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有关茶文化的小故事(2)

曾扬分享

  有关茶文化的小故事4

  茶道与人生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一座寺庙,找到寺里的方丈,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方丈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温水。方丈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

  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方丈笑而不语。

  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方丈说:“这可是名茶铁观音啊。”

  方丈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稍顷,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方丈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方丈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方丈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方丈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方丈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茶文化的小故事5

  相传,郑板桥有一次途经一座禅寺,寺庙方丈见郑板桥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对他甚是冷淡。

  只说了声:“坐”,对身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后,老和尚发现来者谈吐不凡,不似平庸之辈,于是将郑板桥请入厢房,说:“请坐!”

  吩咐伺候的人说:“敬茶!”后来得知面前之人正是郑板桥,老和尚连忙将他请入清雅内室,说:“请上坐!”并让小和尚“敬香茶”!

  谈话结束后,老和尚恳请郑板桥赐字。

  郑板桥想了一想,随手写下这样一幅对联“坐,上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顿时羞得无地自容。

  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茶俗。当主人给客人倒茶续水时,客人出于礼貌,会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桌面,并口称“谢谢”。

  茶文化的小故事6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猜你感兴趣:

1.关于茶文化的小故事欣赏

2.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有什么

3.茶文化的小故事有什么

4.茶的八德励志或哲理的小故事

5.茶道的一些小故事

307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