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

黄宇晴分享

  创业励志照亮人生,大学生创业改变命运!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篇一

  山区的自然资源其实不少,相比人口拥挤的城市和城市近郊,山区的人均林地要多,物产资源也更多,可如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创出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是无数人曾经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广西广武鸣县仙湖镇渌雅村年轻的党支部**黄璧苦苦思考的问题。作为村子的大学生村官,吃过了“墨水”,但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将自己的知识和村子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出改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黄璧终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发展的道路,那就是渌雅村的发展不能离开村子内的山,到又要做到“高于山”。

  “进村的第一天,拖拉机转摩托再步行”

  黄璧所工作的渌雅村位于广西武鸣仙湖镇西北部,为典型的山区村,是广西壮族**确定的扶贫村之一,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共有 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屯,204户840人,其中党员24名。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村部办公条件艰苦。村部离镇政府有5公里的山路。在黄璧到来之前,这条山路上有一部分是土坯路,一部分是泥路,还有一部分没有通路。黄璧告诉记者,第一次来这个村子是跟镇上的干部跟班学**,当时他还是仙湖镇那溪村**助理。

  第一次进山的经历特别让黄璧记忆犹新,可想不到的是,很快黄璧就再次和这个村庄打起了交道,而且是一下子成为了这个村的“老总”。2011年8月,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经镇党委推介,29岁大学生村官黄璧脱颖而出,以满票当选为渌雅村新一届党支部**。

  一个外地来的大学生,当选为这个贫困山村的**,群众的心里是既期待又捉摸不定。期待的是,这么多年来,群众一致希望一个年轻有为的**带领大家走向富裕的明天;捉摸不定的是,这个年轻人究竟会不会扎根在村子内,会不会真心为村子服务,毕竟这片土地并不是黄璧的家园。

  “爬过这片土地后,一定要改变村子的交通”

  首次独当大梁,黄璧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对于村子的情况,他只知道这是一个“世外桃源”,在村子内有大片的山林,也有美丽的河流。可一个更让群众关注的问题是,这个村子基本是与世隔绝,唯一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山村小路还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根本无法外出。上任的第一天,黄璧就让村委主任带着他去村子转一圈,可想不到这一圈转下来就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刚开始,群众对我还是很不理解,我也有点不适应。”在渌雅村内,淳朴的村民对上门的客人都用自家酿的米酒进行招待。有时,黄璧自己骑着摩托车进村不好喝酒,可村民确实不依不饶,每当这时,为了照顾村民的情感,黄璧都是将摩托车停放在村民家中,喝完酒之后走回村部休息。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走下来,村民和黄璧的关系慢慢熟悉起来,群众们对这个外来的憨实小伙子不再陌生,也不再客套地称他为“领导”、“黄**”,而是亲切地称他为“小黄”。

  更加重要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黄璧已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整体情况方面,黄璧掌握到这个村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和一些带头人;而在一些细节方面,黄璧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民情,比如谁家的家庭条件不好,需要特别照顾等等。当时,他来到一组黄仲德家时,得知黄仲德体弱多病,老伴去世多年,膝下无儿,两个女儿又远嫁他乡,生活非常困难,他便及时和村委商量,向镇民政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得知老人的情况符合低保条件后,便主动帮助老人办理了手续,使老人顺利领到了低保金,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黄璧首先提出要在村子内改善交通,将村级路以及屯级路都进行硬化。因为他知道只有改善了交通之后,这片土地上的“金子”才会发光,才能走出深山被人知。

  “村子的发展离不开这片山林,但要高于山”

  熟悉了村子的情况后,黄璧才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村子。毕竟群众选他来当**是看中了他的工作能力,可如果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又能如何去面对群众的期待呢。如何依托渌雅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创出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一直是黄璧同志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渌雅村内,到处都是深山,全村现有山林11800亩,依靠着广阔的山林是发展壮大经济的首要方向。于是,黄璧首先制定了“经济林生产是全村的经济命脉,必须紧抓不放”的方针,并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更新,引进“试管育苗”等新技术,不断壮大经济林基地。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黄璧深刻地知道在当今工业胜于农业的道理。那么,渌雅村又将如何发展工业呢?既然上天给了这片林地,那么肯定要对这片林地进行深加工。因此,黄璧号召全村群众积极走木材深加工的路子。目前,渌雅人在县城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已达20家,直接从事木材生意的老板近30人,每家企业每台切割机年纯利润10万元左右,同时能解决本村8个人的就业问题,极大增加了渌雅村群众的收入。

