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茶文化贯穿于朝堂乡野,在古代诗歌、音乐、宗教、绘画艺术等艺术领域都有其元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
音乐对茶文化传播的作用
摘要:茶文化与音乐表面看是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同属于意识文化层面,音乐对于文化的宣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对于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音乐对于茶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也是尤为鲜明的。本文先后从音乐层面的茶文化与茶文化中的音乐两个视角论述了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后,又就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并最后从三个方面对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路径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音乐艺术;茶文化;传播作用;欣赏水平
1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在人类思维学的构建模式中,关于音乐与文化的论述一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文化,还是以文化为出发点解析音乐,二者一直是辩证的关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属于文化的范畴,音乐是文化不可分离的一支,其逻辑内涵明显小于文化。然而,音乐又不能完全与文化相等同,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音乐与茶文化则是文化领域里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却又在某些方面相互交织浸染,在共生中也共存。
1.1音乐层面的茶文化
音乐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音乐是以旋律、节奏与和声而组合形成的一种构造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语言载体,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其不可避免地会渗入文化元素。所以,音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音乐,茶歌、茶曲、茶调以及采茶戏都是音乐在茶文化的熏陶中产生的。而这些茶文化音乐所散发出的文化内涵也愈发鲜明,例如,家喻户晓的《江西婺源茶歌》,其以婺源茶农们的生活为原型,结合当地的茶风茶俗,创作了“细灵汤缓高注,卷起韵无数”、“采茶行垄上,斜阳照亭西”等诗意盎然的茶歌,既反映了茶农们积极的生活状态,又在无形中阐述了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茶文化深意。
1.2茶文化角度中的音乐
茶文化在千年的传承中,积蓄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而茶文化中的音乐元素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夺目耀眼。茶文化音乐大多是在茶文化的渐染下,以茶事活动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猴魁茶歌》属于茶文化音乐中的优秀代表,“天赋地颂,人和为贵。茶艺相传,真情相随。五百里黄山,六百里猴魁。”朗朗上口的歌词,将茶文化音乐中的词曲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古丈茶歌》以茶文化中的自然清新思想为指导,描绘了“青青茶园里春茶尖尖叶儿翠”的画面,并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手法对其进行了全新演绎,进而使得《古丈茶歌》中的音乐艺术之光更加灿烂。总而言之,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因子是极为浓厚的,二者在相互的交融中,逐渐演变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渐渐构成了完善茶文化音乐体系,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音乐艺术形象。
2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陆羽的《茶经》标志着璀璨茶文化的正式诞生,自此以后茶文化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其表现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并且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然而,曾盛极一时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任尘埃所湮没。在快餐文化当道的世界里,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年轻人被时代所牵引,沉溺于所谓潮流元素的世界里,对于茶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其是物质文化生活的载体,并且由于传播的便捷性,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文化财富。所以,以音乐为媒介来传播茶文化是以艺术的形式为文化搭台,从而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
2.1彰显茶文化的艺术内涵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以内敛之势在文化的浪潮中慢慢积淀,渐而形成了独特而又深沉的文化艺术气质。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每一形式中的茶文化内涵却又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展现出来。茶画中的艺术内涵是以形态不一的山水画表现出来的,茶室中的艺术内涵是以自然朴实的装设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茶曲中的艺术内涵则是以变化的韵律节奏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从音乐的视角阐释茶文化其寓意将会愈加深刻。而且,通常来说,茶文化音乐的传唱度较于茶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而言更高更广,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例如,采茶歌、采茶戏以及采茶谣的传唱方式较为简单,只需要口口相传就能为人所了解熟悉。所以,《武夷山茶歌》、《赵玉林》采茶戏因其音乐艺术的形式火遍大江南北,而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在不同音乐的展示手法中愈益深邃。
