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早春莴笋种植技术

曾扬分享

  莴笋是消费者喜食的蔬菜佳品。那早春莴笋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早春莴笋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早春莴笋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应选择不易裂口的品种,一般紫叶莴笋其含水量大,产量高,最易裂口,绿叶莴笋相对裂口较轻。

  2.适期播种 尽量早播,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根系及叶簇充分生长,为肉质茎迅速肥大积累多量的干物质,我地区一般在2月上旬至下旬温室播种,若播种太晚,花茎肥大期,遇高温呼吸强度大,易“窜”。

  3.培育壮苗 栽培667平方米(亩)莴笋需苗床面积15平方米,用种50克,播种床土要事先配成营养土。营养土比例为:未种过蔬菜的熟土7份,优质腐熟有机肥3份,并加入无机肥,每立方米拌复合肥50克,充分混匀,并过筛。然后将营养土平铺入播种床,一般6-7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营养土100公斤左右。

  播种床做好后,即时播种。播种前要对莴笋种子进行处理,先将种子晾晒2-4小时,然后用20℃的清水浸泡3―4小时,搓洗干净沥干水分,即可播种,也可把浸好的莴笋种子放在15℃-20℃环境中催芽,经2-3天齐芽后播种。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法,在平整的床土上,于播种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或芽种混入种子体积4―5倍的潮湿细砂于,均匀撒入畦面,播后覆0.5-1厘米厚细土,覆土后平铺地膜,有利于保温保湿。在15℃―20℃温度条件下,1―2天大部分种苗顶土时,及时揭去地膜。

  播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15℃左右,3-5天可齐苗。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18℃-20℃,夜间12℃左右,当幼苗2―3叶时分苗于冷棚中,苗距5-7厘米,分苗缓苗后喷洒1-2次叶面微肥,并喷洒百菌清和托布津防病。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浇水为原则。过干或过湿易引起苗老化或徒长。

  4.定植 莴笋根系发达,根群密集,根系浅,吸收能力差,需多施有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作底肥,然后整地做畦,畦宽1.2米。

  4月中旬至下旬,幼苗4-5片真叶时及时定植,行距40厘米,株距依品种而定,一般25―30厘米,每畦定植4行,一般667平方米栽苗6000株左右。

  定植前一天,将苗床喷水,使床土湿润,挖苗时尽量多带泥土,少伤根。由于定植时外界气温较低,应选择冷天过后晴朗无风的温暖天气进行。栽植深度以根部全部埋入土中为宜,不可过深压住心叶,将士稍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充分密接。

  5.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栽后2-3个叶环之间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和莲座叶发育,当心叶与莲座叶齐平时茎部开始肥大,应浇水并施速效性氮肥和钾肥,及时由“控”转“促”。这一水肥必须适时,过早过晚对肉质茎的生长都不利。开始浇水以后,茎的肥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浇,浇水要均匀,水量要适中,严防大水漫灌。地能进人时,浅松土破板结,结合浇水,再追肥1-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公斤左右,肥量不要过大,以防茎部裂口。

  6.病虫害防治 通过近两年的栽培观察,莴笋在我地区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叶斑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和托布津、普力克水剂等交替防治。

  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葛苣冬夜蛾、红蜘蛛等。蚜虫和白粉虱用虱蚜净、万灵防治。莴苣冬夜蛾用敌百虫、敌杀死、Bt乳剂等防治。红蜘蛛用双甲眯、灭扫利等防治。

  7.适时收获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肉质茎已充分膨大,品质脆嫩。分期采收的可摘去顶端生长点,以防“窜”苗或空腔老化。但间隔时期不宜过长,另外发现莴笋有轻微裂口时要提早采收上市,一般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公斤。

  莴笋种植技巧

  1、环境选择: 莴笋适应性广,根系浅而密集,多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内,因此应选择远离工矿企业无污染的耕地,海拔在300~600米之间,土壤ph值6~7左右,以含矿物质和有机质丰富的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和棕紫泥土为宜,以含砂质壤土和壤土较优。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

  2、选择品种: 根据种植时间选择适宜品种。

  良种有: 科光一号-最新精选新品种,极耐热、耐湿、抗高温、不易抽苔。尖叶,大披针形,浅绿色;肉质茎皮薄、白色,茎肉青绿色、嫩脆,商品性极好。单株重约750克,亩产约4吨,宜夏秋栽培。

  2.1 碧松莴笋: 最新推出夏、秋季高温专用型精选品种,可作四季栽培。特耐热,耐湿,不易抽苔,大尖叶,叶大披针形,微皱,顶端略尖,浅绿色,茎皮绿色,皮薄,茎肉嫩绿色,清香脆嫩,品质佳,单株约重1公斤,亩产3吨左右。

  2.2 二白皮:早熟,从播种至收获90~110天,耐寒力强,不易抽苔,植株紧凑,叶簇直立。叶片倒卵圆形,叶缘微波,叶片浅绿色。茎圆柱形,皮薄,肉质细嫩、色浅绿,清香味浓,品质优,单株重约600克,一般亩产可2.5吨以上。