  渌雅村不仅环山,而且靠水,渌雅二队依靠东岗河,山清水秀,地理位置优越。于是,黄璧看准时机,积极鼓励村民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依靠创业致富。目前,东岗河沿岸已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产业,各种种养和加工基地初具规模,其中黄绍先的土鸡养殖基地年出栏土鸡10000羽,黄元宗的养鱼基地发展到100亩、养猪基地发展到10亩,黄保川的黄花梨种植基地发展到30亩,黄汉忠的“渌雅土家酒”制酿加工厂整合小作坊10户,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特色产业将为农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农村不缺少产品,缺少的是信息。于是,上任伊始,黄璧就发挥年轻人朝气蓬勃和熟悉电脑网络的优势,创办起了仙湖镇第一个村级网站——武鸣县仙湖镇渌雅村网。渌雅村网站内容包含有“渌雅土特产”、“渌雅爱心平台”等子栏目。通过“渌雅土特产”这个子平台,黄璧把“渌雅土鸡”、“渌雅土家酒”、“ 渌雅生姜”等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到网上,为农产品寻求销路,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黄璧同志任渌雅村党支部**近一年,渌雅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容村貌日新月异,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得到了镇领导的充分肯定。面对这一切,黄璧只是淡淡地说:“既然选择了村官这条路,就别无所求,只求把份内的工作做好,无悔于青春的选择!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篇二

  一片到处都是石头没有任何水源的土地上,能够长出什么?黄炳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会想肯想,就算是在山旮旯地里,一样可以接出金果。广西靖西县南坡乡逢鸡村是广西仅有的几个没有一分水地的山村之一,在这里到处都是石头,仅有的那点土地也是在石头缝中。

  可以说,这片土地是一片不毛之地。在一般人的眼中,这里没有发展的前途。可黄炳顺却硬是在这里闯出了一片天空,原来石头缝中的土壤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结出的水果比一般地方的更为甘甜。但如何将优势变成真金白银,当地的群众却一直没有实现。黄炳顺,这个外乡的男人来了,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带来的不仅是文化,还有其开阔的眼光和独特的见解。

  不服:谁说山旮旯地里没有发展前途

  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黄炳顺从小就对农村充满热爱。他了解农村人的疾苦,他也知道农村落后的面貌急需改变。在他看来,是农村这片土地养育了他,所以在他的心中,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黄炳顺告诉记者,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农村基层是最能锻炼人的,同时,农村也迫切需要有文化的人。带着这股**,2010年,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他所服务的逢鸡村位于位于广西靖西南坡乡北部,距南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下辖百鸡、百吉等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17户,总人口1519人,农村劳动力1028人。全村耕地面积1371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以往村民主要以传统种养及外出务工谋生,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比全乡平均水平低112元。这个村子最大的显著特点就是没有水源,全村没有一分水地,都是旱地。

  对于一个已经在城市立稳足的大学生,许多人对黄炳顺的选择都感觉到意外和不解。当得知他所服务的村子情况后,就连黄炳顺的父亲都为他担忧。更多的人在不解的同时,还夹杂对这个外乡人的质疑:这个年轻人能带来什么?可在黄炳顺的心中,更多的是不服。他告诉记者,既然逢鸡村祖祖辈辈的人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就一定能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拼搏:一个850亩的水果基地建好了

  当地仅有的一点旱地也在石头缝中,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当地人都是在山旮旯地里捡口粮食吃。以往,在这里,群众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辅助种植一点水果。到达村子后,黄炳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老百姓拿出在山旮旯地里种出的水果招待他。第一口水果吃下去,黄炳顺觉得这里的水果特别甜,比外面销售的要甜上好多倍。

  为什么不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呢?一个念头在黄炳顺的心中回荡。随后,黄炳顺了解到,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当地的水果一直处在辅助作物的地位。在深入了解后,黄炳顺决定改变当地的作物构成,提高水果种植的地位。

  通过了解,黄炳顺得知在当地种植水果主要面对5个难题,那就是没有果苗、没有技术、种植方式落后、没有水源以及群众后顾之忧较大。针对这种状况,黄炳顺决定对症下药。首先他决定统一配置果苗,他找到县扶贫办和水果办,在这两个部门的支持下,果苗实现了统一配置;其次统一技术指导,在找专家来指导技术的同时,他还经常派代表或者亲自出去学**技术;再次,他决定搞好服务,自己经销肥料和农药;于此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到政府相关补助,在果树没有挂果之前,政府给予果农每亩每年150斤粮食、100斤化肥;最后,争取到南车集团的扶持,于2010年在果地里建起了60座容积为60立方米的水柜,2011年又在公里沿线建起7座容积大于350立方米的水柜,为果地的水资源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当地的水果种植得到了发展,并成立了逢鸡村水果种植基地。黄炳顺告诉记者,截止到2012年,当地的水果种植面值已经超过全村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达到了850亩。记者了解到,水果基地的水果2013年即可出产,预计产值达到180万元。

