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励志事例
当你遭遇苦痛挫折时,有些人在忍受着更久更巨大的痛苦,并且这份苦痛一直伴随着他们,但是他们学会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事例相关文章。
案例1:一位残疾人创业的励志故事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创业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腿有残疾的病人,他的创业更是艰难,艰难的让人想不到他会成功。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带来这个励志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位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33岁那年,命运和阿穆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他因左膝关节疼痛去医院诊治,不幸被查出患了中期恶性骨瘤。医生说,根治的最好方案就是截肢,如果保守治疗,很难保证癌细胞不扩散。阿穆冷静下来后,痛苦地接受了截肢手术。
阿穆残疾了,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他无法下地干农活,原来赖以生存的木工手艺也逐渐荒废,因为他行动不便,四乡八邻们再也不请他上门打家具了。
怎么办?未来的路在哪?望着空荡荡的左裤管,阿穆很绝望,真想跳进面前的小河里……
有天,7岁的女儿姗姗缠着阿穆说想学电子琴。姗姗从小就爱唱歌,有极高的音乐天赋,邻居们都说姗姗唱歌好听,要阿穆好好培养姗姗,让姗姗将来当歌星。
阿穆把姗姗揽进怀里,说你等着,阿爸一定买台电子琴回来让你学。阿穆拄着双拐去亲戚家借钱,可亲戚说,你饭都快吃不上嘴了,娃还学什么电子琴?太不现实了,别做梦了。阿穆没说话,出门转身的一刹那,截脚时都没流过一滴泪的他,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阿穆辗转反侧,一夜未眠。第二天,他留了封信给妻子,说有事出门几天,让妻子别牵挂。
原来,他想到以前在给一户人家打橱柜时,那家在县城打工的儿子回来说,城里人特别爱吃农村散养的土鸡,经常托他代买土鸡。这个信息启发了阿穆,阿穆准备去县城农贸批发市场调研。他大胆地想,只要有需求,哪怕是少量的需求,都值得尝试一下散养土鸡这条路。
阿穆拄着拐一家家门店跑,遭到了不少经销商的冷眼,人家不相信阿穆有能力养好土鸡,根本就不屑搭理他。阿穆不气不馁,第二天、第三天再去找他们洽谈。他的认真实诚终于打动了一位经销商,他接洽了阿穆,并告诉阿穆,目前市场上的土鸡供不应求,绝对存在很大的养殖空间。末了,经销商竟主动跟他签约,说你养的土鸡品质够好的话,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阿穆信心大增,销路有了保障,吃再多的苦都不怕!阿穆和妻子从开始的小规模养殖,再到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养殖,成立了分养到户统一收购的合作社模式,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阿穆始终把土鸡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纯放养、纯杂粮麦麸喂养”是合作社永久不变的经营理念。阿穆每天都会拄着拐不定期不定时地到每家每户的放养区域检查土鸡的生长情况。
几年后,阿穆名气在外,成了附近几个县市有名的养殖土鸡大户和供货商,找他供货的经销商络绎不绝。接下来,他准备在邻近几个村落再扩大养殖规模。
阿穆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共同奔向了小康生活。(www.lizhi1314.net 励志故事)不难想象,阿穆成功的背后,不知付出了比常人多多少倍的努力和艰辛。阿穆用智慧用决心用毅力,征服感动了每一个人。当年的那位经销商说,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我,他能干实事,敢拼敢闯。所以,我愿意帮助他。
有人说,阿穆命好,命里一直有贵人相帮。阿穆目光深邃,他点燃了一根烟,点点头说,是的,这一路上,他确实遇到了很多贵人。但是,最重要的贵人是自己,因为生活教会了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让别人轻看了自己。
案例2:捡垃圾中发明产品赚53万 独臂大师讲创业故事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7月10日,在南宁市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内,伴随着《父亲》的歌声,“独臂大师”黄友拉开了“绿城讲坛”感恩励志暑假公益演讲会的序幕。黄友以其传奇的经历,讲述了自强不息的创业故事;以声泪俱下的演讲,教大家学会感恩。
身体残疾受尽磨难
10日下午,在演讲开始前,台下已有一些听众举起了黄友的海报,上面写着:“黄友,你是我们的好榜样!”伴随着《父亲》的歌声,只有一只右臂的黄友,从多功能厅后方登场,他的深情演唱,博得了阵阵掌声。
