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飞鸟是什么鸟
飞鸟中战斗机,学习啦小编给你科普下。
世界最大的飞鸟是什么鸟
信天翁(英文名:Short-tailed Albatross),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共4属21种。信天翁分别分布在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岛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有17种);北太平洋(3种)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秘鲁外海(1种)。信天翁种类包括:阿岛信天翁、皇信天翁、漂泊信天翁、黑脚信天翁、黑背信天翁、加岛信天翁、短尾信天翁、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黄鼻信天翁、黑眉信天翁、新西兰信天翁、灰头信天翁等。
长从Thalassarche属的68~93厘米至Diomedea属的110~135厘米;翼展从178~256厘米至250~350厘米(同样以上述两属为参照)。
白色,翼尖深色;雌鸟白色,眉、背、翼正面和尾为深色。
大部分筑一土坑,衬以羽毛和草;热带种类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不筑巢。
一窝单卵,白色。孵化期65~79天。
饮食:乌贼、鱼、甲壳类、渔船废物。
短尾信天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为鹱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别名海燕,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94~95cm,身体白色,头和颈缀有黄色,初级飞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红色,脚暗色。在行为上相比短尾信天翁不接近船只,而黑脚信天翁喜欢接近和跟随船只。
短尾信天翁常年生活在海上,繁殖期间居住于海岛或岩壁上,为居留性鸟类,不迁徙。主要以海水表层的小型软体动物、鱼类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一般在水面觅食。分布于北太平洋和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中国钓鱼台群岛有分布。繁殖期10~12月,常成对集中在一起营群巢,每次产1枚卵,孵化期和育雏期长,幼鸟有喷吐胃液防御天敌的特殊本领,寿命长,可达40~60年。
由于人类利用、渔业误捕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其种群数量稀少,2009年估计不超过3000只,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信天翁的分布非常明显,这与南极洲和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亚南端之间的海洋带受风影响有关。南纬45~70°集中了数目最多的个体和种类,但它们也在南半球的温带水域繁殖,同时少数种类的分布区域进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和厄瓜多尔外海的拉普拉塔岛上的加岛信天翁在赤道处繁殖,那里的气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响。
而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台湾外海的岛屿上)、西北太平洋的黑脚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岛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没有信天翁繁殖――尽管在180万年~1万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尽管人们知道那些误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数已存活了数十年。造成今天信天翁在北大西洋没有种群的原因很可能是后更新世的扩散现象没有在那里发生。
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有17种);北太平洋(3种)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秘鲁外海(1种)。
栖息地是海洋。信天翁是14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它们在岸上表现得十分驯顺,因此,许多信天翁又俗称“呆鸥”或“笨鸟”。信天翁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也像其他鸟一样,能喝海水。通常以乌贼为食,也常跟随海船吃船上的剩食。信天翁仅在繁殖时才成群地登上远离大陆的海岛。在那里,成群或成对从事交配行为,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随着大声鸣叫。每窝产一枚大白卵,产在地面上或简易堆起的巢里。亲鸟轮流孵卵。幼雏成长很慢,尤其是大型种类者;幼雏孵出后3~10个月才长齐飞羽,之后在海上渡过5~10年,在到陆地配对前,换过几次羽。信天翁寿命很长,是仅有的能活到老死的鸟类之一。海员一度对它们颇为敬畏,认为杀死信天翁会带来厄运。
过去,迷信的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灵再现因此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必会招来横祸。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诗篇《古代水手的诗韵》正是叙述了在一只信天翁被枪杀后灾难是如何降临到一艘船上的。然而,即便如此,许多19世纪的水手仍热衷于捕食这种鸟类来丰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单调乏味的饮食,并将它们的脚折入烟袋中,将翅膀的骨头放进烟管里。
信天翁“Albatrosss”这个词从葡萄牙语“Alcatraz”一词发展而来,最初用于指任何一种大型的海鸟;很明显,这个葡萄牙词源于阿拉伯语“al-cadous”,指鹈鹕。信天翁区别于本目(鹱形目)其他科鸟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管状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别在喙基部的两侧,而非聚合在喙基顶部。信天翁科下分为4个属:“Diomedea”属,即“大信天翁”,包括6个种类,平均翼展达3米;“Thalassarche ”属,有9个相对较小的种,通常被称为“Mollymauks”(源于荷兰语“Mollemok”,最初指臭鸥);“Phoebastria”属,包括4个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种类;以及由一身深色的乌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组成的“Phoebetria”属,具有相对较长的翅膀。通过分子分析,得到承认的信天翁种类已由14种增至21种。
阿岛信天翁和新西兰信天翁两个种类被列为极危种,另有两个濒危种,13个易危种。
生活规律
属夜间活动。善于飞翔、游泳,在陆地上也能行走。休息:海面上,繁殖期在岸边、岛屿等陆地隐蔽处。肉食性。以鱼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他们不能在空中飞翔时捕获猎物,也不能浅入水下捕食,觅食活动都是在水面上进行。警觉性较高,孤独而安静,单独或成对活动。
【繁殖】繁殖期为10~12月。在岸边、岛屿的岩石上营巢,巢非常简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湿地,用枯草、苔藓和泥土筑成。每窝产卵1枚,孵化期为75~82天。
【成长】幼鸟需要亲鸟精心地养育,亲鸟以反刍出来的食物,来饲养幼鸟。幼鸟出生时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绒毛,绒毛脱掉后成为长着一层蜷曲浓毛的幼鸟。待到幼鸟全身开始变为白色的时候,亲鸟就飞去,只留下幼鸟们依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约经过270多天以后,幼鸟可以独立学飞乘风起飞,到大海上空生活。性成熟约需9~12年。
【寿命】短尾信天翁可以活到40~60年。它们可以在海上飞5年之后才回到它出生的岛屿陆地。配对为终身,一般在6岁时开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个地方见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筑巢。一对只下一个蛋,父母轮流孵蛋,约65天孵出。5月底6月初,小鸟几乎长成的时候,父母抛弃鸟巢和小鸟。小鸟会很快自己练习成功飞翔。
