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古时候的长安和现在的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_古代长安与现代西安的关系

淑娟分享

2020年七夕节到来,七夕特别节目“十二时辰长安秀”活动将在古城西安正式拉开帷幕。那么你知道长安与西安的关系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时候的长安和现在的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_古代长安与现代西安的关系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jpg

古时候的长安和现在的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

不是的,现在人说的长安,泛指长安县。古时候的长安,说的是现在的西安,也就是城墙以内的地方。

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西安府开始,西安和长安就是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关系!民国之前,西安为府,长安为县;建国后,西安为市,长安先为县,后为区,两者是不同的行政级别。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长安改为西安这一说法!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但现代的长安并非现代的西安。

要理清古代长安和西安的关系,得先了解古代的行政区划级别,就以清代为例子吧,清代实行省、府、县三级体制。所以,在清末西安和长安的关系是这样的:中央——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

这里再说一下”府“和”县“的关系。明清两代,一个府管辖数个县,府城会落在其中的某一个县,这个县就是“府县同城”,又叫附郭县。截止大清被推翻了之前,西安府下辖15县1散州1散厅:长安县、咸宁县、临潼县、高陵县、蓝田县、鄠县、盩厔县、咸阳县、兴平县、泾阳县、三原县、富平县、礼泉县、渭南县、同官县、耀州、孝义厅、宁陕厅。

西安是府,长安是县。西安府管辖数个县,西安府的衙门驻地在长安县县城,当然长安县的驻地也在长安县县城,所以两个级别的行政机关都挤在一座城里(当然,陕西省的驻地也在长安县县城)。那么,久而久之,人们既可以用长安县来指代那做城池,也可以用西安府来指代那做城池。

民国之后,为了精简行政机关,决定实行省、县二级行政体制(当然,县下面还有乡镇,不提了),撤掉了府这一级别的行政区划而保留县级,就是自然而然非常合理的事情了。那么,既然撤掉了“西安府”,保留“长安县”,为什么“西安”之名保留到今天,“长安”之名又哪去了???

这里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市”。

首先,设立“市”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让“府”换个马甲继续存在(当然,如今确实成了“府”的2.0版),而是为把那先发达的、先进的地方单独画出来便于管理。“西安府”没了之后,“长安县”依旧存在。但是呢,因为长安县的县城是千朝百代的古都、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人财物,所以,为了便于城市发展,便把县城从长安县的管辖范围内单独划出来,成立“西安市”,西安市终于诞生了。

而长安县呢,当然不只有县城那一块儿地方,还有广大的乡镇。所以,长安县就把县政府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老县城南边,建立新的县城。这样,民国之后,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西安”和“长安”同现:

中央——省——市(民国——陕西省——西安市)

中央——省——县(民国——陕西省——长安县)

此时,西安市和长安县是两个互不相关的行政单位,在地域上没有重合,也不存在谁管辖谁的问题,长期并存。

但是,问题又来了!你想想啊,西安市就是从长安县县城那划出来的屁大点儿的地方,完了还积聚大量的人财物,没有广袤的农田、河流、矿山,城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工厂哪儿来的矿产?所以,建国之后,为了优先保证大城市的发展,比如供应粮食蔬菜食品水源矿产等,逐渐实行了“市管县”体制,也就开始了“市”管(ya)理(zha)周边“县”的历史。这样,包括长安县、户县、周至县等等一批县又划回到西安市的下面,接受县西安市的领导。至此,终于形成了你所理解的“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再后来啊,就简单很多了。西安市越发展越壮大,底盘不够用,就把下辖的长安县撤县改区,使得长安成为西安的下辖区。所以,你去了西安市,发现有长安区这么古雅的地名,不要惊讶哦!所以说,现代的长安并非现代的西安。

顺便提一下,中国这种将“市”从“县”划出来的体制很特别,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国外,县的级别都是在市之上,日本就不用说了,爱知县下面管辖名古屋。在美国呢,华州有个金县King County。毕竟,县的范围要比城市大很多嘛。

扩展资料: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寓意着长治久安,这么好的名字,为何要改叫西安?有何典故?

1、万国来朝在长安

长安自西周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选择定都在此,它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一座在全球范围内都影响力都非常巨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以府为行政区划,其内辖二十二县,分别是长安县、万年县、新丰、渭 南、郑、华阴、蓝田、鄂、整屋、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 宜君、同官、华原、富平、栎阳、高陵县。

长安最鼎盛时人口达180多万人,每年来往的留学生、商人、使者数以万计,王维在诗词中如此描绘长安万国来朝时热闹的景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关于长安城有多壮观,《西安晚报》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城池建设得非常宏伟,面积达87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古罗马城也只是它的五分之一。

那么,长安这么好听的名字,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西安这个称呼的呢?