2.2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音乐是茶文化的艺术载体,其作为人类生活的娱乐消遣方式而存在,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越发受人青睐。而一旦以音乐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宣传,则意味着茶文化与音乐将会在融合中互相渗透,而茶文化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孕育不同的茶文化音乐,茶曲、茶歌与茶戏虽是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但都是对茶文化内涵的阐释。大众在欣赏茶文化音乐时,通过聆听感知茶文化的艺术魅力。例如,民间流传甚广的《茶歌》,以秀美的茶园风光为背景,结合茶农们的日常劳动场景,以葫芦丝伴奏的形式谱写而成的欢快明亮之歌,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长短音叠用的手法,将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之美阐析得淋漓尽致,也使观众在听惯了聒噪的流行乐后于惊鸿一瞥中感知传统茶文化音乐的靡靡之音,进而促进了茶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3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路径阐释
音乐是一种听觉意象,创作者将其思想感情与艺术品位融入到音乐之中,而观众则能从变化的韵律节奏中在音符的海洋里徜徉,进而通过音符的上下跳动感知音乐文化迸发的力量。茶文化音乐亦是如此,悠扬的曲调与清丽的歌声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的歌词,为茶文化音乐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所以,音乐对于茶文化的传播而言大有裨益,并且一度成为茶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茶文化音乐由于自身所带有的传统文化色彩与当今追求时尚潮流的现代社会不相符合,并且一度为人所摈弃,尤其是采茶戏中的方言衬词,过于地方化难以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观众所接受。而为了迎合潮流盲目地去本土化做法,也会使茶文化音乐陷入不伦不类的地步。
3.1引入流行元素,对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演绎
茶文化音乐是从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传统文化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茶文化音乐也在当今的音乐市场日益没落,难以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接轨,进而也抑制了茶文化的传播。所以,茶文化在利用音乐进行传播时,应该以当今音乐市场的发展现状为立足点,积极引入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对茶文化音乐进行切合实际的改编。例如,在演唱《采茶歌》时,可以借助流行歌曲的唱腔,以嘻哈、摇滚或者说唱的形式对采茶歌的风格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进茶文化音乐向多元化发展。而与时俱进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也终将因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内涵为大众所喜爱,在此过程中茶文化精髓也会随采茶歌的广泛传唱被人所知晓。
3.2发挥音乐载体的无界限优势,利用网络渠道宣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四通八达的网络使世界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任何资源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被分享到世界各地。所以,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音乐形式,也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文化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只需要将其上传至互联网,即可以实现全球的共享。所以,在利用音乐传播茶文化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无形性特点,利用其储存便利,获取快捷的优势,将音乐与茶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将茶文化内涵注入到音乐中,并利用电视台、广播台以及网络媒体等途径宣传茶文化音乐。家喻户晓的《茶山情歌》就是利用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一炮而红,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知悉。
3.3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迎合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骄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哲学内涵。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饮茶之风再次席卷全国,茶文化音乐也乘势而起。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茶文化音乐的内涵与形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篡改,中国化色彩元素越来越稀薄,剩下的只是茶文化音乐的空壳,犹如失去灵魂的皮囊在孤独地呐喊。因此,即使利用音乐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也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根据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对音乐进行契合创作,而不是盲目地注入国际化元素。同时,在进行茶文化音乐创作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以音乐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茶文化音乐进行贴合性创作,进而使茶文化音乐在互相交融中愈益浓厚。例如,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经典曲目《九龙山摘茶》,为了迎合观众的艺术欣赏眼光,曾进行多次修改,无论是剧情还是词曲抑或是角色人设都有变更,并且在每次的改编之后都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茶文化也因此越来越为人所称道。
参考文献
[1]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起[J].四川戏剧,2008(3):116-117.
[2]杨燕迪.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64-65.
[3]杜乡.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对策探析[J].音乐大观,2013(3):214-215.
[4]田虎,周箐,李丽梅.以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谈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4(2):229.
[5]何英琴.中国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助推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2):19-20.
