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湄潭茶文化的资料

曾扬分享

  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那么中国湄潭茶文化的资料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湄潭茶文化的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湄潭茶文化的资料

  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

  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为代表的优质名茶,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0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2万多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3年内,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

  茶叶产业现已成为湄潭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种植面积大、加工总量多、品牌质量高、科技含量重、交易数额大等优势,这些优势与茶文化在湄潭交融,确立了湄潭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优势。

  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湄潭茶文化旅游,在县境内尚有“一城、一廊、一节、一会、一所、一海、一村‘等几个独特的可为’天下第一”的茶文化风情卖点,组合成为绝佳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城”,“西南茶城·茶叶交易市场”。为进一步加快湄潭茶叶产业化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好一个市场、扶强一个企业、推出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近年,在县城湄江河边,占地660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已基本建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冠名"西南茶城"。待其全部建成后,茶城将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贸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叶大市场和特色经济文化园区。“ 一廊”,湄江河畔茶文化风情廊。风情廊由三处景点组成一幅茶廊风情画,第一处位于湄江大桥对面的连片茶园,其中最大的一片为打鼓坡山,面积达3000多亩。登临打鼓坡,茶山“年年岁岁茶相似,人间四时景不同”,不仅可赏茶山风光,且可览山海苍茫及湄江河如玉带绕城之美。第二处位于湄江大桥下游近城区湄江岸边,但见彩旗招展,茶舍座座,茶客川流不息。品茶是湄潭市民的时尚消费,湄江河畔万人品茗,盛况空前,已形成具有湄潭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风情廊道,也是外地游客的好去处。第三处为琴洲景区,位于县城东西2千米,占地广阔,标志性景点为湄江河中的琴洲岛,主要为田园风光及茶园生态风光。

  “一节一会”。湄潭曾举办过影响较大、别开生面的大型茶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年4月28日湄潭县委、县政府和贵州省茶叶科研所共同举办了“贵州遵义·湄潭首届茶文化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开展了第一个"以茶交友、以茶繁文、以茶兴业"的大型主题活动。会上成立了“西部茶业论坛”,出版了《中国·西部茶业论坛文集》,公开选拔了茶城公主及十佳茶乡姑娘,扩大了茶乡湄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翻开了湄潭人民齐心协力打造中国西部茶海,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新篇章。今年又举办"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贵州·湄潭西南茶城)揭牌仪式暨贵州省名优茶评审会,对加快湄潭茶叶产业化步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所”,贵州省茶叶科学科究所。早在1939年,国民政府就已在湄潭设立中央级的“桐茶研究所”,解放后,由于湄潭茶叶在全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湄潭县城内建立了省级的茶叶科学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为建立湄潭茶叶科研中心,举起了一面旗帜,近期,茶科所又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今后茶科所必将在湄潭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湄潭茶文化的发展方法

  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合理布局茶叶加工厂,支持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新建涉茶加工厂;对建厂或技改投资规模达到中型龙头加工企业以上标准的,享受贷款贴息3年;企业投产后按其当期实现的县级地方税收数额连续等额奖励3年;对省、市、县龙头企业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对获得成功的,县政府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100万元、10万元、1万元的奖励;同时,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获得QS、ISO、HACCP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奖励。目前,全县已有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3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目前还有3家企业正在申报市级龙头,4家企业正在申报县级龙头,而且兰馨茶业公司正在向省级龙头企业迈进。全县依托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仅茶叶一块,今年就将陆续有栗香茶业公司投资1600万元、年产茶叶800吨的名茶和大宗茶生产线,兰馨茶业公司投资1300万元、年产茶叶950吨的名茶和大宗茶生产线,陆圣康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年产300吨的茶多酚生产线,南方嘉木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加工2万吨茶籽的茶籽油生产线在园区建成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和泰茶业公司也将在工业园区分别建一条眉茶和名茶加工线。在茶区,最近投资1000万元的遵义老村长集团“湄潭茶叶加工及茶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开工,茗茶公司投资600万元的茶叶加工项目在金花村已经动土,投资1200万元的璞真茶业公司已完成征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湄潭茶产业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二是实施品牌推动战略。完善工艺、健全机制、统一规格、提升品质,逐步实现“湄潭翠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着力实施名茶精品工程,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凡企业参加“中茶杯”、“中绿杯”和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广告“湄潭翠芽”连续3个月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在出省高速路永久性广告牌上广告“湄潭翠芽”半年以上的,每幅一次性奖励2万元;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组织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每次奖励2万元。在今年的第七届“中茶杯”评选中,贵州所选送的26支茶样,有2支获特等奖,13支获一等奖,其中“湄潭翠芽”荣获1支特等奖和6支一等奖,占了贵州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年来主要生产的扁形名优茶和针型绿茶两大类主打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以其冲水后直立性强、味道清香、颜色翠绿、观赏性较高等特点而著称,深受客商青睐。

