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大的泥鳅
说起泥鳅,很多人都是潜意识的认为泥鳅只生活在土底,不是一种鱼类,但事实却相反。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泥鳅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鱼类,在所有的淡水鱼中,寿命算是短的。世界上最大的泥鳅有40厘米长,身体比较粗,比普通的水蛇要大许多。
作为一种淡水鱼,泥鳅的身体长长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被叫做“水中人参”,不过它只生活在亚洲,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普通泥鳅一般长十几厘米,二十厘米的泥鳅就已经算是大的了,不过在我国贵州,曾经有渔民抓到一条至今为止最大的泥鳅,身子大约长40厘米,跟一个成年人的手臂差不多长。
这只泥鳅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泥鳅了,刚被抓上来时非常有力气,总是四处乱窜,想找机会逃跑,不过还是被渔民给抓回来了。这只泥鳅身体不仅长,而且还很滑,即使两只手紧紧地握住它的身体,还是会被它挣脱,因为实在太滑了,一不小心这只泥鳅就会滑到泥巴里,一旦它回到水里,再想抓住可就难了。渔民刚刚把这条泥鳅从池塘里捕捉上来的时候,实在是惊呆了,这条泥鳅身体太长,身躯又粗,乍一看确实还挺吓人的。这个渔民把这只泥鳅带回家后,就把它放在水盆里养着,由于泥鳅太大,还换了好几次盆,最后才换上一个大容量的铁盆装这只泥鳅。
泥鳅特别好养活,比一般的鱼生命力强,即使没有水还是能顽强地活着,只要在养泥鳅的容器里放上一些泥巴,泥鳅就会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舒服地躺在盆里。
下面来简介的介绍泥鳅
泥鳅属于水栖动物,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是日本、朝鲜河东南亚诸国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可入药。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鱼类。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没有鳞,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 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被称为“水中人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一.泥鳅的价值
1.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2.功效主治
暖中益气、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调补中焦脾胃治疗痔疮。
3.附方
治疗异物鲠喉:用线捆住活泥鳅的头,将它的尾巴朝里,先放入喉中,然后将泥鳅拉出来即可。
二. 泥鳅的品种
泥鳅分为许多品种有大鳞副泥鳅,中华沙鳅,大斑花鳅,中华花鳅,长薄鳅,北方须鳅。
分布范围编辑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在中国的西部(由东往西流向,全国就只有两条这样的河流)的伊犁河里的种群也在不断的扩大,该条河流与哈萨克斯坦名湖、巴尔喀什湖相同。在赣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乡等地,泥鳅的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三.黑暗料理
香酥泥鳅
材料:泥鳅半斤,鸡蛋1个,料酒、盐、姜片若干,面粉或炸鸡粉若干、面包糠若干。
做法:1、将泥鳅养在清水盆中,多次换水,让泥鳅吐净泥水。
2、捞出泥鳅,在盆中加少许盐、料酒和几片生姜,喂0.5-1小时,让调料的味道进入泥鳅。
3、将泥鳅沥干,打散鸡蛋,将面粉、盐加入蛋液中拌匀备用,准备一些面包糠;
4、锅里热油,将泥鳅一只只夹起,在蛋液里拖一下,再裹上一层面包糠,扔到油锅里,开炸;(油有五分热就可以下锅了,太热容易焦。泥鳅个头小,一开始其实也只要炸一两分钟就好了,回炸时再翻四五下应该就行了,俺全是凭感觉)
5、全部炸好以后,再入锅回炸1分钟,装盘后撒上葱花即可。
泥鳅辣子泥
原材料:泥鳅300克、葱10克、姜5克调味料:干椒20克、盐10克、味精3克
制作过程:1、将泥鳅洗净,放入烧沸的油中炸香后,捞出沥油;
2、洗净锅,加入水,放入盐、味精,下入泥鳅煮至入味;
3、锅中加油烧热,下入干椒炒香后,加入泥鳅炒匀即可;特别提示:泥鳅必须在七成热的油温中炸,才会保持原状。
泥鳅鱼汤
配料:泥鳅鱼800g,豆腐2块,牛肉200g,葱50g,绿豆芽50g,薇菜50g,芋艿茎50g,白菜帮50g,芝麻叶50g,辣椒酱,大酱5大勺,清酱6大勺,胡椒面1小勺
操作:1、熬肉酱汤,并以辣椒酱调味,把整块豆腐放进去,再放泥鳅鱼时,因汤热随即游进豆腐里。
2、熬一会儿,放生姜和青椒并放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