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报告

黄宇晴分享

  成功要学,健康要学,创业要学,所有让人积极向上的习惯都要学习。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报告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报告篇一

  一、宜春市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自2008年9月份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停产、减产甚至倒闭,导致农民工大批提前返乡。据初步统计分析,全市返乡农民工34.31万人,其中因企业裁员、停工、待工或企业倒闭而非正常原因返乡的为9.12万人,正常返乡过年的有25.19万人。与往年相比,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提前了三个月,非常返乡人员主要来自珠三角和福建、浙江等地,所处的企业主要为外向型企业,主要是纺织、服装、玩具和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通过调查发现,在返乡人员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1%,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这些人员中有50%的人准备在家乡创业,有15.2%的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有3.1%的人准备在家务农,还有31.7%的人未确定。愿意到深圳、珠海及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占82.5%,愿意到其他地区的占17.5%。愿意从事电子、机械制造的占37.2%,愿意从事服装加工的占21.6%,愿意从事建筑安装的占10.8%,愿意从事餐饮、服务及其他行业的占30.4%。

  二、农民工创业类型 从全市各地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上看,目前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基本生存型创业模式。这类创业表现为家庭小工厂、小作坊、小卖店、小餐馆之类,对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不高。(二)政策引导下产业带动型创业模式。如宜春袁州区油茶种植、高安汽车运输。(三)打工转型的创业模式。这类创业者可称之为“四带”:即,带回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客户和订单,有的还带回熟练工人,因而创业成功率相对较高。(四)“能人”+ “返乡创业互助组”创业模式。如宜春的茵宝制衣厂和元博实业有限公司的创业者均是在外地有着效益不错的企业,回乡创业是为了带动家乡的群众一起致富。 根据农民工创业过程的归纳,农民工创业基本共性为:主要依赖个人技术、能力,对于地区资源依赖程度比较高,但其专业化和分工程度不高;农民工创办企业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集体性质,大多数还处于模仿阶段。 三、农民工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宜春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建筑、采矿、运输、餐饮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之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因此,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很难成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大气候。

  2、政府重视不够,缺少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较少,缺乏有力地支持引导。虽然一些地区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但许多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据有的回乡创业者反映,政府在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帮扶力度,往往只是在创业前邀请、引进,而在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缺少关注和支持,使得回乡创业人员的创业受到制约。

  3、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投资用地控制较紧,加之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手续办理复杂,政府对待回乡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同时,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如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和金融信贷方面,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后劲和动力。

  4、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由于许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知识水平限制,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较重,缺乏长远眼光,创办的企业一般都处于小规模、低效益。同时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回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5、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外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对产品的营销存在信息不畅,手段缺乏。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投资,达不到投资的理想效果。

  四、农民工创业融资的特点

  受国家实施惠农政策影响,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务工意愿明显降低,希望在家乡创业。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没有太多的资金积累,他们的创业项目大多是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小本经营等,对贷款需求也多是要得急、期限短、数额小。其金融服务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呈现以下特点:

  1、 农民工创业贷款需求以小额、短期为主。据调查,农民工贷款需求额一般为1至5万元,超过10万元的贷款项目较少。同时,农民工意愿贷款期限较短,大部分农民工意愿贷款期限1至3年。

  2、融资成本承受力弱,融资方式单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从事微利项目,可承受的融资成本较低,一般为月利息1分以内。同时,由于缺乏符合贷款条件的抵押品,农民工最希望获得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融资方式单一。

  3、金融知识需求日益增强。目前农民工想要了解的金融知识中,居于前四位的是信贷知识、利率知识、人民币知识和信用征信知识。另外,农民工对支付结算知识、信用卡知识等也较为渴望。

  五、对策建议

  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兴起我市全民创业新热潮、加速宜春崛起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政府相关部门

  1、应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配套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要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力争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扶持,为回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

  2、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尤其是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在用地及税收政策方面开绿灯,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3、树立一批回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回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实施“回乡创业工程”。积极出台“回乡创业工程”规划,提出创业目标,明确创业条件,落实创业政策。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将农民工回乡创业按招商引资对待,给予政策优惠。

  5、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强化创业指导服务。通过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力及创业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农民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他们顺利创业提供便利。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报告篇二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止,我镇市外农民工返乡人数为823人,其中返乡创业0人,返乡就业823人。其中,男534人,女289人;16—35岁返乡农民工为442人,36—45岁的251人,46岁以上的130人;大专以上的3人,高中及同等学历的55人,初中及以下的为765人;从事信息产业的3人,从事机械制造业5人,服务业5人,其它行业810人。