“我永远也无法回报你们的掌声,因为我只有一只手,无法鼓掌,在此,我向大家鞠一个躬表示感谢。”黄友出生在岑溪市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每天去村里的加工厂上班时,都把他带在身边。有一天,他正在独自玩耍时,打粉机把他的左臂卷了进去。
7岁时,母亲送他去上学,在他口袋里装了一个红薯,作为他的中餐。放学时,他想吃红薯,发现一抬手,衣服就跟着起来了,怎么也拿不到红薯。同学们都跑过来围观,他开始哭泣,却没有一个人帮他。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黄友哭着跑回了家,决定以后再也不读书了。
月亮出来时,干完活的母亲才回到家,听他说了这件事,母亲抱着他哭:“孩子,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你是残疾人,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大学才有出息。”听了妈妈的话,他回到学校努力学习,不管同学们怎么嘲笑、辱骂,他也不在乎。小学成绩,他一直排在前三名。
艰难创业终获成功
初三时,黄友的父亲因工伤回家休养,他选择了辍学,以减轻家庭的负担。1985年,15岁的黄友,怀揣15元钱去广东打工。没想到,他一连走了31家工厂,无一接收他。最终他决定以50元一个月的工酬,贱卖自己的劳动力。可工厂不但不接收,还讥笑他的样子会影响工厂的形象。
身上的钱用光了,黄友只好打道回府。没有路费的他,走了5天5夜,饿了就捡些残羹冷炙,累了就露宿街头。落魄地回到家后不久,他决定靠捡垃圾维持生活。他从家里拿了3个蛇皮袋,步行到岑溪捡垃圾。4个月下来,他积攒了1500元钱。
拿着这笔钱,黄友在广东开了一家小店。挣了一些钱后,他和朋友借钱做水果生意,不料生意失败,他因此欠下了43万元的高额债务。
欠债后,黄友众叛亲离,求借无门,只好又走上了捡垃圾的老路。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他发明了一种产品,能够擦洗黑锅、自行车的锈以及油漆。此后,他辗转全国各地,叫卖这一产品。1996年,他带着53万元回家,偿还了所有的债务,一年后又在家乡盖起了新房。
此后,黄友投资兴建了工厂,生意蒸蒸日上。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黄友说:“我今天的成功,缘于恒心、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首先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学会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品质。在困难时得到了帮助,哪怕是一个问候,都应给予回敬。”
最后,在歌舞《感恩的心》中,感恩励志暑假公益演讲会的首场演讲结束。
吕先生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现场,聆听了演讲后,他说:“我觉得挺感人,我学会了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孝敬父母,感谢家人、朋友和身边所有的人。我带孩子来,也想让他受到启发,让他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化为动力,更努力地学习。”
案例3:被逼创业 残疾“爬爬女”终成百万富翁
10个月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小,别人是站着走,她是爬着走。一个小板凳,一扇窗户,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20岁时,她学会了裁缝,学会了修表,收获了对于残疾人来说难得的爱情。
45岁的她,经过不懈创业,拥有了数家门面,经营着两大文印店,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身家百万。上高中的儿子对她说:“妈妈,同学们都说,很羡慕我有您这样的母亲。”霎时,她泪如雨下。
51岁的她,成为临猗县残联阳光电脑培训基地负责人。今年“三八”,她还当选运城市残疾巾帼创业明星。日前,她筹备的彩印企业即将投产。
她,就是姚艳贤。
渴盼上学 功课优秀
躲在窗户后面的姚艳贤,那年6岁。从她记事起,双腿就不能动,只能爬来爬去。父母工作很忙,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趴在窗台上,张望着窗户以外的世界。
父母给她买了一个小板凳,7岁的她通过锻炼,借助小板凳挪动身体。她终于可以单独来到大门口了,看着过往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背着书包向巷子外走去。她幼小的心里,隐隐作痛。“我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非常难过……我多想,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我的病一定能治好。再痛的手术,我也不哭。”对同龄人的羡慕,让幼小的姚艳贤格外坚强。为了给她治病,父母求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医。手术,是她的家常便饭。
