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应该怎么收藏
古玩一度成为在房地产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喜欢古玩的朋友应该学习相关的古玩知识,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古玩基础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古玩基础知识
一、古玩行业的交易中需遵循哪些规矩?
古玩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行规。一是没有退货的规矩。古玩行业是凭借知识和眼力交易的行业,买真买假一般没有退货的规矩。二为交易忌围观。当商店有顾客并与店主交易时,其他人应该暂时回避。三是不能急买争卖。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买家与卖家讨价还价时,第三者不能介入。四为索赔要实事求是。如果买家损坏商品必须赔偿。金额须按基本行情价格协商。五为同行业忌妄评。买方购买商品以后,基他商店不应对其进行任何评价。六为严格的保密性。同行之间在商品、价位、真伪方面及商家之间的各种信息是相互保密的。七为对外行的界定。凡不与内行打交道、不懂行内基本行话的都视为外行。八为委托交易较灵活。对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不予干涉。九为合作互惠共担风险。商定与收藏者之间关系较好。十是看重良好的口碑。如果某商家讲信用,有知识、有眼力,行内均愿与其打交道。
二、何种物品属古玩范畴?
按现今古玩收藏的种类来看,属于古玩范畴的有陶器、紫砂、画像砖、瓷器、玉器、珠宝、古典家具、竹木牙角匏器、文房用具、玺印、青铜器、铜镜、古钱币、鎏金佛像、法器、石造像、擦擦佛、唐卡、缂丝、剌乡、漆器、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钟表、照相机、鼻烟壶、奇石、古籍善木、邮口、书法、绘画、“”物品等数十类之多。
三、如何区分“文物”和“古玩”
文物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类,具体来说,可移动的可分为石器、骨器、牙器、玉器、陶瓷、青铜、铁器、木器、书画、图书、织乡以及其他杂项,不可移动的可分为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窑址、古作坊、古战场、摩崖石刻、岩画、雕塑等。除此之外,人们把一些尽管历史时期距今不远,但具有特殊价值的物品也列入文物的保护范围,如“解放军文物”、“红军长征文物”、“革命烈士文物”以及““”文物”等等。总之,凡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而古玩只指文物中可移动部分,是文物的一部分。 四、古玩行是什么样的行业? 古玩行业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极强的文化行业。涉足此行业的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必须经过多年的收藏实践,特别是要经历买与卖的流通过程,经手大量的古董实物,才能逐步掌握和认识古玩。历史上只有皇族、权贵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上流社会”中儒雅之士有资格置身此道。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玩行业中来,古玩行业逐渐平民化。
五、古玩行业是如何兴起的?
古玩行业的兴盛与古玩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古玩市场的商号,开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根据可考的札记可知,明代中叶就已经兴起;到了清代,其发展更加兴隆,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北京的古玩商,有小摊、挂货摊与古玩铺三种。小摊、挂货滩,并非是古玩专营店。这里指的古玩商号一般是指专门的古玩铺或古玩店。
六、何谓古玩商会?其源起何时?
