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绩效_绩效的定义
我们经常能听说绩效,什么是绩效?绩效究竟有什么定义?为什么要学习绩效?一起来看看绩效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绩效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绩效的特点
它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1、多因性
多因性是指一个人的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环境、机遇,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它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及企业的激励因素。
2、多维性
多维性就是说一个人绩效的优劣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分析。才能取得比较合理的、客观的、易接受的结果。
3、动态性
动态性即一个人的绩效随着时间、职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绩效的含义
绩效(performance)一词来源于西方,它的原意是指表现和成绩。企业管理对绩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伯纳丁(Bernardin,1984)把绩效定义为“对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工作或活动中产生的结果的记录”。换言之,绩效就是结果。也有人认为,绩效是与某个组织中的某种工作和组织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3,Murphy,1990)。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再一种观点则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
(1)绩效是结果
Bernadin等(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Kane(1996)指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从这些定义不难看出,“绩效是结果”的观点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一般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duties,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对绩效结果的不同界定,可用来表示不同类型或水平的工作的要求。对此,我们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2)绩效是行为
随着人们对绩效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不断提出挑战,普遍接受了绩效的行为观点,即“绩效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许多工作结果并不一定是个体行为所致,可能会受到与工作无关的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Cardy and Dobbins,1994;Murphy and Clebeland,1995);员工没有平等地完成工作的机会,并且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一定都与工作任务有关(Murphy,1989);过分关注结果会导致忽视重要的行为过程,而对过程控制的缺乏会导致工作成果的不可靠性,不适当地强调结果可能会在工作要求上误导员工。
认为“绩效是行为”,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而且是能观察得到的。就定义而言,
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评定等级(测量)。绩效不是行为的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绩效由个体控制下的与目标相关的行为组成,不论这些行为是认知的、生理的、心智活动的或人际的”。Borman&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为行为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方面,其中,任务绩效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关系绩效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
(3)高绩效与员工素质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评价并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由于知识性工作和知识型员工给组织绩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以素质为基础的员工潜能列人绩效考核的范围里,对绩效的研究也不再仅仅关注于对过去的反应,而是更加关注于员工的潜在能力,更加重视素质与高绩效之间的关系。
绩效考核标准学习心得
关于《绩效考核标准》学习体会
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有关《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的认真阅读与学习,经过仔细的研读,发现此次绩效考核标准的出台,为的是激发作为教师的我们的工作热情,能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的专注与投入,相应的奖惩办法也是为更好的建设教师队伍保驾护航,可以说是国家一次重视教育很显著的表现。
首先,我明白在给我们教师提出更加细致、严格标准之前,试行办法中更多体现的是统一性、公平性、准确性、实用性的原则,希望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踏踏实实工作,安安心心生活,用一颗“教育者的良心”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为祖国的将来源源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
按照标准分为三个等级: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在思想上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我能够完成政治任务的学习同时,每次都积极记录,在平日的行为中尽力去做到、做好。在校时刻做到知荣明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在校期间能做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从不做一些伤害学生的动作,语言上从不侮辱学生及其家人的人格。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在面对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利益问题时,能够摆清关系,以学校集体利益为先。能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权益。在加强学生上下学安全的工作中,能够积极服从学校安排站好每一次岗,放学时严查每一位不熟悉家长的接送资格,力求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安全。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保有高度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但是客观的讲,有时因为心理和身体上的变化并未高度持有,这点我还需继续努力做到。平日的备课中我对照教材指导,反复研读课文,并且虚心与组内老师讨论相关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力求在面对学生时让学生度过人生中有意义的40分钟,做到心中有课,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板书,口中有牵引的问题。批改作业及辅导学生是课余时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我虽然尽所能的利用闲暇时间抓一些学困生的作业指导,但是对于其他学生的指导就显得有些不够了,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需要认真思考,有指向的转移一部分注意力,把教学指导时间公平的分配好,把眼光放得再远些,毕竟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不能只是一味的去关注学困生,关注班级分数。
这些年我的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不仅仅是单一从书本上获得的,更多的是实践与学习,我利用闲暇时间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若没有在工作中的实践 ,那么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空谈。只有经历过作为一名教师的洗练,真正站上讲台,真正的从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与反思。此外,经过一学年的外出听课以及在听课和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在慢慢转变着。而我的学生观也在进一步转变——从“我讲、学生听”向“学生是主体、我来引导”的方向在转变。给够学生时间,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老师不可以灌输知识和技能,更不能像我原来那样一着急就把答案都说出来了。我发现,得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说,动手充分地做,主动参与其中,成为主角,学习快活极了。老师给孩子领路,流出自由的空间由孩子主动探索。比如:在教授新课时,以往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这样往往是由学习主动性的孩子跟着思考,而那些平日中主动性不强的孩子,就只是等待着别人给出的答案,然后飞速的记下,而另一部分学生就索性东张西望或是发呆,没有进入课堂中。后来,参考的老教师的经验,开始让学生在预习时就在树旁进行一些简单的批注,既带动了有效预习,也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存疑、质疑的地方,这样就使我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行之有效了。
凭着勇敢拼搏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的。
我将继续向老师们学习,充分汲取宝贵的经验,学习灵活有效的方法,在教育教学实效性上下苦功夫。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