“9岁以前做过不下8次手术,几乎每年一到两次,就是那种埋线刺激神经复苏的手术。因为要测试神经灵敏度,手术是局部麻醉。有一次,身边做手术的一个18岁男孩痛得大呼小叫,6岁的我咬着牙没哭。我只想站起来……”无数次手术,无数次针灸,那些钻心刻骨的疼痛,在姚艳贤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
一个信念支撑着她:上学!和胡同里那些同龄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11岁那年,姚艳贤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苦于没时间护送她去学校,父母将她送到了乡下老家——临猗县楚侯乡黄仪南村小学,由爷爷奶奶照顾她。她年龄偏大,直接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她兴奋不已,极为珍惜这个机会。每天晚上,她捧着一二年级的课本,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苦苦研读。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仔细标注出来,第二天问老师。好学的她,令老师感动。老师的名字,至今铭刻在她心里——郑瑞阳。每逢下大雨,郑老师会背她去学校,下学后再将她背回家。每遇到难题和要点,郑老师都会给她详细讲解。
不到半年,勤奋的姚艳贤补齐了所有的课程,并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和班干部。“那时候,学生劳动课考评有劳动分数,学生要下地种棉花、种试验田、收麦子。我行动不方便,就趴着在地里干活,拾棉花扒条我都能干。郑老师尊重我,他知道,我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无助的一面。一次,农业社组织学生收麦子时,我执意要和同学们一样劳动,我趴在麦子地里割麦子,地下的麦芒一根根地刺进我的手掌,两个手都扎红肿了。”姚艳贤说,是生活,让她内心逐渐强大;是努力,让她自信。
艰辛站立 钻研技艺
姚艳贤童年的时光里除了手术,还是手术。由于长时间爬行,她的腿部以及足部肌腱强直。想站起来,就必须治疗。“那年,一个专家组巡回医疗,父母带我去专家那里进行肌腱康复治疗,承重拽拉了一个星期不见效,医生不小心将我一根腿骨给折断了。后来,分别在三个医院接了三次,伤口迟迟不好,可以看到伤口处的鲜红肌腱。治好骨头了,又要治我的肌腱强直。别人的童年是彩色的,我的童年却因病痛而伤痕累累。”一场场接踵而至的磨难下,姚艳贤渐渐无视寻常的苦难,因为苦难就是她的生活。
终于,她站起来了。读初中时,姚艳贤就是拄着拐杖一步步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她的整颗心充满了骄傲。凭借刻苦认真,她很快成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并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上学路上,她经常会滑倒,摔得头昏脑胀,手脚青紫。但这一切,都比不上学习中的收获带给她的快乐。她对自己说:“学校以你为荣,你没有给自己丢脸。”
毕业后,姚艳贤考取了高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继续学业。闲暇时,她喜欢读书。张海迪写的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她的最爱。她一遍遍地读着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姚艳贤年轻的心为之热血沸腾,是的,她不甘心碌碌无为地活着。
16岁的她,频频出入裁缝店,老裁缝裁剪时的一举一动,她牢牢地记在心底,回家后就在废旧报纸上揣摩着修剪。半年后,她可以照着裁剪书,为家人做裤子,做上衣。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一件事情啊,她能自食其力了!然而,练习裁剪需要长时间拄双拐站立,姚艳贤腋下的皮肤被磨得血肉模糊。无意间,父母发现了这个秘密,不让她再干裁剪。
在父亲朋友的推荐下,姚艳贤在县二轻开发公司学习修表。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她很快就上了手。学习了一年,恰逢政府对残疾人创业有优惠政策,她就找了间门面,开了一家修表铺。那年,是1980年。
开店创业 收获爱情
修表生意繁忙,姚艳贤坦承自己是边做边学:“我在师傅那里修的都是闹钟,那时候手表很珍贵,师傅是绝对不让我动的。在师傅那里,我只偷偷地修过我认识的中学老师的一块表,还给人家修坏了。自己开铺后,进货都是5个零件、5个零件地进,不敢多进,怕没有生意。有生意了,我就硬着头皮壮胆修。”
正是顾客们的善良和理解,让20岁的她把生意做得顺水顺风。有天,她接了一个“大单”,这块手表的市价达到了4000元,零件比较精细,她琢磨了几天也没修好,顾客来了,却没有责怪她,还安慰她说“没关系”。
