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之狐蝠
蝙蝠作为唯一一个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它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是什么呢?学习啦小编跟大家一起来看看。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之狐蝠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称狐蝠。日间成群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觅食野果、花蕊,对果园危害极大。每胎1仔,冬季隐藏于洞穴中冬眠。在中国云南分布有莱氏狐蝠(Pteropus lylei),在台湾则有台湾狐蝠(Pteropusdasymallus)
外形特征
狐蝠科成员以大眼睛、狐脸、短尾或无尾、耳朵结构简单、口鼻部较长为特征。一般体型较大,但有些种类很小,体长只有5~40厘米,最小的体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达900克。狐蝠属,股间膜不发达,仅沿后肢留存很狭的一条边缘;第1、2指都有爪,[2] 且呈一定程度的游离状(个别种类例外);耳壳简单,卵圆形,耳缘联成圆圈,无耳屏和对耳屏;眼发达,视觉良好;头骨吻部较长,腭部后缘超出臼齿,臼齿齿冠平坦,中央具横沟,适于软质食物;舌很发达,食花粉、花蜜的种类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远。狐蝠科成员的总体外形多比较接近,但体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的成员如狐蝠属(Pteropus)的大型种类体长超过40厘米,翼展超过1.5米,体重超过1公斤;而小型的无花果果蝠属(Syconycteris)的成员体长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体重不及20克。二者虽然大小差别甚大,但无花果果蝠看上去颇似小型的狐蝠。
地理分布
其中,种类较珍贵的琉球狐蝠分布于中国琉球群岛和九州南部等地,以及我国的台湾。台湾的亚种(P. d.formosus)为台湾特有,且为台湾翼手类中唯一的食果蝠。分布记录包括台湾的花莲、台东、高雄、兰屿和绿岛,据报道,现仅见于绿岛、花莲及宜兰。
生活习性
狐蝠科成员均为植食性,其中大型的种类多以果实为食,小型种类主要食花蜜 。它是夜行性动物,清晨及黄昏为其活动高峰时间,常远距离飞行觅食。其主要靠嗅觉发现食物,仅棕果蝠等少数属有超声定位功能。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独栖。终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间,翌年2月产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饲养条件下可活20年。
最大蝙蝠或许6年内灭绝
休息的狐蝠北京时间2009年8月2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生活在东南亚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狐蝠将在几年之内走向灭绝。他们表示,如果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滥捕滥杀,生活在马来西亚西部的狐蝠最快将在6年内灭绝。在马来西亚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人们捕杀狐蝠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果腹和进行比赛。当地人同样认为,狐蝠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马来西亚半岛每年被合法捕杀的狐蝠数量估计在2.2万只左右。非法捕杀的数量现在仍旧是一个未知数。研究人员对这一地区的33个狐蝠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将狐蝠数量与马来西亚政府颁发的猎捕证数量进行比较,并利用卫星发射器对狐蝠活动进行跟踪。结果发现,狐蝠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之间长达数百公里的区域内活动。对这些数据进行的电脑分析显示,人类的捕杀已达到狐蝠无法承受的程度,虽然根据最为乐观的估计,东南亚地区的狐蝠数量为50万只。研究显示,在不考虑为保护农业生产进行的合法捕杀以及自然淘汰这些因素,这种蝙蝠可能在6至81年内灭绝。研究领导人、自然基金会动物流行病学家乔纳森·爱波斯坦博士表示:“我们的模型显示,2002年至2005年马来西亚半岛的捕杀活动已达到狐蝠无法承受的程度,致使当地Pteropus vampyrus的生存岌岌可危。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蝙蝠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迁移,通过它们的活动区域对其生存状态进行评估,对寻找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发生在泰国或印度尼西亚的捕杀对狐蝠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可能加速狐蝠家族的消亡。”
爱波斯坦等人的研究发现,刊登在26日的英国生态学会《应用生态学杂志》上。爱波斯坦及其同事建议,至少应颁布临时禁捕令,以帮助恢复狐蝠数量。根据这项研究,马来西亚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部门正重新审查其有关捕杀狐蝠的政策。爱波斯坦等人的研究显示,狐蝠每晚最远飞行60公里寻找食物,在栖息地之间的飞行距离更是达到数百公里。在热带雨林地区,狐蝠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和传粉者。除了沙捞越和婆罗洲外,马来西亚的所有州均对捕杀狐蝠开绿灯。在泰国,捕杀狐蝠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印度尼西亚,这种蝙蝠更是不受保护。爱波斯坦说:“我们的研究显示,与其它迁移动物一样,狐蝠也需要迁移区制定相关管理计划对其进行全面保护。”
狐蝠可能携带埃博拉病毒
新的研究表明,狐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尤其是在中非居民有捕食狐蝠传统的情况下。自1976年首次记录的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爆发以来,研究者们一直不能确定这种病原体的野生宿主。在这次研究中,来自加蓬民权国际医学中心的Eric M. Leroy博士及其同事们描述了在三种狐蝠中存在无症状隐性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情况。正如《自然》杂志的报道,最近在加蓬和刚果共和国的人和大猩猩间发生了埃博拉病毒爆发,研究者们在此期间收集了超过1000只小型脊椎动物,然后对其进行埃博拉病毒的检测。这些动物包括679只蝙蝠、222只鸟和129只小型陆地动物。研究者们说,在三种蝙蝠中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G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的每一种都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并覆盖发生人类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地区。“人类可以通过教育避免从狐蝠感染埃博拉病毒,因为发生爆发地区的当地居民喜欢捕食这些动物”,研究者们表达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