民国期间,古玩行业有了专门的古玩商会,商会每年选举一次,会长及副会长均具备相当高的眼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群众基础。它的主要工作是对外维护本行业的信誉,处理行外、行内经营方面的纠纷,保护会员的权益,召集行内进行交流活动,对愿意公开的古玩在行内封货竞拍交易。如果商会发生有里外勾结挖掘祖坟行为的可将其除名,有违背行规、欺行霸市行为的可停止其会员资格,并公开告示其他会员不与其进行交往和交易。由于商会能够保护经营者的利益,有能力制止行内的歪风邪气,因而得到了会员的拥护和支持。现在古玩界依然存在古玩商会。
古玩入门收藏七难
一难:很难找到入门老师
很多人觉得,自学就能将古玩行的知识全部学到。但在古玩领域,看书学习只能从理论上简单地了解一些古董的名称、年代、用途。如果要进行实际的收藏,通过看书的学习方式是绝对学不会的。深入古玩行惟一的方法,是经行家指导入门然后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经过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成熟。
在古玩领域中,古玩商人看的多、经手多、买卖的多。在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古玩商是古玩界中鉴别眼力最好的群体。但是一般内行的商家,第一不给别人鉴定,第二不带学生,这便给刚入门或者想寻找老师学习收藏的人造成一定的难度。
虽然没有行家或老师引导也能够逐步入门,但是所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代价是十分高昂的,在入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走很多弯路。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放下身价抱着虚心的态度,寻找愿意帮助和引导入行的老师。
二难:很难看到真古玩
对于入门者来说,虽然看了大量的书并且经常实践,但在实践中所看到的古玩大部分是赝品,很少有机会能看到真品。
由于没有学习和确认真古玩的机会,一般人只能在地摊市场中进行实践,而地摊上绝大部分是一些伪品破烂。初学者本身不具备相应的识别能力,只能根据自身的感觉盲目无助地进行摸索实践。这种没有针对性和目的的实践,永远也不会真正地帮助您进入收藏领域。
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必须找到能够实实在在看到古玩真品的机会,并且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识别,从而掌握真品的特征。要想看到真品,除了馆藏实物,便是通过行家或商家之手来了解真品了。
因为一般来说,真古玩都控制在行家、商家手里,要找到学习机会就必须融入商界、广交朋友,通过上手真品来达到学习的机会和掌握真古玩的目的。
三难:真正有悟性的人少
前辈们经常讲,认识古玩要有悟性,有了悟性一点即通,没有悟性一辈子也不入门。
对悟性的解剖,实际上指的是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如果具备了综合素质,当行家讲解时便能够很快地理解,而理解能力的快慢决定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对古玩的真伪鉴别,如果想从实质上认识古玩的真伪,就需要懂得材料学、工艺学以及其他科技领域的基本常识,有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够进行鉴别,才能从理论上认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也许您会说,在古玩领域也有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为什么几年后也懂得古玩了?实际上这部分人是通过多年的实践,从感觉意识方面掌握了一些辨伪要领,但他们多数只能识别不能解释。同时也只能凭经验大概进行真伪的判断,不讲理由也不讲证据。能够做到辨伪,是依靠文化、依靠科技理论所产生的悟性。一些人能够掌握某些辨伪经验,是在金钱利益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知识是浅薄的、有局限性的。
四难:古玩鉴别很复杂
古玩鉴别难在它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民间流散的和在古玩市场上流通的,从来没见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数量特别多,有的甚至连博物馆也没有,资料中都没有记载。
因此没有对照器物,同时也不知何时、何地出土,对这类古董很难进行论证,鉴别起来也很复杂。
五难:很难分清谁是真正的行家
对于初入收藏领域的人,难在找不到真正的明白人,更分不清哪些人是真正的行家,哪些人是假行家。这对投资收藏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收藏的成败。
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识别行家的真假要经过对真假古董混合后筛选的测试,真行家能够进行真伪理论答辩,能够被市场所接受。
六难:很难学尽古玩行规矩或习惯
无论是经营古玩还是收藏古玩,只要进入古玩界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习惯,否则便进不了真正的古玩圈,也就少有机会上手真正的古玩,更无法进行专业的古玩交易。
要学习古玩行里的规矩,关键靠积累,多看、多听、多向行家讨教。而古玩行的规矩习惯又特别多,很难说能够学尽所有,所以即使是入行几十年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完全吃透了古玩行的规矩。
七难:很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古玩商和收藏者来说,这最后一难最难控制,那就是心态。高超的行家也不可避免地打眼看错。但是有些行家打眼不是技术问题,并不是不懂得真假,而是当时的心态不正确。这种不正确心态的表现主要是:
第一,看到好、少、精、奇、绝的古玩不冷静,出于爱好,看到好的便容易欣喜若狂,失去自制力。
