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上海茶文化的历史概况

曾扬分享

  上海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上海茶文化的历史概况,一起来看看。

  上海茶文化的历史概况

  上海市青浦区与江浙交界处流行“阿婆茶”。这是在当地喝茶最著名的茶俗之一。每当妇女在田园干完农活,村里便有人喊吃茶。喝阿婆茶有特定的对象,只有妇女可以参与,任何男子都没有出席的资格。烧阿婆茶的风炉用稻草和泥巴糊成,汲取淀山湖的水澄清后放入铜壶烧煮,清香不失真味。

  喝阿婆茶时还就地取材吃些酥豆、菜苋、酱瓜、橘红糕之类的点心。今天这家,明天那家,轮流做东。凡轮到吃阿婆茶的人家,前一两天已定,清早就准备淘米磨粉,做橘红糕。喝茶时随便谈家常,顺带提出儿女亲事。过去农村青年的婚姻常靠阿婆茶牵线促成,现在仍是当地妇女的重要社交方式。

  元宝茶

  元宝茶为江南和沪地春节习俗。过年有客登门,主人以青橄榄或金橘放在茶杯中敬客。果实随茶水滚动,象征送金之意。茶馆年初一以元宝茶接待茶客,可收双倍茶资,有时仅按常规收费,奉送“元宝”借以笼络。有些老茶客给堂倌小费。双方热热闹闹庆贺新春。

  抛锚茶

  抛锚茶算是清朝时期的社会产物。当时司法界标榜公正廉洁,表面上严禁状师,但状师在上海,如影随形,紧挨着法院四周大肆活动。可以说哪里有法院,哪里就有小茶馆。状师们仗着与司法界某些人的交情,聚集在那里包揽诉讼,往往泡上一壶茶,等待诉讼当事人上钩。他们等客时所泡的茶特称为“抛锚茶”。

  一旦主顾入馆求助,状师很快就能写出一纸诉状,保状4角,申请状5角。倘若对方外行,状师便要狮子大开口,多敲几块钱也并非什么怪事。喝碗抛锚茶不过一二十文,所费有限,只要抓牢一个主顾,收入便可观。当事人要是不找状师,自己去办,说不定法院还不让进门,为了及时了结官司,状师喝着抛锚茶恭候。

  茶园演戏

  早期戏班,多在农村谷场、庙台演出。进入城市,多借茶园、酒肆演唱。初无戏台,只在席前表演。清末上海茶肆甚多,适宜戏班落脚,所以许多演戏场所称为茶园。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记叙20世纪初剧场情况:“最早的戏院统称茶园,是朋友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附带性质。”上海租界初设,戏院供茶、送热毛巾,也称茶园。

  据屠诗聘《上海市大观·百年来上海梨园的沿革》记载,同治时期(1870年)开设的同桂轩,不满一年,改名红桂茶园,光绪八年(1882年)改称丹凤茶园。金桂轩开设于同治初年(1862年),后数易其主,光绪十年(1884年)改称金桂茶园。宝善街近广东路处,由黄月仙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设大观茶园,后易主改咏霓茶园,一度称咏仙茶园。

  这些茶园都是既演戏,又供茶。这前后沪上还有满仙、天仙、全仙、天华、国春、迎贵等茶园。京剧名角王桂芳、王洪寿、孙菊仙等都曾在大观茶园、天仙茶园演过戏。清代茶园建造的戏台是方形的,三面都可观赏,正厅排列方桌和靠背小椅。民国初年(20世纪初叶)出现的新舞台改进了设备,剧场圆形,四面无柱,前台渐高;同时废除了泡茶、送毛巾、收小账等积习。于是戏院改称舞台也不叫茶园了。

  中法之役曾与刘永福并肩战斗的唐景崧,在《请缨日记》中提到,曾在上海天桂茶园、华众会茶园看戏。申曲、沪滩及其前身花鼓戏也先演于升平茶园、聚宝茶楼等,然后流传开来。

  茶文化的历史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地区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 ,其中也包含甘肃 、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

  茶的传播在中国唐朝达到鼎盛,最闻名的日本茶道起源与中国。日本的饮茶风尚,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带入日本,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采用“茶寄合”的大众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证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以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20多个流派。如内流、乐流、细流、织部流、南声流、宗偏流、松尾流、石洲流等,十六世纪后期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后来,千利休子孙分三支,又称“三千家”。“一派茶道”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千利休也被日本人尊为茶道宗匠。

  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养性,增进友谊和学习礼法。千利休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称“四规”是茶道的宗旨。

上海茶文化的历史概况相关文章:

1.茶文化发展历史

2.中国茶文化历史

3.介绍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历史

4.关于茶文化的一些历史

5.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6.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哪些

    284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