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温室番茄的病虫害(3)
温室番茄栽培的生理障碍
1、畸形果
在低温、多肥(主要是氮肥)、水分、光照不足,养分过分集中输送到正在分化的花芽中,花芽细胞分裂过旺,心皮数增多,开花后心皮发育不平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型果。幼苗期氮肥过多,冠根比例失调也会产生畸型果。此外,喷花浓度过高或重复喷花,也会造成畸形果。
2、空洞果
花芽发育过程中,由于高温、低湿、日照不足,受精不完全,种子少,种子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果胶少,成为空洞果。使用生长调节剂浓度偏大或处理过早也产生空洞果。
3、裂果
果实横裂、顶裂是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引起的,低温时更严重。肥料过多,日照不良,即使能充分吸收钙,对花器分配也很少,如伴随低温、干燥更不利钙的吸收。
4、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
温度过高或过低,高于30℃低于15℃影响了花芽的正常发育,使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受抑制,影响受精;土壤养分不足,地温低,干旱,光照不足,根系发育差,整枝打叉不及时,夜温高,营养物质消耗多,植株徒长,生殖生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或果实间养分供应不平衡,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不适当,土壤干旱,植株缺水,造成花粉不稔,空气湿度小抑制花粉发芽,空气湿度过高花粉吸水膨胀影响受精都会引起落花。
5、尖顶果
生长调节剂处理过早或浓度大造成。植株老化,营养物质形成少,低温,日照不足,花器及果实不能充分发育,容易形成尖顶果。
6、突指型果
在形成花芽时,由于低温引起心皮不能正常结合造成。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
7、脐腐病
俗称贴膏药病,该病只危害果实,尤其青果期发病严重,多发生在鸡蛋大小的幼果,在开花后15天左右发生,初在果实顶部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症状发展,果实内部从油渍状,出现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成扁平状,向内凹陷,皮肉柔韧,湿度大时,病斑上上有某些真菌附生,产生粉红色或黑褐色霉层,一般不腐烂,病情不重时,果实尚可成熟,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并提前变红,果型扁平,果面缺少果泽,失去食用价值。这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干旱或缺钙引起的。在钙的吸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草酸形成的多,就发生脐腐病,钙由于蒸腾作用而移动,首先集中在老叶中,其次是嫩叶、顶芽,最后进入果实,因此从钙的分配顺序来看,进入果实的量就很少,致使果顶部生理失调,而呈现病症。
防止该病的发生,除选用抗脐腐病品种外,主要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对钙的吸收能力,消除对钙吸收的不利条件,疏果减轻果实对钙的争夺,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好肥水,避免干燥、多湿、多肥,并结合施入碳酸钙和消石灰,均匀撒入土壤并深翻耕层中。此外叶面喷0.1-1%的氯化钙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喷氯化
钙加入少量VB6有阻止草酸形成的作用。
8、番茄日灼病
又称日烧果,果实成熟时常见的生理病害。在果实向阳面发生,呈有光泽,似透明革质状,后变成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明显有别周部健壮组织,病部变干后成草纸状变薄,果实有的出现皱纹,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变成褐色块状。当日灼部位受菌侵染或寄生时,长出黑霉或腐烂,湿度大时又会引起细菌侵染而腐烂。
叶片日灼时,初期叶绿素褪色,后叶的一部分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或叶缘枯焦。
发病规律及原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受到阳光直射,果面灼伤或连阴骤晴,、受到蚜虫和病毒危害情况下发病。防治策略:加强通风,采用遮阳网遮阴,合理密植;加强茎叶健壮生长,控制好土壤水分,加强病虫害防治。
9、番茄2,4-D药害:
病叶或生长点向下弯曲,新生叶不能正常展开,多成细长状,叶缘扭曲畸形,茎蔓凸起,叶色变淡,果实畸形,开裂或尖果。
发病原因:用2,4-D蘸花时不注意碰到了叶片,施用2,4-D过量,或误施混有2,4-D化肥或农药。番茄灵使用不当时也会产生药害。防治对策:防治2,4-D重复蘸花,若需喷花,需改用防落素,蘸花要适时,蘸花浓度10-15毫克/公斤,严禁把2,4-D直接沾到嫩叶或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