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2
红楼梦与古代茶文化研究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在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对茶文化的描写,引起后人对古代茶文化的思考。《红楼梦》绝不负“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的说法。曹雪芹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熟悉,在书中对茶文化着墨之多实属罕见,在通过不同角度讲诉茶文化的同时,塑造了与之相关的故事人物,使整个故事感情丰沛、形象饱满。本文主要探讨了《红楼梦》中底蕴深厚的古代茶文化。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古代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与丝绸、瓷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贸易产品。在清代,传统的茶文化开始向平民文化中发展,最终形成茶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
1客来敬茶
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千百年来,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古代人们生活中茶文化的重要浓缩。由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将《礼》单独列为五经之一,就不难看出古人对礼节的重视程度,即便是看似简单的“客来敬茶”也蕴藏着丰富的礼俗文化。在古代社会,严格的封建阶级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来客的身份、地位等都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上茶时所上的茶品、茶具精致程度以及上茶者和陪客饮茶者的身份,都体现着主人对来访者的尊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到访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一般,那么只需要一般质量的茶叶和茶具,尽到待客之礼就可以了。而一旦客人具有较为特殊的身份或社会地位,那么从茶叶、茶具、茶点、陪客者等方面都要斟酌、细致,在符合礼节的同时务必让对方感受到热情和尊敬。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到清朝时期,“客来敬茶”这一文化习俗得到普及发展,尤其是清朝末期,国内茶馆林立,茶馆已经成为人们谈事、休息的主要场所,而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清代著作《红楼梦》不难看出,其作者曹雪芹绝对是一位茶道高手,对中国传承悠久的茶文化了解颇深。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许多笔墨对茶文化进行了详尽描写,且文辞细腻、文采斐然,从日常生活、茶俗茶礼、宴饮、待客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字展示。例如书中重要角色刘姥姥在拜访周瑞家的时候,主人只是用一般礼仪招待刘姥姥,茶具、茶叶都较为普通,由小丫头沏茶且没有配茶点。但是,一旦来访的客人身份特殊、地位崇高,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到周到细致,以体现出对到访者的欢迎和尊重。例如在第四十一回中妙玉亲自献茶贾母老君眉,对于茶具书中写道:“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描写中不但点出了名贵茶具,而且道出了茶具的外观造型、质地以及生产地址。尤其故事发展到元妃省亲中“茶三献”,更是将待客礼数上升到皇家规格。待客茶品、器具质量都是按照访客身份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所以不论是茶叶还是茶具,其品种和质量都是不可以随意选用的。
2馈赠茶礼
随着茶文化风气的普及发展,茶园增多,种类繁多、质量上乘的茶叶逐渐生产出来,随着茶与人们生活的慢慢融合,高品质茶品慢慢成为赠礼的一种。不论是官方还是在民间,茶叶都是一种重要礼品。在古代茶文化中,茶酒馈赠亲友是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追溯历史,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茶叶就已经成为皇室御用贡品,而在定亲、祭祀祖先以及通家之好等日常事务中都有茶的出现,人们都将茶作为一种主要赠礼。随着茶俗茶礼的衍生发展,与之伴生的茶具也成为赠礼的一种大众选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也形成一种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茶具的制作材料经历了最初的金、银、玉到后来的陶瓷器,特别是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完善,以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具慢慢开始占领主要地位,并且其价格不断上升,附带很大的收藏价值,因此,相互赠送茶具不仅是一种交好往来方式,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茶礼相赠,已达到交好目的在《红楼梦》中也多有提到。比如在书中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的以茶赠友情节,文中描写凤姐与探望宝玉的众姐妹相遇,见到黛玉在场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宝玉道:“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之后王熙凤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古代有定亲茶这一说法,吃了对方的茶就等于接受了与对方的婚约。在之后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各种茶具、茶品经常出现在作者笔下,在贾府这个富贵之家,茶具珍贵如王夫人正室中茗碗瓶花俱备、贾母花厅摆放的乘有旧窑什锦小茶杯的洋漆茶盘,以及其他茶炉、茶碾、茶筅、茶盂、茶格子、茶奁等。在《红楼梦》情节中,贾元春就曾以茶筅作为礼品赠予贾府众姐妹。
3养生保健佳品
