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的人生感悟的范文(2)

曾扬分享

  茶道的人生感悟的范文篇4

  中国茶道的人生哲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奔走在喧嚣繁华都市里的“弄潮儿”,涉足于险风恶浪市场经济的“下海”者,也需要有一个避风的港湾,要学会忙里偷闲,摆脱文山会海、商务羁绊,在歌罢曲终、酒阑人散之时,不妨安静地沏上一壶茶,或临窗独啜,或邀三两知己共饮,品味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给予的美好享受。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是人类文化又一进步”,“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不求解渴的茶和不求充饥的茶点,是一种精神的物化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使生命情调、人生情趣、心灵律动和审美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茶,天然冲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宁静平和、舒适怡悦之中萌动蓬勃的生机,强烈的挚爱。茶诗化了生活,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有位哲人说:品着茶似乎是品味着人生。的确,中国茶道,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蕴含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熏陶,犹如淋沐着带音乐的日光浴。杯茗在手,神驰八极,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足迹寻得的人生哲理。

  首先,茶性尚情,和爱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诗人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不得有半点玷污;其用涤烦,其功濯尘,属通灵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洁的本性。诗人在赞茶,也是在颂人,借茶而言志。

  明人陆树声和徐渭都作有《煎茶七类》,又都在论述茶品之前先论人品,把“人品”列为第一。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得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徐渭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与其说陆树声、徐渭爱饮茶,倒不如说他们更注重于饮茶人的人品。与他们同时代的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论客”一节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辨,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茶品出于人品,一个道德和审美趣味低下的人,必然领略不到中国茶道的真谛。

  中国茶道,还引入了儒家和道家的“内省”思想。孔子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老子的“致虚”、“守静”(《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都是强调通过内省这种独特的思想修养方式,达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历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我相合,并以外物陶悦我心,把深层的文化素养与人格熏陶作为根本。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也颂扬了这种精神与境界。

  唐诗僧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七碗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人品茶的过程即是以“自省”精神参悟得“道”的过程。心头郁积的烦恼排除,心境趋于平和,情感得到净化。

  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有一幅书法作品:茶话坐忘机。目观茶的绿的本色,品尝回味着苦的真味,智巧变诈的心计自然会得到荡涤。作家忆明珠说得好:“茶的绿,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茶,性洁不污,是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征。人生似茶,品茶即是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是一种超越了物质需求的精神升化。

  茶道的人生感悟的范文篇5

  茶道的人生

  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 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名茶铁观音啊。”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稍顷,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释圆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茶道的人生感悟的范文篇6

  茶道的人生感悟

  不知何时起,恋上品茶,茶如人生……

  偷的浮生半日闲,无论上班还是待客,或是独处,都喜欢以茶相伴,看着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那原本瘦瘦的卷曲着的叶,在水中缓缓舒展着,青山绿水般舒展,沁香逸出,隐隐的暖在心间。

  读史,知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自此以后,国人识茶、饮茶、享茶、品茶。《茶经》的问世使“世人益知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喝茶成了生活之必需。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书上说,茶分为喝茶和品茶。如若不惭,自将更便好品茶,注重韵味,讲究茶、水、具,脱离了解渴的实用意义,而是一种审美、陶冶情趣的境界。清山秀水之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选上好的茶,择泉水,配以素雅的紫砂茶具,茶、水、火、器四者相配,所谓“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

  清茶一杯共话长”清山绿水间,清幽与淡雅、醇厚与素朴,尽显一份宁静与淡泊。

  高中时,因为一篇茶的文章而获奖,从次觉得茶是我的贵人,红尘内外,始终脱不了尘缘,而茶则是缤纷外的一处落红,熙攘中的些许宁静。不谙茶道,却了然与人生。

  未己,及人。茶入水则沉,而香气四逸,豁达而低沉的风格又何尝不似人生,沉思则出智慧,而真水无香却深入心扉。

  如是说,则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了。


猜你感兴趣:

1.茶道与人生文章

2.林清玄茶道与人生的感悟范文

3.茶道人生作文

4.茶道与人生感悟的文章

5.茶道人生的感悟

300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