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北京合伙创业故事

隆佳分享

  北京合伙创业应该借鉴哪些成功的案例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合伙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合伙创业:三位草根合伙创业成功案例经验

  起步:

  谦虚的领导者

  这个合伙公司中,为首的人叫李铭,其余的两人是王强、田光华。3人都是大专毕业,先后进入一家国有电力公司工作,经过这十几年的相处,彼此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在这3个人当中,以李铭的思考力较为成熟,成为3个人的领导中心。因此,当李铭提出辞掉当时的工作自己创业时,王强、田光华毫无异议地举双手赞成。

  在创业做什么项目的讨论中,王强、田光华对李铭说:“你的脑筋好,就由你去筹划好了。”“不,”李铭郑重其事地说,“这是关系我们3个人一生事业前途的大事,大家不妨一个人想一个,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决定。”

  王强、田光华认为李铭的谦辞是多余的,由于平时相交很深,他们都相信李铭出的“点子”一定比他们高明,这种筹划方面的事,应该由他一手包办。可是,李铭坚持不肯这样做,一定要他们也去想想看,有什么行业适合他们做。

  关于做什么项目,3个人开了一次正式会议。李铭、田光华的看法相同,认为应该开水电行。王强本想开电机行,一听两人意见一致,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不过,李铭还是为他解释了一番,使他放弃得口服心服。

  点评:适当的“谦辞”并非多余

  也许有人以为李铭的“谦辞”是多余的,这样“虚套、客气”,岂是同心合力创业之道?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就犯了合伙经营的大忌。合伙事业,最忌讳的就是其中有人仗着“自己比别人强”独断专行。

  做生意也跟做人处事一样,合伙人之间闹意见,决不会是偶发的事件,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而彼此不满的产生,都是由主观看法太深而形成的。如果一开始在合伙人之中,都认为事事应该由你做主,而你也认为是“当仁不让”的事,慢慢会形成你的优越感,视其他人的意见没有可取之处,总有一天会让合伙人感觉受不了。

  诚然,合伙经营也要有个头,主持公司全盘的业务,但这种主持人的产生,必须基于合伙人百分之百的信赖、拥护,而且让他们从内心敬重你,否则,合伙的生意就很难长久生存下去了。因此,李铭在创业之前充分考虑另外两人的意见是恰当的。虽然他当时已有了要做什么的构想,但他没有先提出来,他希望两个人的想法能跟他不谋而合,那么将来要做的生意就是三个人的意见了,一旦生意做得不顺利,谁也不会埋怨谁。假如两个人想法跟他的构想不同,他可以衡量一下,他们所想的行业是否有利,如果比他的更好,他不妨顺从他们,如果他们想的不切实际,他可以提出他的构想,设法说服他们,使他的意见成为大家一致赞同的意见。

  章程:

  提前约束未来的问题

  “算啦,要什么章程。”王强很豪放地说,“凭我们三个人这份交情,谁还会骗谁?”

  “不,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李铭郑重其事地说,“生意上的事,我们一定要弄得一清二楚,一点也不能马虎。生意做好了,我们每个人要知道是怎么好起来的;生意做垮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怎么垮的。千万不能为了生意上的事务纠缠不清,而损害了我们多年的友情。”

  李铭立即着手拟定章程,并且找了公司法作参考,主要有下列几点:

  1.公司分作三股,一股的资金占四成,其余两股各占三成。因为公司一定要有个负责人,而负责人的工作不但重要,在资金上冒的险也要大些。

  李铭在订这一点时,知道公司的负责人必然是他,所以才把出资的金额订高了一成,因为生意的成败还不知道,他认为既然是自己先提议要做生意的,当然自己要多冒一点险。

  其余两人在讨论这一条时,认为这样李铭太吃亏,坚持要平摊股本,但李铭没有答应,他只笑着告诉他们:“我现在虽然出的资本多一点,冒的风险大一点,但将来如果赚了钱,我也会多分一点。到那时候,你们就知道吃亏的不是我了。”