  展望:山旮旯地里结金果

  在摸索中,黄炳顺觉得仅仅成立水果种植基地还是不够,毕竟水果挂果了,最终还是要卖出去,才能让群众挣到真金白银。

  黄炳顺发现和其他地区相比,逢鸡村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其他利用土地流转的形式来发展的村庄不同,逢鸡村虽说也是连片种植,但却分散在各家各户,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而各果农因为投入的资金不一样,造成护理出的水果质量各不相同,从而给水果销售带来难题。为此,经过探索,逢鸡村与县扶贫办合作,获得扶贫资金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水果扶贫互助协会,果农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从协会中贷款每年最高3000元,用于购买化肥和农药,不致于拖后腿,使得水果的管护质量趋于平衡;同时,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为74万元,在合作社的运作下,果农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看到这个小伙子是真心为当地服务后,2011年,黄炳顺高票被当地群众选为了村主任。从此,在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黄炳顺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苦并快乐着”。他告诉记者,这里有淳朴的乡亲,有他追求的梦想。他表示,到村里当村官,面对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作为村子的父母官,真正做起来也不容易。虽然平时工作的时候有时很辛苦,但当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时,也不觉得累了。

  谈到今后,黄炳顺表示他离不开这片土地了。他告诉记者,通过两年多的基层工作,他发现农村真的需要大学生。现在村里大多数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如何教育引导是一个难题;同时,由于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有限,比如电脑的使用、书写文章等,这些也需要大学生来做,所以他觉得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农村最需要的一个岗位。

  岗位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奉献。黄炳顺表示,想想两年年多来的经历,艰苦与欢乐同在,拼搏与希望并存,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才干,磨炼了意志,而且增强了他与群众的感情。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篇三

  当所有人都奔向大都市时,她留在了小山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都说养鸡、种树是庄稼人的活,她却撩起衣袖干得风生水起。

  在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村民看来,周文就是带头致富的女神:她是全国乌骨鸡品牌品种选育和连锁养殖的创始人,她成立的绿滋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村3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这名85后的美女“村官”有着什么样的创业故事呢?

  不恋城市选择当“村官”

  2011年7月的一个深夜,周文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眼前是一家外资园艺企业的offer,耳边却是母亲“父母在,不远足”的叮嘱。最终,周文考上了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的“村官”。该村1280人,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大部分群众在贫困线上挣扎,周文深感责任重大。

  周文走访发现,村里适龄劳动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例子都已外出,留守老年人基本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出效率低下。由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群众乱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经济发展衍生出恶性循环。周文尝试了一个大胆的带民致富方案:种树。说干就干,周文向朋友、父亲融资10万余元,以自家农庄为基地,向村民发放了5000多棵优质果苗,但由于没有掌握好产业规律,为民的好事最终变成了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村民们纷纷“撤退”,周文的启动资金也“打了水漂”。

  风险自担带村民齐致富

  周文没有泄气,总结反思后,2012年,她又向朋友、父亲融资30万元,重新出发。这一次,周文充分利用上次剩余的资源,改造林为发展林下经济,开始带领群众在林间放养黑乌鸡。

  首先,周文从四川等地以400元—500元一只的价格,购进了一批种鸡。选育之初,孵化出来的小鸡颜色很不均匀。于是她按乌色程度将小鸡分成不同等次,分别圈养在不同区域,以便选出更好的优良品种。如此重复数十次之后,周文家终于培育出地地道道、名正言顺的纯种“黑珍珠”乌鸡。当时一只纯种的乌骨鸡,在市场上按三百到五百不等的价格推算,500只一斤左右的种鸡就可以卖十来万了。不过,周文没有把选育出来的这些乌骨鸡卖了,而是免费提供给村民,“就是想让村民零风险致富。”周文说,自己是一名村官,如果赠送500只纯种乌骨鸡能让村民生活有些许改善,自己所做的一切就值了。

  如今,“文妹子”乌骨鸡养殖公司的产值也从当初的10万提升到2015年的39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387人。

  投身公益不忘本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周文还组织朋友成立了“帮扶小组”,“就希望能帮助困难学生读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目前,周文的帮扶小组已经有爱心志愿者60多名,被扶持的贫困生从最初的2名,增加至如今的8名。

  谈及未来的规划,周文告诉记者,扩大黑乌鸡养殖规模是首任,今年计划为10名大学生村官和20余户村民发放3万余只黑乌鸡种苗。增加贫困生扶持对象,让更多爱心助学者加入帮扶小组,助贫困学生圆上学梦。

  猜你感兴趣:

1.大学生村官创业故事

2.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例子

3.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故事

4.大学生毕业后农村创业故事

5.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故事

6.大学生村官励志故事

    35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