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天气对水稻要怎么样防范
水稻种植在低温天气有哪些需要注意到事情呢?水稻低温如何防范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水稻低温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低温防范措施
一、延迟性冷害
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没有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品种、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盲目引种越区种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发根不利、形成弱苗。过晚浪费了积温,导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当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用不当,如氮肥过多,追肥期过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
(二)延迟性冷害的防御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确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选择品种积温应比当地常年积温少100~150℃。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温、保温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温,达到防御苗期低温冷害目的。
3、种子处理晒种:在播前15天晒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发芽率、发芽势。浸种:11~15℃水温浸种7天,吸水达自身25%时、积温达到80~100℃时为侵好种。催芽:30℃高温破胸、25℃催芽、20℃晾芽,达到芽齐、全、壮,为适时播种打好基础。
4、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温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适时播种适期移栽,确保在安全齐穗期之前齐穗。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播种一般4月中旬开始(南部早、北部晚),气温稳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种期不超过4月25日。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开始,5月15日~25日为高产插秧期,不超过5月末。
5、科学施肥、合理灌水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肥量,氮、磷、钾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公顷30~45t,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搞秸秆还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种及计划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氮、磷、钾比例为2:1:1,即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kg左右,硫酸钾100kg左右,尿素200kg左右。
二、障碍型冷害
水稻孕穗和开花等生殖生长期遇低温使水稻产生大量空秕粒而减产的现象称为障碍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气候条件主要是指气温,气温影响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是7月、8月份,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到抽穗后25天的40天时间里,是产量的决定期,气温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要求的温度是17℃以上,当日平均气温在17℃以下连续3天以上时,花粉母细胞就不能正常发育,导致花粉败育形成空粒。
2、栽培因素主要是肥、水管理不当,如氮肥施用过多或不足,稻田长期淹水等,都会造成稻菌素质下降,不抗低温。
(二)防御措施
1、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期(约7月10日~25日)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5~20cm深水层,护胎。
2、选用良种水稻品种间由于形态、生理等特性的不同,结实率高低、抗低温能力也有差别。因此,应选用抗逆性强、结实率也高的品种。
3、适期播种、适时插秧。
4、科学施肥、合理灌水水肥管理会影响到土壤温度、根系活力,N、P、K配合使用(使用方法同前)和合理灌水,能保证水稻秧苗健壮生长和后期穗部营养物质的制造,转运和积累。
三、混合性低温冷害
延迟性冷害和障碍性冷害同时发生时称为混合性冷害,预防措施同前。
