得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和过去的雷总有很大不同。他过去的确在这方面并不特别关注,也许,这是他对‘人欲’的重视。”黎万强说。

  “我给自己留了4年时间,对其他创始人也说过,如果4年还没什么起色,不会强留大家。”雷军说。

  洪波在列举了小米手机的巨大挑战后说,“不过,我仍然愿意给雷军和小米团队一些掌声和祝福。因为人人都知道有多困难,所以勇气才显得更加可贵。”

  而作为经验丰富的天使投资人雷军,他对于创业者雷军最想说的是:“因为你什么都有了,总会想这么累值得不值得,所以你得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雷军总结道,互联网行业的规律是,击败雅虎的不是另外一个雅虎,是google;击败google不是另外一个google,是facebook;只有颠覆式的创新才能创新;苹果已经把极简玩到完美, 在中国做中国的苹果没戏,但可以在中国做手机上的暴雪,集大成、易上手、难精通、高性价比。

  雷军也对小米手机的成功下了个抽象的定义,即:用户能够容忍小米手机80%到90%的问题。

  雷军自述:惨痛的大学创业失败经历

  不少人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我特别想问:你为什么不能先做能力及资源上的积累后再创业呢?如果你觉得机会难得,为什么不去试图说服更多人给资源后再创业呢?

  我参与创办过了金山软件、卓越网,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不少成功的创业项目,看起来很拉风。但其实上我也有过非常惨痛的失败。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出发。

  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去创业,有的人为了面子和虚荣盲目去创业,这样的创业注定会很坎坷!

  惨痛的大学创业失败的经历

  1987年我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武大是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刚上大学,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我就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虽是速成,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当年《PASCAL程序设计》课程的作业,老师觉得非常出色,选作了下一版教材的示范程序。据后来的师弟们说,我是系里二十年来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满分成绩的仅有两个学生之一。那时,我酷爱写程序,已经在老师实验室“泡”了一年多,成了各个实验室的“老油条”。

  读完两年大学,我已经不满足于校园生活,准备闯荡江湖了。当年的游侠,必备如下的装备:一辆破自行车和一个破包,包里至少要装两盒磁盘及三本很厚的编程参考书。武大樱园宿舍到电子一条街,距离并不远,但走路需要四五十分钟,自行车成了必须的装备,新自行车招贼,所以最好是辆“破”自行车。当年最好的电脑是286,内存也只有1M。对于一个高手来说,所有常用软件必须自备,至少需要20张软盘。编译工具里没有编程接口资料,也没有电子版的图书,只好常备几本很厚的编程资料。那时的书质量不高,内容也不全,还常常有很多错误,至少需要三本对照着看。背着三本很厚很沉的书跑来跑去,肯定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就是那个时候,我下定了决心,要写一本没有错误、内容全面的编程资料书,让所有程序员只带一本书就可以了。这本书就是我和同事1992年合著的《深入DOS编程》。

  就这样,我骑着破自行车,背着装满磁盘和参考书的大包,开始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

  刚出道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只要能学东西,干什么都可以,赚不赚钱不重要。我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抱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两年,涉猎之广,令我自己今天也很惊讶。我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和王全国一起还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两年混下来,各家电脑公司老板都成了熟人,他们有任何技术难题,都愿意找我帮忙。这样,我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

  黄玫瑰小组

  1989年5月,我在电子一条街上认识了王全国,他在一家校办的卖电脑的公司里负责技术支持。很快,这位比我高三级、年长四岁的留校老师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他在金山,任副总裁兼CIO。

  当时他想做加密软件,正在做一个加密软件的界面,而我正好在写加密软件的内核。我们俩约定暑假合作写款加密软件。八月份正是开始,我们两个人大约用了两周时间,没日没夜的辛苦,完成了所有编码、测试、界面设计以及说明书等,这款加密软件就完成了。

  当时正在放映电影《神秘的黄玫瑰》,王全国就建议以“黄玫瑰小组”(YellowRose)来署名我们的作品。就这样,黄玫瑰小组诞生了。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作品里面,经常用“馈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这句话作为标准签名档。

  BITLOK发布后,获得了同行不少的赞誉,“黄玫瑰小组”也开始有了点名气。

  “反病毒专家”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国内出现,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为了解决学校机房染毒的问题,我和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免疫90》,这是我写的第二款商业软件。

  回忆起当时的合作,冯志宏说:“当时病毒流行来,就起了念头要做一个杀毒软件,两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就有合作啦。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我们在外面的一个公司找了一台机器上机,两个人分工合作开发程序,因为寒假自由时间比较充裕,就选择了在寒假进行开发。

  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我们都从武大骑车到那个公司去上机,风雪无阻,脚也生了冻疮,放假时食堂吃饭不方便,就经常自己动手煮波纹面,直到几年后雷军还在提‘冯志宏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免疫90是用PASCAL写的,最终的版本可以查、解当时发现的所有病毒。我现在还对这个程序记忆犹新:这个杀毒软件具备病毒免疫功能,如果染上病毒,该程序可以像抖落身上灰尘一样把病毒清除;还做到了样本库升级和在英文环境下英文显示,在中文环境下中文显示;用户甚至可以用文本方式手工增加病毒库。这些功能今天看来没有什么,但大家想想这是1989年底我们的作品。

  免疫90售价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就卖出了几十套,我们每人赚了好几千元。在老师推荐下,免疫90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我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了很多篇关于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最让我难忘的是,还在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入选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当时,湖北省公安厅还专门请我讲课,讲反病毒技术。

  1990年,随着防病毒市场逐步开始启动,公安部介入了反病毒软件的研发及产品管理。我没有正式从大学毕业,觉得写杀毒软件麻烦太多了,就暂停了免疫90的后续研发。

  “开放源代码”

