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90后创业青年

隆佳分享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正是一个人身体脑力最巅峰的年龄段,创业中时不时涌现出优秀的90后创业青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青年相关文章

  90后创业青年案例1

  90后大学生传奇创业经 毕业一年坐拥千家连锁

  “90后”美女大学生吴亚玲刚毕业一年,如今已是全国1000家连锁柜店的老总。周和平 摄

  “年轻人想创业看准了就动手!”时下正是各高校大学毕业生离校,近日,大学毕业刚一年已是1000家连锁柜店老总的吴亚玲,通过“晚报大篷车”创业就业快车寄语走出校门的学弟学妹。两年前,爱好美容养生的她“掏”出了自己的粗粮膳食——魔谷。

  如果您有创业经验可分享,如果您能助人创业就业,或者您想搭乘晚报大篷车,圆自己的创业就业梦想,请您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333,或@长沙晚报官方微博。

  逛超市受启发配出粗粮膳食

  姣好的脸庞,干练的动作。在五一大道一处写字楼内,吴亚玲一边娴熟地敲打着电脑键盘,一边不停接听电话,不时有部下敲门向她报告工作,看得出吴亚玲是一个大忙人。

  “90后”吴亚玲老家在永州市的一个县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她从大二开始就着手准备创业。

  “女孩子嘛,喜欢美容,喜欢逛街,也非常关注养生美容的食品。”回忆自己当年不经意间踏上创业之路,吴亚玲认为是水到渠成的事。

  吴亚玲父母经商,从小受“商业”熏陶,让她读大学时对商机有了一定的敏感性。“我看到超市的黑芝麻等营养品,多是生的,买回去用开水冲泡加工才能吃,而且品种也单一。如果多品种调配有一定营养功效,且加工成熟的,肯定受消费者欢迎。”在逛超市关注养生营养品时,吴亚玲便“嗅”到其中的商机。

  吴亚玲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通过咨询中医等专业人士,吴亚玲买来核桃、红枣、小米、黑豆等五谷杂粮,在家里用豆浆机和微波炉等用具,加工调配出了具有补血补气、健脾暖胃、排毒瘦身等有利养身的营养餐,并让亲友品尝进行点评。

  一年内连锁柜店已开向全国

  调配出的粗粮膳食在小范围内初“尝”获好评后,吴亚玲随即雄心勃勃开始了创业第一计划——推出粗粮营养餐产品。

  2010年过完春节,在父母资金的支持下,吴亚玲边读书,边在长沙黎托租下厂房,买来烘焙机等设备,将调配比较成熟的几款粗粮营养餐开始批量生产,由她打理的“魔谷养生坊”就在当年推向市场。

  “读大三时课比较少,我们首先选择在大型超市开专柜,通过现场调配等方式销售,第一家进驻的超市就在你们晚报附近。”吴亚玲笑称。一个月下来,销售量节节攀升,让她信心倍增。

  进超市,开专卖店。 随着“魔谷”的不断走俏,2011年吴亚玲大学毕业时,其粗粮营养餐柜店以连锁加盟的方式,迅速从长沙“闯”向了全国各地。“去年一年发展最快,到年底,全国各地的连锁柜店达到了1000家左右,调配出的营养餐也由最开始的三款增至现在的数十款,当年实现毛利达四五百万元。”言语间,吴亚玲充满了成就感。

  90后创业青年案例2

  速运邦邦95后CEO13岁经商,20岁成千万富翁的创业传奇

  陈家良,13岁倒卖手机,三年净赚20万元;16岁成立笔业公司,业务覆盖肇庆8所学校;18岁玩转电子商务,创建B2C电子商城;19岁成立速运邦邦,20岁坐拥8家公司成千万富翁,一起来看这位90后创业者的励志创业传奇

  2015年4月14日第二届广州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拉开帷幕,一个年仅20岁的创业青年展现锋芒,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他叫陈家良,他带领的2个项目在1518个参赛项目中突围而出晋级决赛。这个1995年出生、来自广东省肇庆高要市白土镇的20岁青年陈家良,已是坐拥8家公司的“陈总”,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陈家良,13岁倒卖手机,三年净赚20万元;16岁成立笔业公司,业务覆盖肇庆8所学校;18岁玩转电子商务,创建B2C电子商城;19岁成立第三方快递平台,立足深圳并准备开拓广州市场……

  一起来看这位90后创业者的励志创业传奇:

  【身份1】富二代:家境没落,为了自尊下海从商

  初中三年净赚20万元

  身穿衬衣西裤,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完全没有20岁年轻人初出茅庐的稚嫩和迷茫,反而言语间多出一份成熟和稳重,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陈家良的印象。陈家良介绍,他只是一个农村孩子,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他又曾是一名“富二代”,父亲曾经炒股办厂,家境在村中堪比一二。

  然而,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改变了陈家良的一切。父亲工厂倒闭,陈家从100平方米的大宅搬回普通的祖屋。从以前他人眼中“有钱人”,变成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的陈家良很不是滋味,回想起那段不堪的经历,他觉得归根到底是“没钱”,“我一定要证明给人看,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

  那一年,陈家良才13岁,他意识到手机在同学中需求很大。“因为以前我家境好,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有手机,大家都很羡慕,我就想怎么替大家解决想拥有手机这个问题。”当时虽然面临着小灵通退市的传闻,但是陈家良还是一人拿着1000元,只身去镇上手机店批发了10多部小灵通。不到两天,手机全部卖光,走出校门时他已怀揣2000元。

