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潜水时间最长的海豚

巩诗3分享

 世界上潜水时间最长的海豚大家知道是什么海豚吗?下面让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

  海豚知识科普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

  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百分之一点七。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的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很多,海豚与人玩耍、媳戏的报道也常有所闻,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70年代,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花了3年时间,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把动物的“语言”或“方言”描绘得太离奇。

  花斑喙头海豚

  花斑喙头海豚因为体色黑白,通俗名字又叫做黑白驼背豚或熊猫海豚。是个体较小的海豚,体长通常在1.2-1.8米间。喙颇尖,与额部界限不清。身体的花纹极似熊猫,头部黑色,背鳍至尾鳍间黑色,此二黑色区间为白色,除肛门和生殖裂周围黑色外,其余白色,鳍肢后缘以前是黑色,但喉区有卵形白斑,尾鳍和尾柄下面黑色。能潜水近200米深。食性很广,包括磷虾、乌贼和鱼类,但不吃大型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大西洋西南、印度洋南部、太平洋东南部。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南极洲、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火地岛、南乔治亚岛、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属凯尔盖朗群岛等。

  生存习性

  通常1-3头为一组,社交时也有超过100头一组,组大小由占据主导地位的雄海豚控制,那些攻击性不太强的雄海豚只好委身相邻群组中。

  它们有时在领近洋流边界独自觅食,更普遍的是合作围捕,两种主要围群方法被利用,第一种类型,15或更少数量的海豚围成一个半圆,把一群鱼赶向海岸,当然,有些海豚也会暂时搁浅海滩,但搁浅者能凭借自身力量返回大海;另一种类型的集群,不涉及使用海岸作屏障。由2-6头一组合围一群鱼,海豚们轮流穿越环圈中心捕食,然后回到圈上。

  花斑喙头海豚以游泳极速而闻名。游速经常达到11-13公里/小时,它们能驾驭所有类型的波浪,会各式各样的水中腾跃技巧,如垂直起跃,还能背下腹上仰泳,以躯体为纵轴水中旋转等,因此被认作是顽皮的游泳家。在很多场合,它们被观察到一直在推动物体,像把充气内胎推上海滩或拖着水中遛圈,也有观察发现它们会浮出水面,用嘴将停在海井钻头上的鸟类推开。

  在南美洲,曾经有人观察到水中遨游的花斑喙头海豚周围有众多鸟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像其他海豚一样,他们的出现常常伴随盘旋头顶的成群海鸟(一般是燕鸥)。人们喜欢把它们与皮氏斑纹海豚联系在一起,比如长时间的结伴而游,类似的捕食区,乘着同样的大浪嬉戏,当然,它们还常和南海狮交往。

  形态特征

  喙颇尖,与额部界限不清。身体的花 纹极似熊猫,头部黑色,背鳍至尾鳍间黑色,此二黑色区间为白色,除肛门和生殖裂周围黑色外,其余白色,鳍肢后缘以前是黑色,但喉区有卵形白斑,尾鳍和尾柄下面黑色。这种体色可起伪装作用,潜水中的海豚身体象分成了两部分,可以迷惑虎鲸或其他敌害,这种体色在从南极漂来的浮冰中间觅食是最为成功的。背鳍基底上,上端带圆形,整个背鳍向后呈伏卧状,位于体中略后。鳍肢近长圆形,尾鳍后缘半月形,中央的缺刻较浅。上、下颌都是左右有齿29~30枚。齿小而尖。一般体长1.6米,重50公斤。

  栖息环境

  喜欢浅海环境,栖息于沿海岸线的港口、海湾及河口,水温通常为1-16摄氏度的寒冷浅水区。大多数目击事件发生在沿海港湾和宽浅大陆架等潮汐变化大的地方,而那些远离海岸,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很难寻觅其踪迹。它们随潮流游向海岸,某些海豚甚至在水流大于15公里/小时的湍急水域活动。像出没麦哲伦海峡的同类一样,它们也常现身于狭窄水道和海藻床附近。人们认为大多数花斑喙头海豚季节性远离海岸,与冬季离岸的鱼类没有区别,凯尔盖朗群岛的喙头海豚遵循这一规律,6月至12月间极少近岸。在凯尔盖朗群岛,它们通常出现在暗礁边,而那些开阔水域、环岸线海洋带以及小岛间的保护区也能观其踪影。

  繁育状况

  花斑喙头海豚繁育期在九月和次年二月,在经历至多12个月的妊娠期后,雌海豚选择在冬季分娩,崽豚初生时,尾先于头,这样脱离母体后即能游泳。崽海豚体长0.5到0.75米,重4.5到7.3公斤,背鳍、尾鳍柔软光滑,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强化变硬。野生海豚抚幼期跨度未知,而人工圈养的海豚出生2个月后开始吃固体食物,4个月后活吃全鱼。雄性性成熟年龄一般在6-9岁,雌性5-9岁,而来自南大西洋的个体进入性成熟期的年龄比来自凯尔盖朗群岛的普遍年轻。母海豚哺乳幼崽大约9个月,期间一直关注它们的活动,幼豚也贴近母豚,顺着母亲的滑流学习游泳,当另一头雌海豚经过试图领养幼崽时,母豚的保护会及时赶到。

  种群动态

  如果不考虑实际影响,花斑喙头海豚可能是喙头海豚属数量最丰富的种群。按1988年在麦哲伦海峡北部的航空调查估算,最少有3221头花斑喙头海豚生活在该地区。对于麦哲伦海峡东部,1996年贝内加斯根据1989和1990两年初夏记录的种群密度数据,估算该地区种群规模仅为718头,这可能受计算方法和日期因素影响。在2000年,列夫库沃特对同样地区1996年夏的数据估算,其种群数量为1206头。

  2008年的调查显示,沿着整个南美海岸有大约21000头花斑喙头海豚,其中7000头在南纬42-48度之间,其余14000头在火地群岛海域。

  保护级别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7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