  在这种情形下,其余两人不好意思再坚持,这一条算是通过了。

  2.头三年赚的钱,除了各人应领的薪水及年节奖金之外,不得额外支用,全部用于扩展业务之用。

  这一条,其余两人没有异议,因为大家都想一心一意的把生意做起来,创一番事业,当然要有充足资金为第一要务,谁也不愿意把赚的钱全部分掉花光。

  但这一条,却是合伙经营很重要的一条。因为有很多合伙生意在赚钱之后,由于合伙人的生活、思想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难免彼此生出异心,或觉得合伙经营不如自己做,或感到生意已经很赚钱,不想再扩展,这些自私的念头,都会降低投资的意愿,使生意受到阻碍。

  李铭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订出保留盈余转投资的规定,这等于使合伙生意保留了元气,使他们的生意有了继续求发展的力量。

  3.在三个人的事业中,不准任何人的太太参与经营,在公司担任实际的工作。

  这时候,只有李铭一个人结了婚,所以他提出这一条时,其余两人都急着说:“这种规定似乎是画蛇添足吧,如果有自己的人可用,又何必找外人。再说,让嫂夫人知道这一规定,心里一定会不高兴。”

  “这不是为她一个人订的规定,”李铭说,“将来你们结了婚之后,也要受这一规定的限制。”

  这又是李铭很高明的一点,有很多青年人合伙做生意,在大家都没有结婚时,真可说不分彼此,亲如手足。可是,一旦大家结婚之后,情形就慢慢改变了。最显著的是,每个人的私心比以前重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重心。特别是太太也参加到公司里来工作,这种情形更易发生,因此,有很多合伙生意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女人都不适宜与丈夫在一起经营生意,但在合伙的生意中,最好是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4.任何人不得私自任用私人,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录用。

  这一条,也是合伙经营者应该遵守的原则,但却是最难办到的一点。李铭虽没有亲历过,但他却听别人说过,知道合伙人的亲戚朋友,一旦介入公司工作,在管理上就会发生很多复杂的问题。不管朋友之间的感情多么好,彼此一旦发生猜疑,合伙的事业就很难保持长久了。演变到最后,很可能反目成仇,各走各的路。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发生,不用私人应是有效的防止途径之一。以上的几点,只不过是李铭制定的合伙经营章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细节问题李铭也不厌其烦地列出来,并请了一位律师和一位长辈做见证人,以加强合伙经营契约的效果。

  招人:

  性别背后有学问

  章程订好了,三个人开的水电行也跟着开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彼此处得相当愉快。后来王、田二人想帮李铭改善家庭收入,提出让李铭妻子来做会计。但被李铭坚决制止。因为章程决不能轻易给打破。

  当时公司确实需要人手,但李铭想用男员工,这背后还有一层不足为人道的顾虑。王、田两人都还没有结婚,如果雇用一个女孩子,很可能成为他们两个追求的对象,这一来,麻烦的事就多了。一旦变成情敌,他们合伙的事业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假如只有一个人追求这个女孩子,问题也不简单,一旦追求成功结了婚,这个女孩子是不是还在公司里工作?虽然公司章程中有明文规定(www.cyone.com.cn/),任何人的太太不得在公司里工作,可是她原来就是在公司里工作的,如果一结婚就让她辞掉工作,这是很不近人情的处断,很可能会因此伤了彼此的感情。