第二,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古玩是能赚大钱的,从而失去理智,利欲熏心,而事后心态逐渐平和以后便发现当时没有做到仔细考察、认真研究,买到了伪品。
古玩收藏常识
首先,应该对古玩收藏活动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误解,摆正心态。为什么古玩收藏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除了收藏活动给人们带来文化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看重它的投资赚钱,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在收藏界的确盛传着不少依靠投机或投资买卖,拾漏捡遗而一本万利,获益丰厚的佳话美谈。不幸的是人们只看到这些表面赚钱的热闹现象,而没有去深入探究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赚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功赚钱案例,不仅引起了人们来参与古玩买卖的兴趣,并且使人们对古玩收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片面认识,错误地以为买卖古玩可以获利保值,从而盲目地,在没有了解掌握必备知识的情况下草率购买。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许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因为轻率购买而上当受骗、血本无归。古玩收藏是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活动。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它没有捷径可走。真正有心从事收藏活动的人士,只有潜心研究鉴赏知识,了解市场动态、行情,才能懂得对繁杂的古旧物品有所甄别取弃,才能侥幸少花冤枉的学费。所以搞收藏切忌短视盲目,唯利是图,应该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个人投资理财仅为其次。这样心态平和心理健康地从事收藏活动或许在经济回报上会给你意外的惊喜[1]。
其次,应该注意到进行古玩收藏活动与任何投资活动一样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其中最基本的包括政策法规的风险,操作失误的风险和套利的风险。
政策法规的风险。文物商品是特殊商品,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的。虽然它制定距今20年,有些具体相关内容已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人大也正在加紧进行文物法的修正工作),但它毕竟是国家现行的法典。它对馆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都有具体的界定,尤其是对文物的收藏和流通所作出的相关具体规定,应引起市场参与者的重视。例如《文物保护法》明令禁止买卖出土文物,地下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但这一条被许多人视而不见。尽管有的出土文物经济价值不大,买卖价钱相当低廉,但这事情的严肃性不属于经济范畴。
操作失误的风险。就一般的古玩收藏爱好者而言,操作失误是指以真品的价格买了仿造品,或是以高出市场的价格买了真品。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可能随着需求的变化,获得某些补偿、回报。而前者却只能使你亏损,回本无望。古玩收藏作为理财手段,具体由专业人士操作,在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尚且难免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供需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回报预期无法兑现,更何况不具有专业鉴赏知识,对市场操作认识肤浅的爱好者,参与买卖古玩操作失误的风险就尤其明显了。
套利的风险。客观地讲,古玩市场毕竟是一个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场。买与卖者之间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较大程度上都要看参与者对市场的参与和认知程度。
再就是怎样尽量避免少犯错误。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历练下,操作行为不得不谨小慎微。然而为什么不论经验丰富的行家,还是初入门槛的爱好者,都难免买错物件呢?缘皆因于“信”字。这里既有专业鉴赏能力的原因,又有鉴赏能力之外的原因。行家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丰富而过于自信,跟着感觉走,偶有闪失。爱好者鉴于鉴赏能力的不够,求“专家、朋友”帮助为其掌眼,因而轻信“专家朋友”的意见。亦或轻信售物人讲的诱惑故事,甚至轻信某些店堂的招牌。须知“专家”也有不在状态的时候,“朋友”也会碍于情面需要,需做人际应酬。某些国营店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挤压下,“诚信待客、信誉为本”的经营宗旨也有扭曲变味的时候。另一个鉴赏能力之外的诱因是拾漏捡遗的心理。试想每个人都梦想能遇到以低廉的价钱,买到高价值的物品,进而获利的机遇。这种事情现实吗?尤其是在全民藏宝收宝致富意识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某天当一位农民装扮的人向你诉说手中能值好多钱的某朝代物件,而他宁愿把能赚大钱的机会便宜地转让给你时;亦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倾说自己多年收藏的喜悦,苦于儿女不喜好、不愿继承,如今愿意优惠转让多年珍藏给你这位知音时,你会相信有这样的幸事眷顾吗?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