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创业之路
创业有多难?很多对创业跃跃欲试的大学生不清楚这条路怎么走,看看一些这些观点,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创业之路相关文章。
进入毕业季 多所高校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4月2日中午,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唐运鹏下课后,匆匆忙忙地吃过午饭就来到学校大学生创业园里,打开自己经营的驾校报名点的门,身份由学生变成老板。新学期开学,像唐运鹏一样的创业者又开始忙活起来。记者在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里看到,面积不大的创业园内聚集了12家店铺,有开驾校的,有经营快递的,有卖小饰品的……老板们都是大二的学生。
眼下又到了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在不少高校内像唐运鹏一样的创业者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是还未毕业的学生。未毕业先创业,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资金从哪来?
专家认定“金点子”学校出资出力帮创业
“刚进校的学生基本都缺乏创业意识,如何激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意识,是引导他们成功创业的第一步。”谈及现在大学生创业的短板,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鉴直言不讳地指出意识的缺乏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采访中不少学校的校长也提到了学生创业意识缺乏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招数。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把创业教育覆盖全校的所有学生,实行“全覆盖”创新创业教育,今年更将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创新教育”,将“金点子”创意创新大赛参与情况计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绩,学生的“金点子”经专家评审认定有市场前景的,由学校出资出力,推进“金点子”商品化、市场化;并多渠道引入或自建创业扶持基金,为该校“成都创业学院”内的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成都大学(微博)每年投入200万元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通过立项申报、立项评审、资金扶持、项目建设、项目评估等配套制度支持学生创业。
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则把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专业优势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了多个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创业从想法到最后落地的整个流程。“我们的学生创业与学校的专业和行业协会紧密结合,学校出力打通学生与行业协会的通道,帮助学生创业市场化。”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友说。
不过,周鉴也建议:“把创业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中,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从大学才开始培养已经晚了。”
经验从哪来?
企业一线管理者指导避免学生创业管理粗放
今年9月,成都大学的学生就在全新的“创客空间”内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变为实际操作的项目。成都大学近来打造的近万平方米“创客空间”,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创业空间和完备的基本办公设施,为学生构建楼下创业实践、楼上读书教学、楼顶创业指导的立体创业空间。
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也都正在计划扩大学校的创业空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扩容“成都创业学院”,新增3000平方米,打造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总创“天府众创空间”,并向全社会开放,举办创业公益巡讲活动等。
有了施展创业理想的空间,学生的创业项目如何更好地落地,更好地运作,而不是关在校园内自娱自乐?
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内,每个项目面前都挂着一个指导企业和指导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是来自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负责辅导园区学生企业,指导学生在企业管理水平上如何改善创业团队初期过于粗放混乱的管理模式,增强学生创业项目的生存力。
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把指导老师的范围锁定在行业内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特别是该校毕业生中的创业成功者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指导。
成都大学同样为大学生创业团队配备了百余名创业导师库,入库的导师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将手把手指导学生创业工作。
如何市场化?
校企校地合作共同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如何把大学生创业项目带出校园,打破学校与市场之间的藩篱,使之最终能取得效益?不少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直接进入校园、为学生构建融资平台……
成都大学与学校所在地政府共同合作,在校内共建“成都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园区的学生创业团队将获得设备和资金上的支持,首批入驻的学生企业已经开始盈利。
而地处德阳(微博)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工业优势,建立了集教学、科研、生产、孵化、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为一体的全资子公司——德阳产学研园区,投资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与所在地企业合作,不仅与东汽工具分厂、东方汽轮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东方电机研究试验中心、蓝星机械和德阳市焊接学会等企业或协会共建研究所,还与数十家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推动学生项目的孵化,走向市场。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创成业,并在创业的初期感受到市场竞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将实施创业园区退出机制,优化筛选创业项目,对发展前景较差的项目进行淘汰,提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能力,保持园区创业项目在20个以上。
职大毕业生创业之路“不艰难”
一个阳光洒满的午后,一本小书、一首音乐、一杯咖啡,静静地待上一个下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南开区格调春天的小区深处,一家名为“咖啡记”的小店正缓缓的诉说着有关咖啡的故事。
2011年,秦宁与吴飘逸毕业于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课上积累的咖啡知识与操作技能,对咖啡有着共同爱好的两人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但毕竟刚刚毕业,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两个小伙子决定先入社会积累经验。2012年,经过一年的调研、学习,秦宁与吴飘逸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准备。2013年,秦宁与吴飘逸“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的梦想终于实现。
与许多创业者不同,回忆起最初准备的日子,秦宁与吴飘逸并没过多谈及创业时的艰辛,而是一再重复着:“总体还是比较顺的。”“没有觉得创业之路很难,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而且我们经常有贵人帮着,一路走得比较顺。”秦宁憨憨地笑着。吴飘逸接着说,“我们选址的时候徒步走过很远的路、装修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自己上阵、开业的时候曾被质疑这样难找的位置是否能有客源……可能也就当时觉得累了,但撑一撑就过来了,也没觉得有多难。”
当感叹他们的坚持与坚守难能可贵时,秦宁与吴飘逸瞬时好像两个受到表扬的孩子,连连表示:“如果这算过人之处,那我们更应该感谢学校三年来的教导。”吴飘逸说,“在学校的时候,学校就经常为我们开设创业讲座,让我们了解创业知识。而且从大三开始,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创业指导课程,那时候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可能意志也得到了锻炼吧。”“我们的指导老师也是自己创业的,给我们传授了不少经验,提供了很多帮助。”秦宁补充道。虽然前路不无曲折,但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踏实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