  因此,李铭暗暗下了决心,王、田两人没有结婚成家期间,公司里决不用女职员,免得在公司内部引起感情纠纷。

  点评:“小心眼”是必须的

  这种处心积虑的想法,看起来好像是在动“小心眼”,对朋友不够真诚。实际上,却是每个合伙经营者时时刻刻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大家既然合伙做生意,感情自非泛泛之交,感情的基础也已经相当够用了。所以在合伙期间,最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防止那些足以伤害彼此感情的事件发生,只要能保持住过去的友谊,合伙事业就算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最怕的是,彼此把过去的友谊过分强调,而疏忽了友谊的“养护”工作。各自认为“我们是好朋友,他不会计较这种小事的”或“我们是十几年的交情了,这种小事他一定会谅解的。”彼此之间一旦产生这样的心理,过去的友谊基础就开始动摇了,总有一天会全部摧毁。这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大家一齐把过去的积蓄向外支付,不再设法向里面存蓄,总有一天会支付光的。

  这个合伙生意之所以成功,李铭这种“处心积虑”的做法,贡献相当大。他始终没有因为彼此是好朋友,而疏忽了在经营上、管理上可能发生的摩擦。因为他深知,大家在一起共事,往往会由一点一滴的小不满而累积成大不满。作为一个合伙事业的主持人,应该特别体会这种防微杜渐的道理。

  调整:

  从说服到信服

  李铭跟两位好朋友开设水电行之后,初期只是替人家装饰、修护水电,慢慢的业务扩大了,大楼电梯的修护也成了他们服务项目之一。当时,李铭产生了一个新念头,以为代理电梯将是很有发展的行业。可是他向两位合伙人说明之后,他们的反应并不热烈。

  另外两人的看法是,他们生意的基础还不稳固,电梯的需要量也不太大,不如等几年再说。遇到这类的事情,就要看合伙生意主持人的协调能力了。

  李铭的办法是,先搜集有关电梯发展的资料,开始跟田、王两人正式磋商,把他们顾虑的问题一一加以分析。王、田两人被他说服了,但他们还有一层顾虑:“我们做的是水电工程,虽然也替人家修理过电梯,但对这一行懂得太少,如果将来代理电梯,由我们负责安装工程,我们谁有这份能力?”

  “这件事我早就考虑到了,”李铭胸有成竹地说,“我们要从事这一行,当然要把这一行学精,我已经跟一家日商接过头,如果我们代理他们的产品,他们负责为我们训练技术人员。”

  两人一听,知道他对此事已有了通盘的打算,所以不再有异议,同意一切由他全权去安排。但李铭仍然不肯独自决断,关于派人到日本去学习电梯技术的事,仍跟两个人磋商,派谁去比较合适?

  其实这种磋商也只有一点结论,因为在三个人之中,只有李铭会说日本话,而且一开始是他跟日商接头的,当然他去最合适。

  李铭对这一决定并不反对,但他在临去日本之前,作成了两项决定:一是他在日本的一切费用,由公司负责支付,一是他学的技术归公司所有,不管他们将来电梯事业发展到何种程度,一切利益都由他们三个人分享,他不能以任何理由,独自发展电梯事业。

  点评:把疑心消灭在萌芽阶段

  这两项决定,看起来似乎都是多余的,但向深一层去想,就可以看出李铭是个有“远虑”的人。

  第一项当然没有话说,他是由公司派出去的,费用自然由公司负担,他也明白地表示出来,就等于是为第二项做了引子。换言之,第二项才是他所要强调的。

  王、田两人在辛辛苦苦做生意,赚的钱供应他到国外去学习新技术,自然他是占便宜的一方。他走之后,万一有人在两人面前挑拨,说他们是大傻瓜,赚的钱别人拿去学本领,将来人家本领学会了,说不定会把他们两个甩到一边去。这类的话听多了,难保两个人内心不生疑虑。

  合伙生意,一旦股东之间彼此起了疑心,就等于在合伙基础上养殖一只“腐蚀之虫”,如让它继续繁殖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向散伙的路子。

  在三个人共同的愿望下,他们的电梯生意顺利展开。这一计划的成功,不但使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为李铭在公司中的领导地位建立起巩固的基础。现在,这家公司已拥有三家子公司,三个合伙人仍然合作无间。诚如李铭所说:“年轻人财力有限,经验不够,要创立一个大企业,必须要体会团结合作之重要性,破除私心,共同为合伙事业各尽所能,贡献心力。”

