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中最小的是哪种
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蟹虾科,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其中Cambarellus属的种类个体最小,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g;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Procambams,螯虾属Cambarus,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onectes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
世界上最小的龙虾---------龙角虾
龙虾的简介:
【拉丁文学名】:Pro-cambarusClarkii(Cirard)
【英文名】: RedSwamp Crayfish 或 Red Swamp Crawfish
【中文名】: 又称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 【分类】: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简介】 我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形态特征】 (1)外形 体形较大呈圆筒状,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 (2)附肢 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栖息习性】 ①底栖 龙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该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②趋水 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③好斗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 幼体的再生能力强,损失部分在第2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几次蜕皮后就会恢复,不过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 ④掘洞 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第一,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对35例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大丰龙虾试验池甲,放入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第二,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较集中于水草茂盛处。 第三,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最小的龙虾:
世界上最小的龙虾为:龙角虾,总体的长度为: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