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创新和创业的区别

隆佳分享

  创业需要创新元素,然而创新不来源与创业,也不只应用于创业。那么它们的关系到底怎样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和创业的区别相关文章。

  创新和创业的联系与区别

  一、创新的概念

  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1939年,他完善了自己的理论,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1985年,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发展了创新理论。他提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Drucke主张,创新不仅仅是创造,而且并非一定是技术上的;一项创新的考验并不在于它的新奇性、它的科学内涵,或它的小聪明,而在于推出市场后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为大众创造出新的价值。

  二、创业的概念

  在学术界,尚没有就“创业”的定义达成完全一致,表1列出了目前创业学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但近年来以下两个要点基本得到了公认:其一,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其二,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

  学派基本主张

  “风险”学派创业者要承担以固定价格买入商品并以不确定的价格将其卖出的风险。

  “领导”学派创业者就是生产过程的协调者和领导者。

  “创新”学派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而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

  “认知”学派从创业者的认知特性、人品特征、成就感动机、冒险倾向等角度来研究创业。

  “社会”学派强调宏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网络对于企业创业的影响。

  “管理”学派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法,包括:战略导向,把握机会,获取资源,控制资源,管理结构报酬政策等6个方面。

  “战略”学派把创业过程视为初创企业或者现有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管理过程。

  “机会”学派强调从“存在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存在有进取心的个人”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创业。

  三、创新和创业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因素,“创新”与“创业”已成为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且很多研究者都因循“创新”学派的观点,过于强调创新和创业的内在联系,主张“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而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

  瑞典管理学家Kaj Mickos(2004)则认为,“创业不是创新,创新也不是创业。创业可能涉及创新,或者也并不涉及;创新可能涉及创业,或者也并不涉及”。结合实际,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Mickos的主张更为客观。

  就业创业创新 先弄清三者区别

  常语出惊人、被称为“任大炮”的原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昨日现身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与大学生对话,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创业的疑惑,他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直言不讳的风格:90后大学生创业前,先要弄清就业、创业和创新的区别。

  任志强说,大学生开一个小餐馆、小理发店,就跟别人说是创业,其实这些只是就业,是求生。真正的创业是把小餐馆从1个变成100个,做成知名连锁企业。“创新不一样,创新就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别人开过理发店,你就不能开理发店,否则就不叫创新。”任志强表示,大学生创新得做出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团购网,也是卖菜给顾客,但是自己不做菜,卖的是别人菜馆的菜。

  大学生在毕业后的10年间,是以工作积累经验为主,还是结婚买房买车?针对一名女大学生的提问,任志强认为“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是个选择”。他坚持这一观点:凡是没有为国家或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不要先谈享受,大学生应该选择实现自身价值的那条路。

  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读于土木工程系,将来想从事房地产行业,现场向任志强请教求职技巧,并打探房地产行业的用人标准。任志强反问道,“你认为房地产是什么?不是像你们一般认为的建房子卖房子,而是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它得承担负债风险,并且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过程。”任志强建议,大学生在进入房地产行业时没有标准,“有个词叫实习,实习就是增加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

    6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