  创业合伙人成功案例:蓝色光标的故事

  4月25日凌晨,蓝色光标董事长在一个企业家微信群里宣告,他在前日代表蓝色光标在伦敦与一家英国上市公关集团签署股权收购协议。

  在这则简短的群消息里,赵文权连续用了两个惊叹号表达激动的心情。

  当日晚间,蓝色光标对外公告,通过子公司香港蓝标将认购英国Huntsworth公司19.8%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

  颇具戏剧性的是,8年前,赵文权和他的合伙人差点把蓝色光标卖给Huntsworth。8年后,蓝色光标却成了这家英国上市公关公司的大买家。

  角色转换的背后,是蓝色光标在过去几年的迅速“膨胀”——他们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公关公司,目前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营销传播集团,市值接近180亿元。两年前,与之间那场著名的“3Q大战”,正是蓝色光标一手策划。

  他们的5个合伙人被很多人称为“并购高手”,还被一部分人赞为公关业的创新者。他们也被另一部分人认为带坏了行业风气,甚至被冠以“黑公关”之名。

  创业

  蓝色光标是和、腾讯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公关公司,一直隐身其后。随着它们上市,以及多场轰动全国的“商战”爆发,这家公司也逐渐在公众视野中浮现,赵文权等5个合伙人的曝光度也越来越高。

  赵文权的职业生涯开始得并不如意。作为北京大学政治学及行政管理系的毕业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卖布鞋。从商场最基层的售货员做到管理者,这是他曾经的职业规划。

  他的大学同学觉得难以理解,认为这没有意义。“他很认真,每天6点起床,换好几趟公交从学院路赶往王府井上班,可这不是一个北大学生要干的活儿。”孙陶然说赵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赵文权来自浙江舟山群岛,1987年入读北京大学。他很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他觉得历史很多时候都是偶然的,人生也一样。“偶然间的一个选择,也许决定了未来你走的是什么路。”正如他进入公关行业以及创立蓝色光标。

  1992年初,孙陶然劝赵文权辞职,后者没多想即递交了辞呈。赵文权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之后,他去了孙所在四达集团做公关。尽管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公关。

  蓝色光标的5个创业合伙人中,另一个主角便是孙陶然。孙陶然是赵文权在北大的同级同学,经济学专业,热情,喜欢玩,尤爱户外运动。他和赵文权在大学时就很熟,他们一起组织读书会,参加社团活动。大学毕业之后,孙陶然在北京的两间平房曾是两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家。

  孙陶然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迄今已经有6次创业经历,除了蓝色光标,还有2000年风靡一时的“商务通”,以及此后的拉卡拉等。他曾撰写过一本叫作《创业36军规》的畅销书。“我们5个人中,他是惟一有冒险精神的人。”赵文权认为,孙陶然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

  许志平、和是蓝色光标合伙人的另外3名主角。3人均来自IT行业。许志平此时是联想公司总裁办主任;陈良华是长城电脑市场部总经理;吴铁则是连邦软件总裁,此前与王文京、苏启强创立了用友软件。

  他们3人均生于1962年,比赵、孙两人大了将近8岁。其中,许志平、陈良华也是北大同学,一起就读计算机专业,吴铁是唯一一个财务背景出身的人。

  赵文权和许志平在四达集团工作期间的客户均是IT企业。正是这段时间,他俩结识了许志平、吴铁和陈良华。吴铁认为5个人做的事都与IT相关,又都从事营销方面的业务,因同道而容易成朋友。

  1994年3月,赵文权受邀担任公关公司路村咨询的总经理。两年后,老板要停掉路村,赵文权没了工作。他觉得中国市场未来会越来越需要这个行业,所以想创办一家公关公司。他找到孙陶然,要拉后者入伙创业。

