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大棚长豆角种植技术
长豆角是人们通食用的蔬菜,那么大棚长豆角如何种植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大棚长豆角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大棚长豆角种植技术
1.培育壮苗:有经验的菜农认为,长豆角直播茎叶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豆荚多。春豆角,特别是春提早栽培的,直播后,气温低,发芽慢,遇低温阴雨,种子容易发霉烂种,成苗差,遇霜冻又易死苗,故以育苗为宜。
育苗可在温室、大棚、小拱棚、阳畦等设施中进行。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均可,营养土的配制参见茄果类育苗的有关内容进行。
①播种期:一般于惊蜇前后进行。
②播种:预先精选种子,将虫伤、秕粒种子剔除,然后每钵或每营养块播种3-4粒。播种后浇水保湿,但浇水不宜过多。再盖1厘米营养土后,盖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温保湿。
③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药剂喷雾,防苗期病害发生。出土后揭去地膜,盖小拱棚。管理重点是调控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即当小拱棚内温度低于20℃时,拱棚以盖为主,棚门以关为主;当小拱棚内温度高于20℃时,揭小拱棚,开大棚门,有利降温降湿。早春出现2-3级以上北风时不要揭膜,以免嫩叶和生长点受伤。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关键是要施足底肥,菜农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说法,特别强调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
3.适时定植:春分后,当第一复叶展开前,可选择冷尾暖头天进行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和小拱棚生产,能明显的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产量。要随时观察田间情况,当地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20厘米,667平方米栽5500穴,每穴2-3株。定植后,用1:1000倍敌克松药液淋穴,每穴淋药300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举两得。然后盖小拱棚,密闭5-7天,有利缓苗。
4.田间管理:
①水肥管理。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具体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尿素15公斤,、二铵25公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②整枝、摘心、打杈。
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全部抹掉,促进早开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应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小叶芽摘除,促进花芽生长,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一叶摘心,利用侧蔓第一节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是主蔓打顶,主蔓2米以上时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③及时搭架引蔓:及时抽蔓后,应及时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篱形架”和“鸟窝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树枝和纤维绳。
5.及时采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获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荚为商品,因此应及早采收,一般在开花后5-7天可采收上市。采收时不要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应该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转动,然后摘下。
长豆角种植技术
一、地块选择
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特早熟品种。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略高于之豇28-2。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毒病。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5kg。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20厘米,每穴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3、田间管理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5-6天,维持较高棚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当主蔓长到2.2米以上时,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养分。如肥水足,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通风不良时,可摘除过多的叶、枝、老叶、病叶。
五、及时采收
豇豆从开花到采收约需10天左右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其他花序。豇豆采收要及时,特别是基部的豇豆要及时采收,若采收过迟,影响中上部结果。采收以早晨和上午为好,2~3天采收1次。
长豆角种植要点
1、品种及土壤选择
秋季豆角种植应选择抗寒抗湿性强,翻花能力强的春柳、扬州邦达1号、2号等品种。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且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砂壤土为好。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秋季豆角应选择在8~9月播种。播种方式以直播为宜。合理密植,亩用种量1.25~1.5公斤,行距50~60厘米、株距8~10厘米,双行植,每穴播2粒种子。
3、田间管理
(1)?插竹引蔓:一般苗长到30~40厘米时进行插竹引蔓。引蔓应在睛天气候凉爽时进行,以每支篱竹引蔓4条左右为宜。
(2)?肥水管理:豆角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在结合起畦时施入优质土杂肥1500~2000公斤和复合肥20公斤,在初花期结合培土时在畦两侧施入复合肥30~40公斤。幼苗期追肥应薄施淡施,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浓度,每次追肥应在睛天进行。收成期间看长势酌情补施追肥。
豆角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吸水过多而出芽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引起徒长或死苗。因此播种应选择睛天进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2~3天内不要淋水。种子开始出苗时适量淋水,有利幼苗生长健壮。开花结荚时需水量较多,尤其是秋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早、晚间要淋水以调节田间小气候。
四、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1、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轮作制及田间管理,同时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1公斤加细土400~500公斤拌均后盖种,发病初期用37%根腐灵200~300倍液或敌克松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
2、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5、枯萎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6、病毒病:病毒病分花叶病毒病和丛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发病较重。发病后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质量。此病除危害豇豆外,还危害豌豆、菜豆、扁豆、烟草、大豆等作物。
症状: 嫩叶上常出现明脉、花叶、褪绿和畸形等症状,新叶浓绿部分稍突起,成为疣状。有些病株的叶肉或叶脉会出现坏死,产生褐色下陷条斑,病株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料产生黄绿花斑。
发病条件: 用带病毒的种子播种,苗期发病后形成中心病株(或病区),并由有翅蚜虫传播,使病毒病在田间快速蔓延。通过其它途径的汁液接触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节干旱,苗期缺水及蚜虫数量大是病毒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毒种子,如新疆8号、之豇28—2、青丰豇豆、穗丰8号、844长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病性。自己留种的要在无病田或多年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繁殖种子,大田种植时应选2——4年未种过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发生病毒病)的地块。
(2)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雨后排涝,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干旱时灌水,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减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时消灭蚜虫,减少蚜虫的传播。
(4)药剂防治:苗高30厘米以后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其它药剂还有病毒酰胺、病毒立克等。
(二)、主要虫害
危害豇豆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豆荚螟等。但最为常见的是豆荚螟。
为害特征: 豆荚螟幼虫蛀食嫩豆荚及荚内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积有粪粒,常引起落荚落花,豆荚食味变苦,豆荚外形扭曲加上虫洞会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有时还能卷叶危害,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性: 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均可发育,以温度28℃,相对湿度80—85%为发育的最适条件。每年6—10月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有清除落叶落荚,减少虫源,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 现蕾期开始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如强敌312粉、虫螨克、阿维菌素、阿维·甲氰等大力推广使用,但也应注意轮换使用。
五、采收
1.宜分期采收。豆荚基本定形时即可采收,注意及时采收,防止豆荚老化。
2.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3.采收时要将所收蔬菜的地块编号、管理人员姓名、采摘数量登记备案,以此来编制产品的批次号。
4.有机食品的采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单独进行采收、运输和储存。
六、留种
留种地用种,选具有该品种特性、生长好、开花早、结荚多、无病虫的单株作种,在单株上再选两荚大小、长短、粗细一样,籽粒排列整齐的豆荚留种。余下的植株,经去杂去劣,取中、下部豆荚留种,供生产地用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收种子75公斤左右。种子脱粒晒干后要及时熏杀种子内的豆象,或在种子中混放少许樟脑丸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