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大的官是什么
明朝最大的官是什么
答:朱元璋时期是丞相。但是因为胡惟庸案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在这之后就应该是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不过从朱棣开始设立内阁后,实际权力最大的逐步变为内阁首辅。不过这些都仅仅限于文官编制。请大家注意的是,明朝在一些时期宦官的权力也极大。因此司礼监掌印太监(如刘瑾,王振)和东厂的BOSS(魏宗贤)在有时也是权力最大的官员。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百政的官员。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汉朝,辅佐君主的最高官吏。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通过胡惟庸一案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内阁首辅:
首辅是明朝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洪武三十年(1380)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至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朝开始设立了一个类似于皇帝秘书的一个机构,始称内阁,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内阁首辅由首席大学士担任。
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务,随之内阁的权力逐渐扩大并置于六部之上,成为了国家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枢,掌管着国家政府机构的行政权,由于内阁只掌政权不掌军权,所以内阁实质上就是国家文官集团的代表,到明朝中后期,其行政权力大到可以对抗皇权。内阁首辅虽受命于皇帝,但其也成为了除皇帝以外的国家政府行政权的最高掌控者,亦被称之为“首揆”或“元辅”。[1]
因为明朝采用内阁制和军制的分离的政权体系,使得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极为稳定的一个朝代,从未发生过政权内部的戡乱事件。若放到现代,明朝的内阁制则有点像现在的君主立宪。而内阁的职能则类似于我国的国务院,内阁首辅则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太监职位,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事实上,几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