  当时,孙陶然已经开始创业。他在1995年与北京青年报合作推出《电脑时代周刊》,一时大卖,包括联想等在内的国内大型IT企业多为其广告客户。1996年,他与北京青年报合作的合同将到期。“合作到期了我们靠什么吃饭?”他希望能长久发展,遂想构建一家传播集团,包括全案代理、媒体代理、公关、市场研究、DM杂志等。孙称之为“02计划”。

  赵文权的想法正合孙陶然之意,两人一拍即合。孙觉得二人的力量太小,于是又邀请了许志平、吴铁和陈良华3人一起创业。

  1996年,许志平已经离开联想,后与孙陶然、陈良华合办了一家名为世纪星空的咨询策划公司,靠向企业卖创意和方法赚钱。许志平和陈良华是这家公司的两个首席顾问。许志平曾经策划了“联想1+1家用电脑”方案,而陈良华是IT界知名的策划师,“金长城”品牌电脑在1990年代热卖,正是出于其策划。

  吴铁说,5个人都对公关业有共同的直觉,觉得这行业有机会,所以坐下来谈创业很容易达成默契。

  “当时大家是不错的朋友,觉得几个人在一起可以做一些事。”赵文权向《南方人物周刊》介绍,此时公关行业门槛低、风险小,也让5人无所顾虑地开始一起创业。

  1996年8月,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和陈良华齐聚北大南门外的一幢写字楼内,合伙创立了蓝色光标。5个人每人出资5万元,人均持股20%。

  合作

  “赵总是学政治的,吴总是学财务的,陶然是学经济的,我跟陈总是电脑专业的。”许志平认为蓝色光标的5个合伙人背景各异,互相之间可以互补,大家又有互信,所以才凑在一起干。

  蓝色光标创立之后,吴铁被其他4人推举为董事长,直至2008年。因为他“学财务出身,知道怎么管钱”,大家觉得创业公司管钱比较重要。

  吴铁并不参与蓝标运营。“我们的董事长更像是一个会议召集人。”赵文权笑了笑说,他现在做董事长也如此。

  由于其他4人都有自己的“主业”,吴铁热衷于互联网,孙陶然已经有了多个创业项目,而许志平和陈良华也要忙于各自的策划事业,他们并不参与公司运营,更像是投资人。

  只有26岁的赵文权没有工作,且有多年“做公关的经验”,于是他成了这家公司的首任总经理。蓝色光标的运营实际上只有他一人负责。孙陶然认为赵文权“是一个管理型、领军型的人才”。

  其他合伙人并非撒手不管。许志平介绍,最初5个合伙人的分工并不明确,但一起通过董事会决定着这家公司的发展方向。

  公司初创之时,善于策划的许志平和陈良华被其他人委托制定了这家公司的3年发展规划。蓝标的3年规划是:第一年利润100万,第二年营业额1000万,第三年资产1000万。

  蓝色光标前7年只做IT行业的公关业务。受益于90年代末国内互联网的火热,最初的发展很轻松。到1999年,最初的3年规划全部实现。

  技术出身的许志平则在2005年进入蓝色光标管理层,任副总经理。他主要负责蓝标的信息系统,逐渐搭建了蓝标的财务、项目管理和采购系统。日后,蓝色光标一年管理数千个项目,仅2009年就有五千余个,正得益于这些系统。

  被大家称为“博士”的陈良华,虽然2007年才正式担任蓝标高管,但其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蓝色发展策略。

  “他一直是蓝色光标的首席策划师,帮助构建蓝色光标的知识体系、方法论。”孙陶然称,陈是5人中读书最多的一个,想法很多,董事会在这方面更信任他。目前,陈主要负责蓝色光标的市场推广。