总之,防御低温冷害要以培育壮秧和浅水灌溉为中心,关键期要以水护苗,提高田块的水温和地温,推广增温促早熟栽培技术,坚持常年促早熟。保证水稻在适宜的正常生长活动积温范围内生长、发育、适期成熟。
水稻低温冷害症状
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在2至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摄氏度,易
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至20摄氏度;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至17摄氏度;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至12摄氏度。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
水稻抗旱技术
一、加强灌溉水源管理与调度。
要积极开辟水源,尽可能统一组织抽回流水和提灌机械利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缓解水库蓄水量不足的矛盾。对远离水源地块,及时打补水井,以备干旱严重季节安全供水。要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管理和输水干渠的清理、修复和复膜防渗防漏。要科学调配水源,有计划供水,特别是对5月15日前插秧并已返青田块要控制供水,将有限水源向水整地和插秧田倾斜。
二、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措施。
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措施,有效减轻干旱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是实行覆盖栽培。对已整地插秧而返青缺水的田块,可采取每亩施用250kg碎稻草进行覆盖,对已整地但未插秧的田块,可采取本田覆膜插秧方式,既能减少田面水分散失防止杂革发生,又能实现全生育期湿润灌溉。二是实行寄秧措施。即对整地插秧较迟的地块采取秧田寄秧和本田寄秧的办法,增加叶龄弹性,拖延秧龄老化,达到等水插秧目的。秧田寄秧,是指对秧龄不足3叶1心的苗床,及早撤除棚膜,控制浇水以旱管为主,结合喷施多效唑、生根粉促进根系发达,对缺肥发黄的秧苗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铵15克后浇一次透水,此法可维持一周内秧苗素质无大变化。本田寄秧,多指对青枯病、立枯病发生严重的秧苗,选择有水的田块进行寄秧,缓解病害进一步加重。三是实行湿润灌溉。对已插秧并返青的田块。田面可不建立水层,实行全生育期节水湿润灌溉,待水源充足后灌浅水层。但孕穗期必须建立水层,防止干旱缺水引起大量颖花败育,影响产量和品质。
三、推进水田早整技术,确保秧苗适时移栽
传统的耕翻整地作业,不仅需要大量的机械投入,而且泡田整地时间长,需水量大,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采用旱作整地技术,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不仅整地质量高,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泡田用水。早整地每亩泡田用水需70-80立方米,而水泡整地每亩泡田用水需120-140立方米,节水50立方米以上。推广旱整地技术,即”边放水、边整地、边插秧”,缩短泡插时间,做到节约用水。
四、提倡水稻覆膜移栽技术,降低栽后用水
1、培育适龄旱壮秧:培肥苗床,施用壮秧剂,适时播种,旱育旱管,培育壮秧,中、小苗带土移栽(秧龄4-5,5叶)。培育适龄壮秧(最好是早育秧)非常关键,本项技术采用湿润栽培,秧苗不壮,缓苗期明显,且易倒苗、死苗,影响增产增效。
2、整田施肥:一次性施足基肥(有机肥至少应在覆膜前1个月翻耕施入),翻耕整田作垄,撒于田水后,按2米宽分墒,墒面平整光滑,沟宽30cm,深20-30cm,开好围沟。该项技术氮肥用量一般只为当地习惯施肥量的60-80%,即纯氮7-10kg/亩。冷凉稻区用氮量通常偏低,部分高海拨地区土壤有机质高,为避免贪青或穗瘟暴发,地膜覆盖后亩施1400-2000kg有机肥,4-5kg尿素则可,干旱缺水地区用氮量略高。磷、钾肥用量一般为过磷酸钙30-40公斤/亩,氯化钾lO-15kkg/亩。最好据试验结果确定施肥量。在灌溉条件允许条件下,整地前最好灌水泡田3-5天,以提高除草效果。
3、覆膜:选择宽2m、厚度0.005-0.008mm微膜,贴泥覆膜,膜土界面没有空隙,以利隔氧除草,膜四周入泥3-5cm深,以防大风揭膜。
五、科学防控受早稻田病虫草害。
稻田干旱容易加重病虫草发生与危害,应切实加强预测预报,采取应对技术措施。一是防控杂草。插秧后无水地块前期药剂封闭效果差,后期杂草将呈加重发生趋势,应于稗革3叶1心期每公顷用15kg敌稗喷雾处理;稗草4叶期以上用50%快杀稗300-400g兑水喷雾;对三棱草和阔叶草,可采用48%苯达松2kg加二甲四氯0.75kg喷雾处理。二是防治虫害。虫害多伴随干旱而大发生,对潜叶蝇,应于插秧前在苗床用少许乐果喷雾带药移栽,本田每公顷用18%杀虫双3-3.5升均匀甩施,也可用10%吡虫双300-400g对水喷雾。对负泥虫成虫,在80%成虫交尾时,每公顷喷撒45kg2.5%敌百虫粉剂,在虫卵已孵化时,每公顷喷撒22.5-30kg5%敌百虫粉剂或用225-495ml敌杀死乳油对水喷雾。对二化螟,于田间枯鞘率达1%时,即7月上旬每公顷用杀虫双750-900g、或杀虫胺375-525g、或杀螟丹600-900g对水喷雾。三是防治病害。