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马拉松的起源是什么_马拉松赛跑的由来

欧东艳分享

  马拉松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那么,马拉松的起源是什么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马拉松的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马拉松的起源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地处西亚、实力雄厚的波斯帝国频频向周围弱小邻国发动侵略战争。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凶狠的统治者大流士一世又派出达提斯率领了十万大军和上千艘大大小小的战船,气势凶凶地向希腊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希腊数万精兵强将开赴战场,会同当地百姓,在杰出的统帅米尔迪亚德的指挥下,对入侵者进行了英勇反击。

  但是波斯军队依仗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不断向希腊领土挺进。眼见波斯军队已进入到了希腊的军事要地马拉松镇了。它是希腊首都雅典的门户,如果此镇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希腊军民依靠熟悉的地形和炽热的爱国之情与入侵者进行了殊死较量。结果出乎波斯人的预料,庞大的波斯军队竟在小小的马拉松镇遭到了惨败。英勇的希腊人民和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马拉松镇打退了波斯侵略军,从而保卫了首都雅典,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战场上的希腊军民十分喜悦,为了最快地让这一喜讯传到首都雅典,统帅米尔迪亚德命令自己的传令兵菲迪波德斯去完成这一光荣的送信任务。

  菲迪波德斯既是统帅的传令兵,又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此时,他刚从刀光剑影的战场回来,身上受了伤,周身染着血迹。激烈的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但他感到异常疲劳,可他一接到统帅的命令,立即向首都出发了。胜利的喜悦和强烈的爱国心激励着他奋力奔跑。谁能相信这个血战刚罢的战士竟一口气跑了42千米的路程。满身血污的菲迪波德斯跑到雅典广场,高兴地喊道:“我们胜利了!”说完,这位英勇的战士、著名的飞毛腿、统帅信赖的传令兵就倒在地上了。人们围上来看时,他已停止了呼吸。菲迪波德斯实在太累了,他带着胜利的微笑永远地休息了。

  为了纪念这个爱国主义的壮举,著名法国雕塑家马克斯·克罗塞,根据这位英雄的形象,于1881年塑造了富于表现力的雕塑作品:《我们征服了》。塑像为一裸体青年,大步跑着,右手拿着桂冠,象征胜利;左手捂住胸口,表示精疲力尽。

  由于受到这个作品的感染,法国科学院院士米海尔·勃来尔在1895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光复工作开始之际,致函奥运会的发起人顾拜旦男爵,提议举行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比赛,得到了支持。于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以当年勇士以菲迪波德斯跑过的那条路线的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菲迪波德斯用马拉松赛跑创造了一种令后人永远难以忘却的通信方式。马拉松赛跑的距离在开始几届奥运会上一直没有统一,曾为40千米、40.26千米……直到1024年举行第八届奥运会时,人们重新测量了从马拉松镇到雅典中央广场的距离,才正式定为42.195千米。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习惯地把一些超乎人们寻常精力的,长时间、长距离、超水平的各种体育比赛也冠以“马拉松”之名。

  马拉松比赛规则

  马拉松比赛原本马拉松比赛不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但国际田联(IAAF)为了刺激公路比赛的发展,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设立马拉松、竞走等公路比赛的世界纪录。

  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不能随便喝水。

  42.192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也会从路边的小桌子或者是路边站立的人手中接过来一些水。而这饮用水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的。

  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可以说,“水”是马拉松比赛中规定最为严格的部分。除此之外,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沿正确的路线比赛即可,如有特殊原因,还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离开赛跑路线,但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

  马拉松身体条件

  (一)身材不高、体重较小并非是不利条件

  马拉松选手的身材,一般比其他竞赛项目的选手身材低矮一些。

  (二)胸围指数要大

  胸围指数=(胸围/身高)*100%,

  胸围指数大就是意味着位于胸腔中的心脏和肺脏非常发达,因此可以认为,天生胸围指数大,从身材上来说是适合做马拉松选手的天赋条件之一。

  (三)超群的呼吸循环系统

  身高、体重、胸围指数是外观特征,但马拉松选手在适应性上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呼吸循环系统,即肺、心脏的机能。

  (四)肺活量与体重比要大

  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肺活量/体重)*100%,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天生较高的人适合从事长距离跑项目。这种结论对于选手是否适合跑马拉松也是适用的。

  关于肺活量,安静时人体出入肺脏的空气量约为400ml(一次呼吸量),在此基础上再努力猛吸,还可再吸入约1700ml(预备吸气量),而在呼出之后还可更进一步呼出1600ml(预备呼气量)。肺活量就是这些项目的总和,

  肺活量= 一次呼吸量 + 预备吸气量 + 预备呼气量。

  肺活量虽然不能直接表示呼吸机能,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肺活量大是有利的。普通成年男子的肺活量为3000-4000ml,成年女子为2000-3000ml。田径选手中投掷选手的肺活量特别大,有的超过6000ml。

  (五)强健的肠胃和肝脏

  在马拉松训练和比赛中要消耗很大的能量,为了补充能量需要有很好的消化食物的机能,强健的肠胃是非常有利的。在人们吸收的营养成分中。糖质(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解为糖原,并储存于肝脏和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中,在运动中首先消耗肌肉内的能源,其次储存于肝脏中的糖原将通过血液给予补充。

  对于马拉松选手来说,能源的储存能力和补充能力强是极为重要的。肠胃的优劣也许先天的因素居多,但是能源储存和补充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

  马拉松运动技巧

  马拉松跑的技术,大致和长跑技术相似。由于它的距离长,并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进行,因此,在技术上还有些特点。

  在跑时,上体微向前倾或正直。后蹬的力量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比较低。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长跑小些。脚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并且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时应柔和而有弹性,腿应很好的弯屈、缓冲。两臂的摆动要自然,幅度不要过大。

  在加速跑、终点冲刺和 上坡跑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的摆动,有利于跑速的提高。步长与步子的频率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并根据途中地形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用比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节奏要和跑速相适应,呼气有适宜的深度沿斜坡向上跑时,身体应前倾些,步长可缩短,步频应加快,两臂要积极摆动,用前脚掌落地。顺斜坡往下跑时,步长可稍大些,可用全脚掌或脚跟着地(坡度较陡时),上体稍后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适宜的步长与步频)。在公路上跑时,应该跑路面的平坦处(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马拉松跑的动作要协调、省力,跑速要均匀,要善于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变跑的动作。马拉松跑的运动量非常大,跑时必须注意的技术和节省体力,动作的节奏要合适,肌肉在不活动时要充分放松,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要反复地体会动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术,以求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


看过“马拉松的起源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体育运动项目的介绍

2.马拉松比赛的来源是什么

3.马拉松赛跑起源于什么

4.田径运动项目有哪些

5.跳高的起源是怎样的

    30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