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的凡勃仑效应
一、定义
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二、原理
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
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
三、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质量和数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了解了“凡勃伦效应”,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探索新的经营策略。比如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这种价值的转换在消费者从数量,质量购买阶段过渡到感性
购买阶段时,就成为可能。实际上,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而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购买时,“凡勃伦效应”就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营销策略。
四、在感情中的凡勃仑效应
故事: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美丽。
但是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
那个人回来。他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那儿,低于50万不要卖掉。"
他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10万、20万、30万…"最后,他以50万的价格把这块石头卖掉了。
他问师傅为什么会这样,师父说:"这个要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要更高的价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在这个故事里,师父要告诉徒弟是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但是从门徒出售石头的过程中,却反映出一个经济规律:凡勃伦效应。
应用启示:
1、对于自己的定位
凡勃伦效应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定位不同,你呈现的价值就不同,在感情中很多人都会呈现出一种很容易满足的特点。
比如,对方可能只是关心了你几句,你就心花怒放,或者对方只是对你有所付出,你就觉得对方是爱你至深,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你自己夸大了对方的付出,你觉得对方为你付出了10分,但是没想到在对方眼里,他计算的是百分制的。
所以在感情中要让自己变得高贵一点,让自己给对方呈现的定位高一点,这样对方也会对你的价值定位更高。
注意事项:不要超出自己的本身的价值太多,虽然感情里不是只有价值,更多的是感情,但是价值也是一个因素,如果定位过高,容易被误认为虚假,所以要注意分寸。
2、对对方的定位
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把对方的地位定的太高,就很容易出现两个人关系的不对等。
明明从客观角度,他的条件是很一般的,但是你却把对方的价值放的很高,那么你的付出就会过度,当付出过度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不平等了,这样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
这里有两个方法教给大家:
第一,把对方的表面评价升高,在你心理的地位降低,说白了就是对于对方的付出表达你的欣喜和赞扬,但是心理真的不要太当回事。
第二,传达给他你的更高的需求,比如,你生日的时候他送了你一个礼物,你要表现出很开心,但是以为他会送你xxx礼物(更贵的),然后小小的叹息一下,并且表示这个礼物也很喜欢,因为他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