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哪种恐龙的脖子最长

巩诗3分享

  恐龙是出现于2.3亿年前并繁荣至今的陆生脊椎动物。非鸟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那么哪种恐龙的脖子最长呢?

  哪种恐龙的脖子最长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

  基本信息

  食性 :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分布中国蒙古

  释义:马门溪龙意为在马门溪发现的恐龙。

  分类:在1972年杨钟健与赵喜进的马门溪龙研究中,曾提到了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而在2002年,Wilson建立了峨嵋龙科(Omeisauridae)来取代马门溪龙科,并包含峨嵋龙与马门溪龙两属。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大象。

  名字来历: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 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出现在各种文献上。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 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

  物种特征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20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