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农业养殖起家创业致富故事(2)

弘达分享

  农业养殖起家创业故事三

  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

  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

  致富项目:鹌鹑养殖

  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

  致富人物:亢希坤

  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

  鹌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小鸟,享有“天上飞禽数鹌鹑,地上走兽数狗肉”的美名,清炖或者油炸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产下的鹌鹑蛋一天一个,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焦作武陟县冯李村的村民就开始养殖鹌鹑,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掌握了这门养殖技术,由此而形成的鹌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

  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

  而说起冯李村的鹌鹑产业,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饲养的3000只鹌鹑出笼了。

  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弄不明白,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

  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

  .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

  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

  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

  亢希坤:这些青年鸟,他们喂的参差不齐,该预防的没给人家预防,这导致人家没喂多长时间,人家鹌鹑的犯病发病是相当的高,提起鹌鹑都害怕,这时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决定自己重新搞孵化。‘?

  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

  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养殖户:后起之秀,把这个东西搞进化了。亢希坤这个种苗啊,既健康,种苗成活率高,销路也好。

  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当时那个大灯碗,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医生叫我看。

  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持续时间一长,它直接都死了。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到车上,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

  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

  农业养殖起家创业故事四

  残疾人养殖獭兔致富年收入40万

  王学成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学成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学成,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2011年,王学成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学成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学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学成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学成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学成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学成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学成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学成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学成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学成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学成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学成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学成,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学成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学成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学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学成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学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学成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学成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学成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与农业养殖起家创业故事相关的文章

1.现代农业创业故事

2.畜牧业80后创业故事

3.养殖创业故事

4.农业发展创业故事

5.种植业创业故事

上一篇:农业养殖创业成功事例

下一篇:农业发家致富创业故事

13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