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却身患残疾,很多人都为姚艳贤唏嘘不已。好心人都来惠顾她的小店,生意一单接着一单,一个顾客还没走,另一个顾客就等着。身体带来的不便,让她上一次厕所要耗费常人三倍的时间。为了不让大家多等,一天又一天,她憋着不上厕所也不喝水,嘴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年后,她病倒了,高烧42℃,医院一检查,肾脏发炎了。得知她的情况后医生劝说:“小姑娘,可不敢不喝水,再这样下去,就是尿毒症啊。”“像我这样的人,能找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情窦初开的姚艳贤,有点悲观。这时,一个大她5岁的男孩走进了她的生命。李云龙也是个苦命的孩子,也经营着一家钟表铺,修表技艺精湛,还会刻章。尽管他同样患有小儿麻痹,但可以不借助拐杖走路。两颗渴望爱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1982年,两人结婚,共同经营修表铺。看着国家经济复苏,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1984年,姚艳贤四处筹资,买了套铅字打字机,开了一家打字印刷店。“主板字盘有3000多字,备用字盘是左右两边各1000多字,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能记住每一个字的位置。打出的每一张蜡纸都要一张一张油印,并且是边印边记张数。有些材料的大标题常常要手工刻写,我们经常干通宵,冬天的时候,我的两个脚都是木的,什么感觉都没有。回家一看,脚上的冻疮都流水了,将袜子粘住剥不下来。”再苦再累,姚艳贤都坚持着,她坚信一句话: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更何况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勇于创新 事业有成
上世纪90年代初,铅字打印机逐渐退出市场,夫妻两人借债4万元买了台原子印章机和四通电脑打字机。当初,万元户都要上报纸电视的,这么沉重的债务,让姚艳贤捏了一把汗。
两个儿子正读小学,老师要求带字典。大儿子回来对她说:“妈妈,别人都是新字典,只有我和弟弟是你和爸爸用过的旧字典,同学们问我:‘你们家那么穷啊!’”姚艳贤听了心酸,她想,为了孩子也要拼一拼。
“那个时期,国家要求商业单位必须使用正规发票,发票上需要盖章,刻印章就是一笔大业务,我这人胆大,拄着拐杖就找到了原运城地区国税局负责人。他听我一说,看到我一个残疾人有这么大的决心,就非常支持。”凭借着姚艳贤过人的胆识,她的生意很快就风生水起,一年后,本钱就全部回笼。
随着制版业的更新换代,1993年,夫妻俩又投资了小型胶印版机器。时代在进步,姚艳贤的文印店总走在时代的前列,她雇了不少员工,生意红红火火。本世纪初,她认为,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人手一台电脑的电脑时代,于是着手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起初,学生有上百人。近几年,孩子们觉得到大城市里学习电脑,是种潮流,我这里的学员就少了很多。”这时的姚艳贤已经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她购买了数间街头繁华地段的门面房,又扩展了文印店的规模,开了一家分店,“目前,我的电脑学校成为了临猗县残联的阳光培训基地,每年,有不少残疾人来这里学习电脑操作。”
捐资助学 照亮他人
文印店的出路在何方?姚艳贤一直在思考。51岁的她还想做一番大事业,她投资70多万元在建一个彩印厂,一切事务均由她精心打理。“要做就要付出全力,要做就要做好!”
今年,姚艳贤被评为运城市残疾巾帼创业明星。她成为运城市残疾人创业的一杆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艰苦前行。
尽管有今天的成绩,可姚艳贤骨子里仍藏着一份自卑。有不少重要客户,她不愿意亲自去谈。她向儿子们解释:“妈妈不想去,是因为不想看到他们同情的目光。”儿子奇怪地说:“妈妈,你怎么会这样想?我们一直为有你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自豪,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也都非常佩服你。那些客户看你,都是敬佩赞赏的目光啊!”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英俊勇敢,宽厚优秀,成了姚艳贤的朋友,她向他们倾诉,向他们咨询,她觉得,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和收获。
生活富裕了,姚艳贤夫妻将目光投向公益事业,修路,建小学,捐助灾区,他们慷慨解囊。“能走到今天,得益于政府的扶持,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更离不开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姚艳贤感慨自己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紧跟时代,依托政策,不懈追求,相信自我”,在记者的要求下,姚艳贤说出了自己创业成功的秘诀。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