【种群现状】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鸟,曾繁殖于澎湖列岛。1887年到1932年之间,因为它们的白色羽毛遭到过分猎捕,曾经降低到50只鸟。1960年代开始保护之后,恢复到500~1000只左右,其中大约180只成年。那时所有的短尾信天翁都只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小火山岛。这个岛上是活火山,曾经在1902年爆发,杀死所有当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岛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浆下面。后来日本动物保护学家为信天翁在岛上种草,也开始计划如何帮助它们移居到其它地区。
1979年,在中国钓鱼岛发现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确定它们在那里繁殖。1991年,岛上有75只,其中有15对成年。
1940年代,一对年轻的短尾信天翁曾经在美国中岛出现,直到1960年还见到。曾经发现有一对在中岛下了一个蛋,但是没有孵出小鸟。到1980年代,美国加州也开始见到短尾信天翁。
【保护级别】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国红皮书等级:e、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濒危原因】1、为获取其羽毛而过度猎捕。2、人类用来捕捉鱼类的钓鱼线,加起来长达130多公里,上面有成千上万安著诱饵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鱼类时,常误被子勾住而被淹死。3、海洋污染,影响了其栖息地,食物减少。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饮食
从跟随船只的习性就不难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们的饮食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份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猎捕这些食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深度达6米(灰头信天翁),甚至最深可达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时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浮到水面上来。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劝服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摄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种类而异,而这对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求偶
信天翁求爱时,嘴里不停地唱着“咕咕”的歌声,同时非常有绅士风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弯腰鞠躬。尤其喜欢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们的爱侣展示其优美的曲线。
信天翁寿命相当长,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接下来的几年内它们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岸来寻求未来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对于漂泊信天翁而言,一次离婚会导致它们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群居营巢,有时成千上万对配偶将巢筑在一块,只有Phoebetria属的两个种类主要在悬崖的岩脊上单独营巢。有几个种类的巢为一个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筑成,非常大,成鸟爬上去都有困难。而热带的信天翁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根本不筑巢,它们将卵置于足部四处游荡。雄鸟在繁殖期开始时先来到群居地,然后在雌鸟加入后进行交配。
孵卵任务由双方共同承担,一般为几天轮换一次。整个孵化期约为65天(为较小的种类)~79天(皇信天翁)。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黑脚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离巢30米的周围踱步,寻找阴凉处,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立即冲回巢中。成鸟会在岸上逗留足够长的时间来辨认雏鸟,喂给它们未消化的海洋动物肉和消化猎物所产生的富含脂类的油。
雏期间,有些种类的亲鸟双方轮流到遥远的捕食区域去觅食,短则1~3天,长则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鸟往往会比雌鸟飞到更远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对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风雨更多的恶劣天气。故漂泊信天翁的雄鸟无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鸟更高的翼负载(体重与翼面积之比)。
信天翁长齐飞羽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黄鼻信天翁)~278天(漂泊信天翁)不等。故最长的留巢期也出现在后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内长达356天,也就意味着漂泊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为每次繁殖后都必然有一个换羽期。事实上,已知至少有9个种类为两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和灰头信天翁。
人们曾一度以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飞行或多或少都是漫无目的。然而,附于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现代传感器显示情况并非如此,而似乎是个体会朝海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光。
一年只产卵一个,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专门负责孵卵,雄的专门在巢外负责警卫,孵卵需75~82天。
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于在孤立的海岛上,没有天敌,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保护良好。但自从被水手船员发现后,便蒙受了巨大损失:蛋被攫取,成鸟被害。而随着羽毛被用于人类服装和寝具的制造后,它们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短尾信天翁便因人类征集它们的羽毛而几近灭绝:数十万只鸟被捕杀,种类的繁殖行为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20世纪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这一种类得以生存下来是因为那些未成鸟当时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游荡,相对比较安全,后来它们按既定航线回来,从而“拯救”了整个种族。自1954年恢复繁殖以来,日本南鸟岛上的短尾信天翁数量出现了缓慢的回升,其中一个主要繁殖群的规模达到了约200对。黑背信天翁则由于太平洋中北部岛屿中途岛成为美国的空军基地而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鸟类在军事基地和机场跑道周围营巢,结果很多与天线和飞机相撞而死。
而信天翁在海上面临着更多暗中的危险。除了漏油和化学污染物带来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胁来自人类的捕鱼活动。尽管如今刺网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谓的“延绳法”则被广泛用于捕捞海底的鱼类如智利鲈鱼以及中层水域的鱼类如金枪鱼。仅一条捕捞金枪鱼的延绳就长达100千米。延绳布好后,铒钩从渔船的船首会散开去。而对于这种诱惑,信天翁恰恰是难以抗拒。它们吞下了诱饵,结果被钩住了,随后被延绳拖入水中,最终数小时后被捕鱼者连同其他猎物一起拉上来。每年有多达44,000只信天翁就这样遇害,从而导致了南部洋区部分种类数量的减少。
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种威胁,如在夜间布绳。同时,国际组织正在积极说服有关国家和渔船队采取对信天翁无害的捕鱼办法。然而,随着全世界的捕捞船队进一步开发南部海域,一种新的威胁摆在了面前,即人类有可能与信天翁及别的动物直接争夺磷虾、乌贼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那么势必将影响它们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