  “别人以为我赚钱很容易,其实当中有很多困难的。”陈家良坦言,在家乡经商的老板都比较谨慎怕事,尤其对于小孩子批发手机这种事,担心惹来家长责骂,因此第一天他就碰壁了。“老板叫我走,我第二天还是厚着脸皮来,带上钱和保证书,承诺免除他的责任。他马上对我刮目相看。”说到此处,陈家良显得有点自豪,因为这正是他证明“我行”的第一步。

  “搞定”了供货商,如何把手机推销出去,对于陈家良来说依然不是问题。他考虑到初中生消费能力低下,便推出当时在乡镇地区人们还鲜少听闻的“分期付款”方式。“一台手机进货价六七十元,我150元卖给你,你分半年还,每个月就付几十元。”陈家良对每一个前来购机的同学都很坦诚,而同学们也保证了准时还款。此后,“诚信”二字就烙在了他自己创立的电子商务品牌名中,也放在了陈家良心上。

  尝到甜头的陈家良开始疯狂投入手机市场,从倒卖小灵通到销售智能手机,从推销手机卡,延伸至利用编程技术替同学的聊天软件刷钻升级,初中三年他净赚20万元。但对他而言,这还不是创业。

  【身份2】学霸:弃名校读大专,只为商机

  20岁已坐拥八家公司

  陈家良的自信,体现在细致入微地观察市场,随时寻找商机。

  16岁,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每天消耗量很大的“笔”却卖得很贵,陈家良决定成立笔业公司,自己制造笔芯,降低成本,一个学期售出100万支,业务覆盖肇庆8所学校;17岁,准备面对高考,陈家良发现学校代售的教辅用书仅打八折,便自己直接与书店代理商合作,把书价降到六至七折;19岁,大学校园里快递业兴盛,但各家快递公司服务参差不齐,陈家良便将其整合,解决大学生收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20岁,他已经坐拥电子商务、快递、网络科技、企业信息咨询、创客梦工坊等8家公司,并成为90后天使投资基金发起人之一。

  “每次我都看到大家有需求,只是为什么没有人去改变它呢?”陈家良为此不断反思,并放手去做。

  13-19岁,是学生学业最繁重的阶段,他到底是怎么兼顾学习与工作的?陈家良笑说:“我自小学习成绩特别好,总保证在年级前三名,老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陈家良还利用自己是班长、学生会干部的身份,逐个班去演讲、宣传、派礼品。“如果东西是好的,大家会互相传播,老师家长自然会接受。”

  实际上,“学霸”陈家良的高考成绩能够报考深圳大学,但他却改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因是该校所在龙岗区将会建一个大学城。“我错过了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深圳大学的商业环境也成熟了,我想做新大学城的‘地头蛇’。”陈家良不做没有计划的事,他读大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创业。

  正是如此,本应在读大二的陈家良申请了休学。面对记者惊讶的表情,他反而安慰道:“我本来就不是冲着学业去读书,一个人的出身跟未来成功没有多大关系。”

  【身份3】“陈总”:不差钱,只差人才

  梦想是帮助更多创业者

  “一匹狼打不赢一头狮子或老虎,但是一群狼可战胜任何事情。”这是陈家良在最喜欢的书籍《狼图腾》中悟出的道理。目前的他,是员工眼中的“陈总”,是被深圳市书记、市长接见的杰出青年,是单枪匹马靠自己一双手打“天下”的20岁大男孩,但他也不希望个人荣誉过于突出,“我希望以团队身份去做事。”

  在他的公司里,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句话:“一群人因为一件事干到一辈子。”对这句话,陈家良有过刻骨铭心的体会。

  高中的时候,陈家良的创业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朋友,带动大家加入他的团队。然而,在一次会议上,被他称为“兄弟”的两个队友因为分红不均,而与他反目成仇。“他们觉得我不公平,跟我谈条件、分地区。”陈家良称,两个“兄弟”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做决定从不与队友商量。“当时我也太忙了,没有及时沟通。”陈家良同时也反省自我,在工作上更多地考虑集体。

  在他看来,如今他的商业版图正逐渐组成一张集团化式“大网”。“不差钱,但差人才。”是这个“老创业人”目前遇到的瓶颈。他有一个梦想:“愿他日有所作为,共筑一处小桥流水人家,邀天下寒士到我这里聚欢。”因此,他创建创客梦工坊,发起90后天使投资基金,为后来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

  “能赚钱并不意味着成功,我只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陈家良似乎已经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物质生活,开始投身公益活动,追求精神自由,甚至希望在家乡肇庆也举办一些创业分享活动。“这本是我创业的初衷:帮助其他人解决困难。”

  【感悟】敢做、敢思、敢忍、敢平、敢拼

  新项目2015年年底或进驻肇庆高校

  作为一个90后“老创业人”,陈家良对年轻人提出了建议。“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我是创业者,不是打工者。”他不仅证明了自己,也为“90后”正名:“我们也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在陈家良的字典里,“敢做、敢思、敢忍、敢平、敢拼”是他做人和创业的五“敢”真言。“敢平,就是敢于承认平凡,我们都是普通人。”陈家良认为,如今年轻人多数心态浮躁,好高骛远,“这是个巨头和屌丝并存的时代,我们都是屌丝,但我们也能活出自在。”陈家良称,想创业的年轻人必须要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效益,最后才是拼。

  “其实我最感激的是在肇庆的成长经历,是因为父母的支持,学校的宽容,才造就今天的我。”如以往一样,问及未来,陈家良已经有了计划:“在稳定深圳市场、开拓广州市场后,我打算在年底把新项目‘速运邦邦’O2O云服务综合性平台进驻肇庆高校,服务师弟师妹,回馈家乡。”

    62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