  陈良华对于公关颇有见解,他提出保持与记者亲和、制造概念、少登广告、多发稿件争取媒体版面,甚至以稿件上报纸作为衡量业绩的标准。

  这被蓝标上下一直“奉行”,让其在业内迅速博得名气,至今仍然影响公关同行。蓝标也因此逐渐得到了如腾讯、百度、联想等大客户的信任

  2012年8月,互联网领域爆发了一场争议较大的商战,即奇虎360与百度之间的“3B大战”。360当月推出一款,触动了搜索巨头百度的“奶酪”,双方通过各式手段相互攻防。

  当时,大量关于360泄密、侵犯隐私及四大券商封杀360产品等新闻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在报纸、互联网,甚至一家地方卫视中,在微博与论坛上,这类信息转发量陡增。

  360公关部则推出多篇关于百度泄密的新闻进行反击。360认为关于他们负面报道的背后“推手”是蓝色光标,甚至将后者视为“黑公关”,并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

  在2012年末的《创业家》杂志的年会上,360公司董事长甚至向赵文权提出,蓝标在“3B大战”中收取百度8000万元的公关费。

  赵在会上回应称:“百度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替百度提供服务。8000万严重失实,事实上1/10可能也没有。”

  在2011年,公众人士杠上西门子冰箱,连续在微博指称西门子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并把冰箱拖来西门子在北京望京的总部门口砸坏,引来各方关注,西门子通过官方微博向罗永浩表示道歉。此事尚未结束,“打假斗士”开始缠上罗永浩的教育公司,客观上为西门子解了围。

  同年,联合数十名作家告百度文库侵权。方舟子不久开始“打假”韩寒,认为后者作品由旁人代笔。从而将公众关注的焦点从百度转移至韩寒。

  西门子与百度均为蓝色光标客户,而因为类似事件“巧合”屡屡发生。因此,部分人士认为上述“打假”事件幕后“推手”为蓝色光标,方舟子对此给予否认。

  在此前腾讯与360之间的“3Q大战”等事件中,相关方腾讯亦为蓝色光标客户。这些事件使蓝色光标名气大增,也让后者陷入争议漩涡。

  原本为别人危机公关的蓝标,自己却面临公关危机,蓝标因此被一些人称为“黑公关”,赵文权则得了“黑公关之父”的浑名。

  对于这样的说法,赵文权不以为然:“有人说我们黑公关、皮包公司什么的,这种感性的东西,我们反而不在意。说对说错,很多东西你没有充分的数据和事实。”

  不过,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蓝色光标的客户和项目却在逐年递增。

  在此期间,赵文权有一段时间离开过蓝色光标。1999年,蓝色光标在完成首次3年规划后,赵文权觉得在公关行业做得太久,“有些累”。此时,互联网业正火热,吴铁已创立雅宝拍卖网。赵文权在其他合伙人同意后,辞掉了蓝标总经理之职,去雅宝网担任首席运营官,但依然参与蓝标董事会决策。一年后因行业低迷,他再次辞职在家赋闲。

  接替赵文权的是原长城电脑副总经理高鹏,出身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赵的离开,使高鹏进入公司董事会,其通过购买股份成为与其他5人同等地位的股东。

  2002年,蓝色光标一名负责大客户思科的副总离开,赵文权应邀重返蓝标,再任蓝标总经理。高鹏调任智杨公关总经理。

  分歧

  5个人之间的合作,使蓝色光标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分歧也随之而来。

  尽管大家都希望把蓝色光标做成功,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蓝色光标的客户群体集体低迷,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同时,蓝标5个合伙人发现,蓝标规模做大之后,利润率反倒不如从前。

  “我们发现,公关公司在30人至40人规模的时候是最赚钱的,一旦大了之后,不一定有规模效率。”赵文权介绍。1999年,蓝标创立了第二家公关公司智杨公关。

  对于公司如何走下去,蓝标5个合伙人在董事会上曾有多次争论。

  当时,有合伙人主张开一堆更赚钱的小公司,一个一个开,每一个都不大,但是利润率很高。“从赚钱的角度看这样最合算。”赵文权称,但他不同意这样的转变,认为只有做大蓝色光标,企业才有价值。