  2.3 挂丝红:早中熟,耐寒力强,耐肥。叶片呈椭圆形,尖端钝头;叶缘有浅锯齿;叶面微皱,浅绿色,心叶尖端红色。茎皮浅绿色带紫红、节稀,肉翠绿色,品质好,单株重约500克,一般亩产2.5吨以上。

  2.4 双尖莴笋:中熟,耐热、耐寒力强,不易抽苔,叶形尖、叶面微皱,生长势极强,有的单株呈两个生长点;茎呈卵圆形,皮色草白,品质优,单茎重600克,亩产可2.5吨以上。

  2.5 碧玉莴笋:最新选育的耐寒高产品种,叶片呈椭圆形,直立,色青;肉质茎淡绿色,皮薄,茎粗,节间稀、茎肉绿色,香脆,品质极佳,单株约重1公斤,亩产可达2.5吨以上。

  3、育苗移栽

  夏季莴苣育苗,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3.1 种子处理:夏季育苗因出苗率低,应进行种子低温处理。其方法是先浸种12小时,后用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内(2-5℃)处理2天,接着在阴凉处铺开,待种子开裂发芽后再行播种。

  3.2 播 种:播种应防止稀密不均,播前应浇足1次底水;每平方米播种3-3.5克;在地面覆盖遮阳网降温、保湿,出苗后揭除。

  3.3 苗床管理:夏季育苗应防暴雨冲淋和高温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阳网覆盖育苗。一般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4时盖遮阳网,晚上或阴天全天揭网。干旱天气应在早上及傍晚多浇水,可结合浇水追肥,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

  4、适时大田栽植定植前,土地要经过深耕、整细、整平;以4.0米开厢,沟宽30厘米,厢沟深20厘米,做成厢,株行距依品种而定,一般行距33~40厘米,株距27~33厘米,每穴栽一株,每亩植6000株左右,移栽前每亩穴施腐熟农家肥1.5吨、过磷酸钙50公斤,施后要做到土肥混均匀。当苗子达到4~5叶移时,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做到适时栽植。

  5、田间管理

  5.1 施 肥:

  施肥原则:先淡后浓,以有机肥为主,配施N、P、K肥。一般2~3次,第一次,定植成活后施一次肥,用清粪水加适量碳酸氢铵追施。第二次,莲座期用50%人畜粪水加适量碳铵和过磷酸钙追施。第三次,茎开始膨大的时候,用人畜粪水兑适量氮素化肥与钾肥追施。

  5.2 浇 水:一般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不浇水。但是在天气干旱时,气温高而干燥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气温高,肥料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浇水,莴笋很易抽苔,同时茎还带有苦味。

  5.3 病虫防治:莴苣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斑枯病及白粉虱、蓟马、潜叶蝇等。

  霜霉病、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是适当控制栽植密度,防止田间积水,采用和茄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摘除老叶病叶销毁或深埋。药物防治可喷洒1∶1(150~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1∶500倍液,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菌核病的防治,在播种前用1∶10的食盐水漂去混在种子中的菌核。在生长期中应拔除病株清除枯老叶片集中烧毁,避免菌核遗留在田中。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轮换防治。

  白粉虱、蓟马:可用黄板诱杀,也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

  潜叶蝇:可采用灭蝇纸和黄板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在幼虫二龄前,用20%斑潜净1000-2000倍液;在成虫羽化期用5%抑太保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抑制成虫繁殖。

  菜青虫、夜蛾:可在卵孵期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在幼虫期可用青虫菌6号1000倍液加10%氯氰菊酯3000倍液;在成虫羽化期可用5%抑太保2000倍液。

  莴笋茎干裂预防措施:收获莴笋的时候会发现茎部有许多的裂缝,重的伤口引发软腐病和菌核病的发生而变为黑褐色,不仅影响到美观,更影响到出售价格。

  莴笋茎干裂开以后,根治的措施比较困难,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越冬的莴笋翌年返青前期,对肥水管理要以控为主,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做准备。当进入莲坐期,叶数明显增多增大,心叶与莲坐叶平头时,莴笋茎部肥大加速,应勤施肥水,特别注意增加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或硫酸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有条件的可以追施12次大粪稀水,每次1-1.5吨。但施肥要少,施得要勤,不可过晚。此时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既不能使土壤干旱,否则,猛一浇水,莴笋茎因迅速吸水膨胀而产生裂口,也不可浇水过多过早,若浇得过多过早,容易使叶片徒长,幼叶生长不健壮。 因此,水要少浇,浇水要匀,以防莴笋裂口。在接近采收期控制浇水,遇到降雨及时采收。莴笋茎干裂开以后,根治比较困难,所以,莴笋预防茎干裂开预防才是根本。

  6、采 收: 收获莴笋的成熟期因栽培季节不同而有差异,收获时视其茎膨大情况而采收,不宜过老。过于成熟膨大,茎纤维增多,降低了食用品质。

早春莴笋种植技术相关文章:

1.大棚莴苣种植技术

2.莴苣的种植技术

3.如何种植春莴笋

4.莴笋种植方法

5.莴苣种植的方法

6.种植莴苣的技术

7.如何种植莴苣

    32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