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的效益有什么
白芨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想要种植的中草药,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知道白芨应该如何种植。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白芨种植的效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芨种植的效益
1、投入:白芨投入分为种子、肥料、管理及其它四个方面:
①种子:无性繁殖种子。每亩用量300斤,市场价80元每斤,需投入100*300*80=2400000元;有性繁殖种子(组培训化苗),每亩8000株,市场价2元每株,需投入100*8000*2=1600000元。
②肥料。预计每亩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需投入100*200*4=80000元。
③管理工资。预计每亩每年需投入400元,需投入100*400*4=160000元。四是其它费用约需100000万。
④合计投入:1940000(194万)--2740000(274万)元。
2、收益
①亩产鲜白芨2000--4000斤,市场上鲜白芨价格45--50元每斤左右(2014年市场行情),预计收益为100*2000--4000*45--50=9000000(900万)--20000000(2000万)元。
②100亩净收益为:626万元--1806万,每亩每年纯收益为1.56万--4.515万元。
白芨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机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大面积发展时可选用组培苗繁殖。块茎繁殖一般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5.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白芨生存条件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芨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芨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种子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这种生长环节的奥秘性超越了绝大多数生产者的认识水平,由此可知,目前白芨家种只能以假鳞茎为种苗,并且只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假鳞茎才能发展成新植株。白芨发展家种,必须要面临种子秧苗稀缺的困境。再者这种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
3、种群分布的独特:白芨在大自然界是呈现零星分布状态,至今没有发现像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芍药那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连片生长的,野生白芨的这群落分布小而少,这是它的天性。发展家种,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所以造成亩产量低,率先野生改家种的贵州,江西等地亩产仅几十公斤、生产成本极高,不可能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4、生长周期的独特: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2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4个,第四年再增长8个,是典型的1+1=2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四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芨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5、加工过程的独特性:白芨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芨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再放到沸水锅中煮6~10分钟,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而自然晒干须月余。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在烘干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将白芨烤糊,不能作为商品。综上所述,白芨资源越来越稀缺,在实验室中对白芨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技术刚刚破解,而大田产业化种植还没有起步,即使已经掌握了完整的生产技术,但也要面临白芨生长周期长达四、五年之久的困境。
猜你感兴趣:
2.白芨种植技术方法
3.野生白芨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