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高的高原
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高的高原分别是哪个?由小编来告诉你吧!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除了南极的冰雪高原外)。
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地质地貌
由于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气候
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且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矿产资源
巴西高原不仅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铁、锰、金刚石等矿藏也很丰富。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含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石英晶、云母等多种矿藏。其中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大铁矿区。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积的熔岩。
高原生活
巴西共分潮湿赤道带、潮湿热带、半潮湿热带、半干旱热带和潮湿亚热带五个气候带。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缓慢上升。然而亚马孙流域,尽管处于赤道带,但气温并不像人们相像的那样高,平均温度不超过27℃,最高气温不超过36℃。巴西利亚、圣保罗等高原城市平均气温仅19℃,气候宜人。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平均温度在16℃—20℃,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平均温度只有10℃,冬天有时还要下雪。不过巴西各地的湿度相当高,特别是在沿海地带。年降雨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潮湿赤道带的亚马孙地区年降雨量最高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节。
部分巴西人在巴西高原上生活,是因为气候好,物产丰富。巴西是欧洲人的移民国家,欧洲可以从高原上找到与他们国家类似的天气。比如南部的portoalegre是很有名的德国人聚居地。巴西最大的州圣保罗和里约都是在平原和高原交接的地方。并不完全属于平原也不完全属于高原。巴西利亚在巴西板块的中心,由原来的里约迁都到这里是出于带动全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考虑和里约治安差的综合考量。
潮湿热带地区主要是在北里奥格兰德到圣保罗州北部的沿海地区,这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巴西的大部分地区从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内地、南马托格罗索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到巴伊亚州、马拉尼昂州和塞阿拉州的内地,均属半潮湿热带气候,每年分旱季和湿季,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半干旱热带在巴西东北部,年降雨量一般低于1000毫米,而且多集中于一段时期,全年大部分时间缺雨。南回归线以南的巴西土地属潮湿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巴西与中国的季节正好相反,9月22日—12月21日为春季,12月22日—3月21日为夏季,3月22日—6月21日为秋季,6月22日—9月21日为冬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与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部分,总面积。境内面积,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
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拉雅玛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
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也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演变历史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情况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纪),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横贯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北美洲。
气候及特征
高大而浑厚的喜马拉雅山脉亘卧于青藏高原南缘,阻隔了南来的强大而潮湿的印度洋水汽,对高原面上的降水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隅,海拔较低,印度洋水汽顺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北上,并向西推进。因此,降水也由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在喜马拉雅山脉、藏东南地区和许多高大山脉地区发育着众多的现代冰川。 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因素,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冰川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都发育在高原上巨大各山系中,冰川总面积为49162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58651平方公里的83.8%,相当于亚洲山地冰川面积的40%。
青藏高原冰川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高原南半部和东部地区。昆仑山山脉冰川面积为最广,约12482平方公里,其次是喜马拉雅山脉,其面积为11055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冰川总面积的27%和24%。冰川总储量为3856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冰川储量51322亿立方米的75%,昆仑山和喜马拉雅的冰川储量分别占青藏高原冰川总储量的33.8%和25.8%。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其中包含: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塘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等。
青藏高原是中国三阶地势的最高阶,高原向南、向东、向西倾斜,成为中国长江、黄河及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国际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源于此地的河流哺育了东南亚、南亚的大片土地和人口。此外青藏高原还孕育了无数条小河,其数量之多,简直无法统计,因此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
高原的隆起,地质构造活跃,地质地貌复杂和气候类型的多样,对众多河流的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原东南部、东部和南部属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河网密度大,属常年性河流,且多为外流河。而高原西部和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河网不太发育,多为季节性的河流,且多为内流河。
湖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空气极为稀薄,气候异常寒冷。[8]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常年不化的冰川雪山、碧绿如玉的高原湖泊、蔚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白云,令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
然而,伴随青藏高原独特风光的是生命难以承受的恶劣生存环境。低温、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生活物质匮乏,加上千百年以来入藏道路遥远而艰险,使无数向往者望而却步。
湖泊众多且多连接在一起,其主要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有两种。其一是,因为冰川的侵蚀作用致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加之常年积雪融化及冰川融化而形成,另外是由于地壳活动造成地表断裂形成沟谷及洼地而形成。
青藏高原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湖泊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据统计仅青海、西藏两省区,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19个,其中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63个,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3个。全区湖泊总面积为36889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70989平方公里的52%。
湖泊根据水系特点,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两大类。其中外流湖区的湖泊235个,内流湖区的湖泊的储量5182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总储量的7077亿立方米的73.2%。
湖泊根据水化学特征,可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湖泊总水量中,淡水储量为1035亿立方米,占总储水量的12.7%,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班公错、郭扎错、鲁玛江冬错、拉昂错、玛旁雍错、昂拉仁错、扎布耶茶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错鄂、阿牙克库木湖、色林错、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羊卓雍错等。
人文条件
青藏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民间文学
藏族的民间文学种类多,题材广,内容丰富。其中,《格萨尔王传》在藏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格萨尔王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长的一部叙事英雄史诗。它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叙述了藏区一叫"岭"的部落的民族英雄格萨尔为保卫领土和人民,抗敌锄奸,降魔除妖的事迹。
此外,在藏区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还有关于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各种故事,有语言生动、幽默诙谐的《阿叩登巴的故事》和寓意深刻、委婉动人的《茶和盐的故事》等。藏族的建筑、绘画、雕塑有很高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寺庙建筑尤为精美,主殿屋顶覆以镀金铜瓦,顶端饰以宝塔、怪兽,气势雄伟;寺内雕梁画栋,台阁重叠以及壁画、木雕、石刻、彩幛、金银铜器,颜色鲜艳,造型生动,无不显示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此外,藏族在制作佩刀、马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唐卡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卷轴画,因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刺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其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数以宗教活动为主题,也反映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民族风情。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其音乐舞蹈享有盛名。藏族民歌音色多变,嘹亮宽广,富于高原气息。藏族舞蹈,风格多样:锅庄舞热情奔放,舞姿矫健;弦子舞彩袖飘飘,轻盔优雅,其中"草地锅庄"和"巴塘弦子"最为著名。藏戏则是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已有700多年历史。
主要野生动物
有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野驴等。
附近山脉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是珠穆朗玛峰属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其中包括: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