2、长安——奉元路——西安路

说起来,长安这座城市经历了许多它这个年龄,不应该经受的负担。

当年,忽必烈让自己三儿子孛儿只斤·忙哥剌镇守长安,并允许他在此开府。

因为忙哥的爵位叫做安西王,所以长安又更名为安西路。

但这个安西路并没有叫多久,便再一次改名叫做“奉元路”。这件事发生元成宗去世之后,当时忙哥的儿子阿难答和海山成为王位的有利竞争者,阿难答的手中握有15万大军,海山手中也握有漠北边镇的重军。

本来势均力敌的两人,却因为海山得到了右相的支持,两人先手一步把阿难答给埋伏死了。这一下子安西王的名义肯定是不能保留了,毕竟“安西”代表着阿难答一系是元朝西面屏障的意思,但海山在对阿难答一系下手时,也不敢得罪太狠,毕竟那15万大军不是吃素的!

怎么办呢?既要杀鸡儆猴,又要让这个被杀的一方还能够乖乖听话,难啊!

海山最后来了一招妥协政策,他将安西路改名为“奉元路”,此名一箭双雕:

一、告诉安西王一系,你们是元朝的子民,我不会怪罪你们;

二、告诉其他不满自己的藩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不过,守江山这种事情,从来不是谁起的名字意思多,谁就能长久。

明洪武二年,徐达率军进入西安城,同年朱元璋将奉元路更名为西安府。

这个“西安府”和“安西路”某种意义上是有共通之处,它们都点明了西安这个地方对于国家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相比起元朝的西部屏障之意,朱元璋更是直接展现出其强大的自信,他认为从此以后再无人敢侵犯大明,西边自然是永远安全了!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一开始是在南京称帝,但他的内心其实更偏向于西安这座古城做帝都。

《明史·卷二·本纪第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洪武二十四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朱元璋: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早有迁都意图的朱元璋,此刻内心是非常高兴的,胡子祺我奏折深深打动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前去西安视察安排迁都事宜:“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

西安这块百二秦川之地,位于关中盆地中部,八水环绕,四通八达,的确是建都的好去处。

但不幸的是,当太子朱标回来向朱元璋献上《陕西地图》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对于已经63岁的朱元璋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迁都这件事情自然也泡汤了。

不过长安改名叫西安这件事,也就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延续至今了。

李白三入长安的故事

1、开元十八年,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

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他出京时在齐鲁一带,做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

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宋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还有洛阳。他在这些地方漫游,创造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这样的作品。

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

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元演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杜晓勤:到了开元末年,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都没有任何效果。

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白只能“徘徊庭阙下,叹息光阴逝”,过着放荡醉酒的生活。他在写下“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的诗句之后,终于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自然“恩准”。

天宝三年(744年)暮春,李白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李白离开了长安。

3、十年之后的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济时之策,以便消除这场大乱,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

虽然这次他和老朋友杜甫经过许多努力,却没有见上一位有权势的朝廷官员,反而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这让李白大惊失色,遂打消了揭发安禄山。

扩展资料

关于李白和长安,史学界有了一入长安、二入长安和三入长安的分歧,随着研究深入,李白两次入长安之说才得到学界公认,又出现了三次入长安的说法,目前还一直处于探索考证阶段。

而对于李白首次入京到底经历了哪些事,又写了哪些诗,也是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郭沫若根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推断,八仙,即指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人,之游缔结于开元十八、九年。

但是因为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所以这个说法也不成立,而且作者杜甫当时并没有在场,他是在天宝年间才初到长安的,这首诗也是在天宝五年后才创作,显然他诗中的八个人虽然都有在长安生活过,但并非是同一时段的,所以很可能是速写。

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

一朝入长安 一眼望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 “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咒骂和忌恨。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杀了。这次暗杀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谁也不想开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宪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缉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主张,狠狠地告了一状。

接着,又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向白居易泼污水。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那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白居易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到了江州之后,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着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来白居易又几次回到京城,做过几任朝廷大官。但是当时的朝政十分混乱,像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把他全部精力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一个穿越千年的故事

一朝入长安,一眼望千年。

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只有100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孩子来说,西安这个拥有着2000年以上历史的古城就显得越发神秘。

西安,我似乎更喜欢叫她长安,与她最初的相遇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档叫做《探索发现》的记录片,讲的是国内的各个考古发掘,那个时候小小的我对于这个世界有着大大的好奇,也很懵懂无知只觉得“挖墓”很有趣,时常在想未来是否也可以做一个考古学家把那些出土的文物偷偷带回家。直到看到在西安挖掘秦兵马俑,从此便被她深深吸引,便对历史有了大大的兴趣,对长安这个13朝古都也有了迷之向往。

当所有的向往都变成了历史知识镌刻在脑海中时,便知道我与你是时候来一场跨越千年的邂逅了…

Part 1你好,秦王嬴政

#穿越两千年的对话#

我不知等了多少年,走了多少路才来到你身边。

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使中国完成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史称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建立皇帝制,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修建长城,为自己修建陵寝,看到那无数精致的青铜马车,兵马俑,可想而知以当年的生产力水平修建这样一座地下王国和地下军队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为此丧命的人也应该不计其数了吧?说嬴政暴虐,残酷,直到遇见你才开始慢慢理解你的理想与抱负,权利很奇妙,它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让其他人趋之若鹜,你建立庞大的地下王国,是希望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对于我而言,之前的你是秦国的王,是历史书上的一张图,而当我走近你,才发现静静伫立在那里的兵马俑是你的附属品,因为有他们,你变得更加具体。恍惚间那些关于你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秦始皇嬴政的长眠之地→唐玄宗李隆基为杨贵妃荒废朝政葬送了大唐盛世→西安事变蒋介石居住地原址。历史上的骊山经历过太多朝代更替,兴盛,衰败,灭亡。如今,它依旧似一个局外人,静静的伫立在那里,看着这一切,默默的用自己的身体记录着每一个还未讲完的故事…