  三是实施市场联动战略。在逐步完善“中国西南茶城”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成了8个茶青专业交易市场。并累计投入近1亿元,新修和硬化茶区产业公路500余公里,连接了基地、市场和干线公路,茶农采摘的鲜青都能在半个小时内进入市场交易。同时与贵阳龙洞堡机场联营建立了湄潭茶专营货运部,“中国西南茶城”销售的茶产品可在24小时内货运全国。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构建湄潭茶叶营销网络。凡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专卖店,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一次性补贴2万元;在全国知名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茶叶批发部,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奖励1万元。现在湄潭茶叶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基地→茶青交易市场→加工企业→西南茶城交易市场→省内外市场”的“产-加-销”网络体系。在北京马连道、安徽鹅桥、广西横县、江苏溧阳、湖南高桥等很多省外市场都有湄潭茶销售。

  四是实施“五化”标准化生产保障战略。茶树良种化。依托省茶科所,实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建立“湄潭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地方性优良茶树品种,打造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基地县。现已有集中育苗基地5个,面积800余亩,育有优质茶苗9600余万株,为今年发展3.2万亩茶园提供苗木保障。基地规模化。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0万亩发展目标,鼓励企业、单位、能人、外商和茶农合作组织,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建立协会、集团帮扶等形式,建设新茶园,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对发展无性系标准茶园,实现组织化管理的茶园主体,每亩补贴120元;已建成的茶园,组建专业合作社管理,实现基地化经营,每亩一次性补贴合作社工作经费2元;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获得证书的,每亩一次性补贴100元。技术标准化。严格从茶树育苗、茶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至销售各环节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茶叶生产技术标准来要求,制定了“湄潭翠芽”地方性标准,严把品牌质量关,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全县已有17家企业获得了QS认证。环境清洁化。充分发挥我县茶园生态条件好的优势,通过宣传、示范、引导,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工程。通过大力发展“猪—沼—茶”的生产模式,推行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加大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的市场监管,控制农残指标,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之一。生产机械化。针对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工采摘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有目的地对独芽采摘工人进行重点培训的基础上,大力鼓励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以及高中低档茶开发,积极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茶园12.5万亩。

  五是实施文化助推战略。为进一步挖掘、提炼和丰富我县茶文化内涵和外延,县政府已与省茶科所、凤冈县政府、余庆县政府组建了“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形成区域联盟,整合资源,共同开发推介茶叶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通过争创“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举办“遵义市首届名优茶评审会”、“2001贵州(遵义·湄潭)首届茶文化节”、“2004贵州省名优茶评审会”、“2006贵州·湄潭中国西部春茶交易会暨贵州省第二届茶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湄潭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筹资建成了获上海基尼斯纪录的“天下第一壶”,目前正在加紧完善配套功能,力争把其打造成为浓缩湄潭城市精华、蕴涵湄潭茶文化精神的“中国西部茶乡”城市标识。创立湄潭茶文化研究会,进一步继承和挖掘民间习俗;整合资源,组建了湄潭茶乡艺术团,成立了专门的茶艺表演队伍;不定期广邀全国茶业界专家、文人、茶商及企业界人士举办不同层次的茶叶论坛,为湄潭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断奠定基础。而今,在湄潭“客来敬茶”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礼仪,上茶楼、进音乐茶座品茗已成为湄潭人民较为高雅、恬静的一种精神享受,也是湄潭人民迎接客人的最佳礼仪。

中国湄潭茶文化的资料相关文章:

1.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2.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3.湄潭茶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4.对湄潭茶文化的描述

5.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326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