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是谁提出的

曾扬分享

  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提出茶道的人是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提出茶道的人的资料,一起来看看。

  提出茶道的人的资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皎然(唐)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中唐著名诗僧。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俊丽,颜真卿、韦应物并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诗七卷。著作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今不见传,另有《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等传世。其为学也,兼于内外;其为文也,融贯情性;其为道也,达于禅律。堪为有唐诗僧之翘楚,一代之伟才。

  这首五、七言古体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题中虽冠以“诮”字,微含讥嘲之意,乃为诙谐之言。其意在倡导以茶代酒,探讨茗饮艺术境界。皎然在茶诗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鲜明艺术风格,对唐代中后期中国茶文学----咏茶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此诗约作于德宗贞元初(785)。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茶道一词首先出自: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茶艺的介绍

  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是谁提出的_提出茶道的人是谁相关文章:

1.茶文化的概念

2.论茶艺师中国茶文化历史

3.茶艺表演的意义

4.论中国唐朝时期的茶文化

5.茶艺师之佛教茶道

6.茶艺表演的内涵

    2022304