  我还与冯志宏合作开发过一个共享软件RI(RAMinit,清内存的小工具)。

  当时RI很流行。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当时电脑的内存很小,在运行程序多了之后会导致系统速度变得很慢,而有些软件则可能因为内存被其他资源占用而无法运行,这时候就需要重启电脑。RI执行以后驻留内存,然后随时可以通过可自定义的热键(默认同时按下左Ctrl和右Ctrl)来清除当前的环境或正在执行中的程序,回到驻留RI时的DOS提示符状态下。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免收频繁重启的痛苦,我决定把这款工具软件完全免费。

  这个产品对于程序员调试程序非常方便。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总存在很多死机的bug,需要频繁重启电脑。使用RI可以提高程序员的效率。很快,RI在当时程序员也几乎是人手一份的必备工具。

  1992年底,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重写了RI,新版的RI2.0功能更为强劲。为了让更多的程序员来帮我修改完善,我公布了所有的源代码。

  看来RI也算国内最早一批开放源代码的免费软件了。

  黑客生涯

  1990年初,我在一个朋友那用了WPS汉卡,当时就被震住了。界面易用美观,更强的是打印结果可以先模拟显示出来。署名是香港金山公司求伯君,觉得这个“香港”软件写得真好。由于当时的电脑存贮和运算能力不足,WPS软件需要一块价值不菲的汉卡支持。我特别想买套来用用,但买一套需要2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办法,我决定把WPS解密,并移植到普通电脑上直接使用。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几乎有两周没怎么睡觉,终于完成了。在使用过程中,我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增强和完善,不少朋友觉得很好用。于是,我解密的WPS版本成了国内最流行的WPS版本了。因为这个渊源,我后来认识了求伯君。

  我成功破解过不少软件后,成了当时圈子里面几大解密高手之一。有次一个朋友告诉我,《自然码》加密做得很牛。我和王全国就着手解密《自然码》,没过多久就搞定了。但研究完后,觉得自然码的代码写得非常好,越研究就越佩服自然码的作者周志农。后来我到北京,第一个想认识的牛人就是周志农。

  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硅谷之火》,深深被乔布斯的故事吸引。八十年代是乔布斯的年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当年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九十年代初,连盖茨都说,他只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在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每台电脑上,梦想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于是,下面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那是1990年七八月,大三暑假。王全国有个同事,和他的一个朋友想办家公司,拉我和王全国入伙。他们俩人负责市场销售,我和王全国负责技术和服务,股份四个人平分。我和王全国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他们俩也对自己的销售能力非常自信,好象“天作之合”,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当时想,乔布斯、盖茨、戴尔就是大学创业成功的,我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些,顿时热血沸腾,脑子晕晕的。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好奇怪,我们好象根本就没有讨论过,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等等实际问题。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公司取名为三色Sunsir,我们希望红黄蓝三原色创造七彩的新世界,放飞我们创业的梦想。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找人投资,最后还是我帮公司拿了第一张单子赚了几千元,才开始启动了。

  刚开始,租用了珞瑜饭店103房间作为办公室。我们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没什么套路。每天忙得热火朝天,白天跑市场销售,晚上回来做开发。后来找了一个方向,做仿制汉卡。办公室十几平方米,放了桌子和电脑,就没什么地方。我们晚上基本不回宿舍,睡觉的时候五六个人就直接躺在办公室里。实在找不到地方躺的人,就只能坐在电脑前干活了。不久,李儒雄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他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后来他参与创办了连邦软件,曾任连邦软件总裁。

  没过多久,我们仿制汉卡的技术就被人盗用了,他们一次做的量比我们大,卖的价钱也比我们便宜,这个产品几乎没挣到什么钱。

  看起来我们的团队也很强大,公司人最多的时候有十四个人,业务范畴也挺宽的,卖过电脑,做过仿制汉卡,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实际上,帐上基本没什么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有个兄弟吹牛说他麻将打得好,自告奋勇去和食堂师傅打麻将,真的赢了一大堆饭菜票。后来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派他去打麻将赢饭菜票。我们就是这样过日子的。

  还有件很烦心的事,就是四个股份相同的股东,谁做董事长,谁说了算。我当年二十岁刚出头,不想掺和这样的事情,但他们好几次把我从武大的教室里面叫出来开会,一开就是一通宵。短短几个月时间,董事长改选了两次。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中间还发生过好多好多事。

  高涨的创业热情被残酷的现实一天一天消磨,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我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我提出了散伙。

  那是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大家同意了我和王全国退出,我们分了一台286、一台打印机和一堆芯片,就离开了。虽然我们一起创业只有半年多时间,回想起来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觉得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经过了创业的煎熬,回到学校,心里轻松极了,一个人走在武大的樱花路上,觉得阳光灿烂。

  我的大学创业过程就这样惨淡收场了。

  我觉得,人就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的。正因为这次失败,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的心理准备。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

  我不顾一切来到了中国IT的中心北京,闯荡京城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雷军的基本信息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雷军曾任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

  2012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3年2月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雷军获“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

  2013年12月12号,再次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十大财智领袖人物”。

  2014年2月,小米创始人雷军首次以280亿元财富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跃居大中华区第57名,全球排名第339位。

  2014年12月4日上午,《福布斯》杂志网站宣布,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2014年12月,雷军1亿元投资YOU+国际青年公寓的消息在各个渠道疯狂传播,引发了小米要进军房地产的猜测。但随即顺为基金CEO许达来明确回应顺为基金投资YOU+完全是出于财务角度,与小米无关。

  2016年5月,获得201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第六位。


猜你喜欢:

1.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的演讲稿

2.成功人士的创业事迹

3.金山公司创业历程

4.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史

5.雷军与他的小米神话

6.小米创始人雷军励志创业史

    228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