  开小公司的想法让部分合伙人也有过犹豫,不过,因为赵文权反对而作罢。

  讨论的当天,孙陶然觉得服务业在中国不受待见,“没什么机会”,提出做实业。他觉得做实业比较踏实。此前,孙与人合办恒基伟业,推出的掌上电脑“商务通”风靡市场。

  其他合伙人中有些对孙陶然的提议表示赞成,不过,最后因为有一名合伙人坚决反对而同样被放弃。

  自蓝标创立以来,其创业合伙人一直坚持“一票否决”,这是他们定的规则之一。“我们是多数服从少数。”赵文权笑道,任何事情,只要有一个合伙人坚决不同意,就得放弃。“这样的规则避免(通过)某一人因为头脑发热而提出的建议。”

  赵文权2002年重返蓝标之后,公司开始调整战略布局,不再局限于IT领域。蓝标业绩随之出现较快增长,2004年营收增长将近100%。

  “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赵文权说有个别合伙人认为蓝标不靠资本只靠人,没必要上市。合伙人之中,还有两人坚决要上市,但有1人并不同意,其他人则并不表态。

  赵文权和孙陶然认为蓝标要发展,必须上市融资,所以一定要尽全力推动这件事。

  为了说服这名同伴,在董事会上,赵文权反复阐释:“不上市,一切无从谈起。只有完成上市融资,才能去做并购,把蓝标做大。”

  “主要是讲道理。”赵文权称这名同伴最终被他们说服了。

  赵文权等人之所以坚持上市,主要是为了推动并购。2005年,蓝色光标的年利润为1700万元,发展触及到天花板。“PR(公关)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增长很有限。”许志平称。作为同行,启越东方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岳认为,仅仅在公关领域很难出现大的企业。

  蓝标的合伙人决定把公司卖掉。赵文权等人在与巨头们谈判的时候,发现对方所以能成为行业寡头,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实现的,“就像把一粒粒葡萄串成串”。

  “我一年赚1000万,他一下子给我7000万,挺合算的;但站在他的角度,本质就是,市场给我们20倍市盈率,他用10倍去并购我,赚取市盈率差价,赚得更多。”许志平介绍。

  赵文权称,谈判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买一家公司,包括怎么给公司估值,怎么设置对赌,怎么做标准内的所有东西,“知道老外是怎么玩的。”

  2007年下半年,蓝标合伙人鸣金收兵,他们再也不卖公司了,他们要并购,要做“葡萄串”。赵文权等人也不再只是做公关,同时去收购广告、策划等相关公司,要做一家WPP式的营销传播集团。

  “在整个营销传播领域,广告占据了整个行业一半的收入,而公关领域的收入远远低于此。”这也是为什么赵文权等执着于并购广告企业的原因。

  5人结束谈判回国之后,即开始准备。“我们用自有资金去做并购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必须IPO。”赵文权称蓝标上市就是为了做并购。

  他预测,广告将会占到蓝标未来收入的一半,公关则会在30%至35%之间,未来并购会更倾向于数字营销领域。

  微妙关系

  2010年2月26日,蓝色光标正式在挂牌交易,5个创业合伙人一同出现在深交所,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同时露面。

  上市之后,赵文权经常一个人代表蓝色光标出席各种活动。孙陶然认为他是蓝色光标的领军人物。

  在过去的17年,蓝色光标5个创始人组成的合伙关系颇为牢固。

  2008年,为了上市,蓝色光标完成股份制改造。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陈良华分别持有蓝色光标13.06%、12.84%、12.31%、12.25%和12.24%的股权。

北京合伙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北京it创业故事

2.北京90后创业故事

3.北京90后创业案例

4.50多岁中年创业故事3个

5.真实的创业励志故事

    65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