  (二)就业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我镇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创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全部选择在区内就业。返乡农民工中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占总数的84%,且文化水平均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7%左右;从就业方向上看,从事高端产业的农民工极少,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高达98.4%的农民工集中在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劳动保障差、收入不稳定的采矿、建筑、餐饮服务行业工作。

  (三)返乡原因

  经过抽样调查,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一类是因为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在调查部分返乡农民工是否有创业意向时,大部分农民工均表示,创业一是缺乏启动资金,二是风险太大,三是自身无创业经验和能力,不敢贸然选择创业。个别文化层次稍高,经过外出打工锻炼了专业技能的农民工,表示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苦于无创业资金又怕担风险,难于实现创业的理想。一类是城市租房等生活高,压力大。

  二、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镇返乡农民工就业面狭窄、职业技能低下、文化水平偏低、创业意识淡薄,只求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不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和从业技能的提高,仅仅把返乡就业作为无奈之选,靠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赚取微薄的工资。而对于目前市内用工需求旺盛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服务业等,由于大部分农民工知识水平低、缺乏从业技能,无法到这些大企业应聘工作获得高工资高福利待遇。

  一方面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一方面是返乡农民工从事高风险低工资的体力工作;一方面是劳资双方的关系紧张,众多不规范的用工单位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屡屡发生,一方面却是劳动保障完善、用工规范的大企业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工人。产生这样的困境,表明目前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一)服务方式方法陈旧,信息渠道不畅通

  市、区出台了许多促进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如何保证这些政策快速、及时、有效、全面的发挥效益,普惠群众,这就需要广泛的宣传。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市、区出台的优惠政策,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就业创业信息。大部分人找工作依然是经过亲友熟人介绍。而对于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上的用工信息,很大一部分人无法及时获取。举办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发放宣传资料,这样单一传统的就业服务方式,不能及时高效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

  (二)注重提高就业率,忽视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走出去打几年工,也没学到什么技术,回到家乡也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在提供就业服务时,出发点更多的是放在让农民工找到工作上,而不是促使农民工干一行,擅长一行,在一个行业里长知识长技能取得长远发展。因此,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个农民工今天找到了工作,可是没多久又失业了,于是又找工作,循环往复。我们统计的就业率短期内看是较高的,可是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帮助农民工找到工作不难,难的是使农民工稳定就业,学到技能以脱贫致富。

  (三)忽视对农民工创业潜能的激发

  自去年我市及我区鼓励扶持微型企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种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起来。可即使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我镇报名创立微型企业的返乡农民人数仍然是寥寥无几,与其他乡镇街道庞大的微型企业数量相比,我镇的微企数量显得微不足道。这就暴露出来我们对农民工创业工作的关心重视不够。一方面有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创业信心不足。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重庆市这几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经开区体制调整以及市政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为我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吸引本地农民工在市内区内就业或创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显得尤为迫切。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掘人力资源这一生产力要素,对于城市繁荣、家乡富裕、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一)改进政府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

  一是密切关注与监督返乡农民工的情况。基层政府及工作部门要有自己的监测网络,坚持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掌握,了解其动态的所需所想所求,做好农民工思想的引导工作。二是及时跟进服务。对滞留在家乡的返乡农民工,要及时跟进,特别是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务工人员要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了解农民工乐于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通过电视、公共信息电子平台、手机信息、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丰富就业创业公开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围,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政策信息空白与不对称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国家政策。坚持活动与平常工作的统一,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的服务工作,切忌运动式工作方法。

  (二)改革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益

  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确定我镇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重点,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使得农民工能够学以致用。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二是务求培训实效。培训要与我市、我区的主导产业、产业集群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力;改革短期培训,短期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法律知识,培养农民工适应社会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坚持以长期培训为主,并将培训与技能认定相结合,真正提高培训技能。

  (三)鼓励就业为主,引导创业为辅

  一是对有创业能力的,引导创办企业。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使返乡人员掌握创业技能,了解与创业相关的工商、税务、信贷知识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创业指导、项目推荐、政策扶持,为创业者提供办理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做好创业的后续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实现成功创业。二是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力发展种养殖为主的农业开发项目,支持、引导与鼓励返乡人员回归农业。三是对符合创办微型企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向其宣传讲解有关微型企业创办扶持政策及申办程序,帮助其分析适合在我镇发展的餐饮、避暑休闲、特色旅游产品及高山特色农产品等项目,协助起草创业策划书等以及构思产品或服务的包装宣传营销等环节,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猜你感兴趣:

1.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报告

2.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3.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报告

4.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范本

5.农民创业调查报告

6.农村创业调查报告

    35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