Part 2古老的印记

#择一城终老,觅一人白头#

一座充满故事的老城区,一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长安的故事由这里开始。

对于城,大概最深刻的印象关于坊、市。宋以前坊、市分开,宋以后坊、市不分。木兰辞中曾提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这座离历史最近的城市中,站在那一座有着千年故事的城墙之上,那些古人生活状态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城墙起源于秦朝,明朝进行了加盖和修复,西安解放后,人们再次对其进行修复,近而呈现出如今的样子。 即便修复了断壁残垣,在她的身上依旧可以看到明朝加盖、近代战争和修复留下的痕迹,那些古老的印记,还在为今天的我们讲述着曾经那些古老的故事…

Part 3国家宝藏

#上下五千年的年轻人#

最近被央视科教类节目《国家宝藏》种草,而一定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打卡,翻开这一本厚厚的历史画卷,才发现我们的国家真的很年轻,有多年轻呢?只有上下五千年而已嘛(嘻嘻),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古中国的历史没出现过断层;当时的冶炼,造纸等技术均领先世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因此我真的很佩服古人智慧,站在博物馆的橱窗前看到各种出土的精美文物,仿佛就穿越到它所在的年代,又和它携手走到今天。历史大概只有两页,一页沧海,一页桑田。今天,我是国宝守护人—小蔓。

Part 4五岳之最

#把一见钟情还给你#

在电视和网络上见识过华山之险,也因此对其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排除万难”站在华山之巅时,我便知道自己来对了。华山的巍峨陡峭,也许只有真的身临其境才可以感受的到,就像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后穿着婚纱站在你身边的人依旧是她。我将一个充满回忆的手链丢在了华山,也许是它喜欢华山的美景同时提醒我真的该把那份回不去的执念放下了…“把眉清目秀还给山水大地,把松间细雨还给初遇,把一见钟情还给你”

Part 5西天取经

#一场说走就走的取经之路#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看过无数次的西游记,如今与“师父”相遇,历史上的取经之路没有师徒四人,只有玄奘一人,他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背包客”了吧?没有钱,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没有,只有对佛法的一腔热血,有时觉得一个人的执念真的很可怕,可以用17年的青春,换取那无法果腹的真经,大概没有人相信玄奘离开17年后还会回到东土大唐,17年,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而他依旧默默守护着自己对佛法的那份执念。

Part 6母亲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以为诗仙李白的诗句大气磅礴,直到当我站在他身边,这个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就在我眼前,才发现用任何言语来形容她,都显得太过单薄,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咆哮…

Part 7佛陀

#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

关于佛陀,关于信仰,关于缘分。前世五百次的回眸只为今生你可以经过我身边,千百年的等待只为曾经那生生世世的承诺,菩提树下涅槃成佛,遁入空门,红尘往事便如过眼云烟,烟消云散,今生的情债,只有来世再还。

对法门寺的向往源于地宫中出土的那一套唐代的精美茶具,“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也许是见过太多精美的欧式建筑,便越喜欢古老的残垣断壁和那些记录着曾经的文物…

Part 8关于美食

#Just eat it#

西安的水土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慵懒,这里生活的节奏缓慢,人们基本离不开泡馍,在城墙下,老树旁,端着一碗羊肉泡馍,下着棋,十分惬意,平静。小吃街的尽头就矗立着鼓楼钟楼,西安的夜很美,即便到了夜里12点,依旧灯火辉煌,还有令人向往的城墙文化,有许多人在古城墙下唱着歌,在护城河旁骑着单车绕城墙一周感受着来自历史的诉说。西安,一座最中国的城。

Ending…

旅行是从一座你呆腻了的城市,去到别人呆腻了的城市。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风景,每走过一个地方,就会计划着去下一个,而很少有时间去沉淀。我们总是贪婪的想要更多,总是付出很多要成为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等待很久想看到自己想变成的样子,最后还是会不满足的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不知道一个如此矛盾的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倒不如放下那些所谓的执念,过得随性一些。至于其他的,交给未来,交给时间…

十里长亭,送君终有一别;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古时候的长安和现在的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_长安与西安的关系相关文章

西安的历史传说故事不为人知

与西安有关的美文随笔:西安漫谈

陕西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概况导游词

西安简介导游词

游玩作文:在长安的街头走一走

描写西安古城的散文:城市印记

关于陕西西安的导游词5篇

关于陕西西安导游词范文

如何介绍我的家乡西安的作文

    上一篇:2022介绍谷雨时节的作文_谷雨时节有感精选5篇

    下一篇:长安现在在哪个省哪个市

    56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