注意观测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病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除上述几种措施外,还要合理运筹肥料保证安全成熟。要依据灌溉水源实际和群体长势情况,合理运筹肥料。促控群体生长,保证水稻安全成熟。对长势正常的田块,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注意增施磷钾肥,尤其是中晚熟品种,要控制氮素用量,并根据品种类型、天气变化、土壤肥力、田间长势等巧施调节肥,实行“少吃多餐”施肥法,提高水稻抗逆能力,保证安全成熟。对插秧返青较晚的地块,生育期推迟、容易早衰,要坚持合理运筹肥料促进早熟,可通过喷施生长促进剂如生根粉等,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爱丰有机液肥等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安全成熟。
水稻拔节孕穗期病虫防治方法
水稻已进入拔节长穗期,植株生长旺盛,田间群体迅速增长、湿度大、气温高,极有利于水稻多种病虫发生发展。纹枯病发展迅速、为害重;稻瘟病在部分田块流行;白叶枯病在老病区开始发病流行;一代二化螟残留基数高于去年;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迁入峰明显,虫量高于去年。拔节孕穗期水稻补偿能力下降,防治病虫,保护产量已进入关键时期,各乡镇要抓住时机,开展防治。
一、发生情况
1、水稻纹枯病:系统田7月29日病穴率6%,病株率0.64%。7月31日大田普查:纹枯病在我县稻田普遍发生,病田率100%,平均病穴率17.2%,幅度在2%—71.4%,全县将偏重发生,部分田块大发生。
2、稻叶瘟:7月26日稻叶瘟全县病田率60%,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1.5%,幅度:0.5-30%,扩展迅速,部分田块大发生。
3、白叶枯病:7月底老病区出现发病中心。由于我县感病品种面积大,往年白叶枯病发生较重,菌源充足,尤其白叶枯病老病区有大流行趋势。
4、二代二化螟:7月28日始见蛾,7月31日剥查二化螟一代残虫量42头/亩,比去年高80.3%。卵孵第一峰在8月10日左右,卵孵第二峰(主峰)迟于去年,在8月21-22日左右。预测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
5、稻纵卷叶螟:灯下(黑光灯),7月25日见1头。系统田赶蛾五(3)代7月19日始见,蛾量30头/亩,7月21-25日累计赶蛾2180头/亩,其中24日出现一蛾峰,蛾量达1510头/亩,7月26-31日累计赶蛾630头/亩,8月2日出现迁入峰,系统田赶蛾570头,百穴幼虫9头(其中1龄2头、2龄3头、3龄3头、5龄1头),卵25粒,壳8.3粒。8月3日赶蛾270头,8月4日240头。大田普查,7月24日平均赶蛾量994头/亩。7月25日平均赶蛾量236头/亩,7月31日平均蛾量38.1头/亩,8月2日亩蛾量478.4头,高的田块亩蛾量1100头。历期法推算,将在8月8-11日出现一个1龄幼虫峰。
6、白背飞虱:灯下:①频振测报灯:四(1)代7月3日始见,比去年迟7天,7月3-4日累计诱虫68头,其中7月4日虫量为52头。②黑光灯:7月20日始见1头虫,截止7月31日共累计诱虫38头,比去年同期增153.3%。7月29日系统田白背飞虱虫量为824头/百穴,主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有效卵量1812粒/百穴。7月31日大田调查,全县加权平均虫量87.4头/百穴,加权平均卵量:32粒/百穴。
7、褐飞虱:五(2)代褐飞虱灯下7月25日见7头,去年同期1头,8月2日系统田调查百穴虫量22头,采取治上压下策略,防治五(2)代控制六(3)代。
二、防治意见
由于今年降雨频繁,雨量大,给田间用药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迁飞性害虫发生期不整齐,因此,在防治适期内一定要抢晴天抓雨隙,不失时机用药防治。普治纹枯病、纵卷叶螟、飞虱,挑治稻叶瘟,封锁白叶枯病,兼治二代二化螟第一峰及其它病虫。同时要注意预防个别早破口田块穗瘟。
1、防治时间:8月8-11日。
2、防治药剂:每亩用140%毒死蜱100毫升+25%吡蚜酮20克;215%阿维·毒乳油80毫升+25%扑虱灵40克;35%阿维菌素20毫升+25%吡仲乳油150毫升,药剂配方与前次用药交替使用,均要加20%井岗霉素粉剂4袋。稻叶瘟病田块每亩另加25%使百克乳油40-50毫升或20%三环唑(单剂)100克。白叶枯病田单独用药,亩用50%氯溴异氰尿酸50克或20%叶枯唑100克或50%克菌壮可湿性粉剂70克,以上药剂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或兑水10公斤弥雾。
三、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甲胺磷、1605等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个人防护。2、喷药时避开高温时段,每天上午九点前和下午五点后施药,白叶枯病发生田块要注意单独用药,宜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露水出现前进行,从发病中心外围向内喷雾,避免人为和田间串灌传播。3、喷药时用水量一定要足,喷雾要匀。同时水稻田要保浅水层。4、使用后的农药包装物应当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以防人畜中毒。
猜你感兴趣:
6.种植生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