茶,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饮品,可查阅的最早文献是《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文化起源于周,兴于唐,盛于宋,直到明清时期发展到极致。据相关统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共有二百七十三处,茶不仅是一种艺术传承、一份美学积淀,也是中国民族对养生学的探索和追求。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人们对茶的功效已经深入了解和掌握,茶不但有药用价值,后人还发现了茶的养生功效,例如饮茶有助于美容养颜、健胃消食、解酒醒恼等。在古代典籍中,唐代著作《茶经》在茶的功用方面进行了记录,而且作者陆羽被后世人尊称为茶圣。截至明代《茶普》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饮茶的养生功效。因此不难看出,古人一直在努力探索、总结茶在养生方面的效用。那么在茶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清代,饮茶的养生功效又有怎样的挖掘?在文化瑰宝《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有所了解。《红楼梦》中提到很多茶品,尤其是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贾府饮用的茶自然是品质上乘的茶,我国的茶叶种类不胜枚举,在书中提到的茶叶名品不但有普洱茶、老君眉、龙井茶、六安茶等古代贡茶,还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以及杏仁茶、枫露茶、千红一窟等茶品。首先,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种,最初其产地隶属云南普洱府,因此被命名为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养生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有良好的醒酒作用,同时也有消食化痰和清胃生津的功效。在《红楼梦》书中第六十三回,贾府巡夜的林之孝家就建议宝玉沏普洱茶饮用,以避免宝玉“因吃了面怕停住食”。其次,老君眉。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行到找翠庵,妙玉亲自奉上老君眉。关于老君眉,在后世还没有确定其品名和产地。一种说法是产自洞庭湖君山的银针茶,鉴于其满布毫毛且形如长眉而得名“老君眉”。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认为书中提到的老君眉是一种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一种乌龙茶,带有健胃消食和解腻的饮用功效。再次,龙井茶,即产自杭州闻名于世的西湖龙井,是宋时起贡茶的一种。龙井茶蕴含的维生素丰富,既能够延缓衰老又能避免人体水分消减,同时,饮用龙井茶还可以缓解疲劳、提高思维能力。龙井茶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黛玉吩咐紫鹃为宝玉沏一碗龙井茶。最后,六安茶,与老君眉出自同一章回,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奉茶,贾母以为是六安茶,便直言“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产地是安徽六安,又称“六安瓜片”,与龙井一样同属绿茶,作为清朝贡茶,有清心明目、通窍散风以及提神消乏的功用。
4美学艺术
长久以来,茶文化风靡数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涌现许许多多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古代贵族生活的鸿篇巨著,有茶俗文化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对联、以茶赋诗等风雅的情节。自古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雅士人生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我国古代茶文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并蓄。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雅士都借助茶助兴清思,留下许多佳作,其中对于茶的传世之作也数不胜数,例如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赵朴初:“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名门贵胄,在饮茶和茶具方面的雅是极为讲究的,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妙玉的茶具都是专门刻画的,这一章回描写得成窑五彩小盖钟、“斝瓟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脱胎填白盖碗等许多制作技艺精湛的精美茶具,在向读者展示这些器具精致的同时,也使故事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生动形象。由此可见,雪芹先生对我国古代茶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红楼梦》描绘的贾府这一封建大家庭的茶道文化十分的恢弘大气,这部著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清代时期茶文化的盛行,从庶民到文人雅士全都喜欢喝茶,进而造成了茶叶和茶具需求量的增大,也为茶与茶具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结语
茶,发展到现今,已经穿越千年,无论是从文字记载还是茶艺方面考证,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茶之故乡。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茶文化贯穿于朝堂乡野,在古代诗歌、音乐、宗教、绘画艺术等艺术领域都有其元素,随着清朝文学主流小说的兴起,茶文化也到达极盛时期。茶,既存在于市井小民的生活中,也显现于文人骚客的墨宝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匠心独运的情节构思,在另一个角度上揭示了古代茶文化对社会的全方位影响和渗透。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蔡碧凡,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J].农业考古,2014(2):142-147.
[2]白建辉,白子良.解读中国茶文化与《红楼梦》[J].福建茶叶,2016(1):231-232.
[3]吕云涛.略论《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J].兰台世界,2013(4):115-116.
[4]陈思欣.红楼品茗满纸香———浅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J].广东茶业,2013(3):30-33.
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