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与人道的范文3篇

曾扬分享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大家对于茶道与人道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与人道的范文,一起来看看。

  茶道与人道的范文1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灵气,待拔嫩牙绿,后精工制作,取泉眼清澈沸腾,绿珠藏紫砂,待到倾情注,调戏绿浮尘,暗香鸣腹鼓。春秋茶绿香满魂,入口品茗品世事。悠乐轻奏,和茶闲情,闭目醉闻醒心神。茶道,人道。清者自清,浊自沉香。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马古道红尘滚,人道沧桑几度春?品茗醉心何需酒,茶香墨香魂里香。管它个烦忧缠绕,理它个心事落寞,茶道千里陪人道,自我逍遥在世道。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迎风,听雪,雾茶,轻音,文瘾,苦煞,难奈,提笔,潦草。

  茶饮入心,自然之中物与物的结缘,总是有始有终,茶与我们结缘,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茶是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心,在健康方面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茶道亦人道,茶品亦人品”,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的本质。换了一种角度分析,当人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现的最初一面却是最为自然与本真。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怡心情。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茶之为物,能引导人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源,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禅茶悟道。

  茶道与人道的范文2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 -- 拿起和放下。

  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喝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氤氲出茶叶清香; 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 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的默契,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喜欢茶,无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健康。维生素C:茶叶维生素含量很高,只需25克就可满足一日的需要。谁不想青春永驻呢?茶多酚:它最吸引人的功效就是抗衰老。维生素B:它对皮肤有好处。无机盐和矿物质:人体必需这些元素。 陶冶情操: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

  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茶道与人道的范文3

  茶道即人道,茶道的核心是“品”,茶道的终极追求是“真”,茶道的体现在“德”。

  不同的人格修养,必然产生不同的茶道、茶德。有人品茶,笑里藏刀,品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人品茶,风声鹤唳,品出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有人品茶,虚怀若谷,品出了才思泉涌、神接宇宙;有人品茶,神定气清,品出了怡然自乐,天地大同,与世无争。人的生命认识和人生目标不同,对茶道的真正高峰境界自然有不同的领悟。

  茶道就是人道,知足常乐。茶里,沉积着生命况味,凝聚着芸芸众生。品茶,就是品味人生、感念苍生茶艺。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都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方是茶者结果。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日本学者仓泽行洋先生有句很有见地的名句:“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同时也是心至茶之路”。中国茶道认为茶道是修身养性之着,是追寻自我之道。古今中外,凡懂得茶道的人都殊途同归把“静”作为修习茶道的必要途径。借用古人一句话:“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茶道与人道的范文3篇相关文章:

1.茶道与人生文章3篇

2.茶道人生作文3篇

3.茶道和人道的文章

4.茶道作文

5.茶道悟人生的文章3篇

    218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